音乐艺术的特征阅读题
试题内容: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音乐以声音为物质手段,但现实生活中自然物所发生的一切音响,人的一切言语声音等,就不一定能成为构成音乐语言的主要物质材料。音乐艺术的声音,主要是由人们根据审美原则,加工创造出的一种乐音,而且这种乐音,又不是一个单个独立的音,这种乐音是由一系 列根据不同音高排列有序而发展出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乐音体系中,它又有它们自己律动美的法则,如旋律法、和声对位法,还有调式、调性、节奏等规则。这些美的律动的法则,就象我们说话、写文章的语法规定一样,构成了音乐艺术语言美的形式。
造型艺术可以较长时间地让人欣赏,但音乐一旦演奏、演唱结束,就不复存在了。如我们听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的演奏,持续时间为8分钟左右。这些音乐表演,时间到了,音乐也就完了。它是随音乐的演奏、演唱的开始而开始,结束而结束,这就要求人们欣赏音乐,必须具备有良好的听沉和听觉记忆,否则,音乐过去了,主等于你没有欣赏。由于音乐的这个特性,又加上古代没有现代文明社会中的音响设备,所以今人就无法欣赏到古人的音乐表演艺术。就我国而言,古代音乐家的逝去,又由于乐谱大量的失存,中国古代的灿烂音乐文化也就荡然无存了。
造型艺术擅长直接再现外部现实生活,而音乐既可以塑造出特有的音乐艺术形象直接地抒发人的.内心情志,如歌曲《歌曲祖国》等。也可以采取间接的方式,借音乐的语言描绘社会生活某一场景或自然景物抒发人的情志,塑造出另一种特有的音乐艺术形象,如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等。音乐艺术为什么能直接抒发内心中的感情?原因就是因为声音与人的感情直接相关,声音传达情感能更具体,更动人。音乐艺术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充分发挥声音运动的一般规律,又利用宇宙事物运动的一般共同规律,相似形态,以音乐语言为手段描绘客观社会的现象,表达人的内心感情。换句话说,就是当音乐作品中的乐音运动形式与所描绘的客观现实生活的运动形式,又与人的迟到是感情活动的运动形式取得某种一致时,那么,这时的音乐表 现,通过人的心理联想、通感、共鸣等心理现象,就能使乐音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描绘社会生活场景、画面的能力,同时又表达了人的内心感情。在现代心理学中,由格式塔学派提出了一个“异质同构”,或“同形同构”的理论。按此理论分析,管观物理力的作用后果与人的心理力的作用后果有一种相似的对应关系,由此而产生一种人所共有的心理感应,所以人们就极容易“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如《春江花月夜》乐曲演奏中,我们可听到一串串和统分解音,也即琵音的表现,在我们心理就极易形成水波荡漾、波光盈盈的感觉;再加上节奏平稳、轻盈起伏、明亮如歌等旋律的配合,综合起,就在我们心中形成了月光如水,夜阑人静,湖上泛舟的场景画面,抒定着我们神往的优美情怀。
(选自蔡仪《美学讲坛》,有删减)
1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造型艺术能直接地再现外部现实生活,音乐艺术则不能再现现实生活。
B.既没有良好的听觉与听觉记忆,又没有丰富的感情的人不能欣赏音乐。
C.古代没有记录音乐的音响设备,必然就导致了古代音乐文化的荡然无存。
D.《歌唱祖国》和《十面埋伏》中塑造的音乐艺术形象是不完全相同的。
1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类似生活情感体验的人,听到表达同类情感的音乐往往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B.音乐艺术的声音不是单个独立的音,所以人们往往喜欢欣赏多种乐器的合奏。
C.能直接抒发人的情感的音乐作品的旋律一定具有热情奔放、欢快昂扬的特点。
D.只有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人的内心才会产生大量的共鸣、联想等心理活动。
14.根据短文,请概括音乐艺术的特征。(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