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好处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须受到重视,因为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的外延,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
在这个充满喧嚣、充满浮躁的时代,人们不会担心自己的时间会空下来。只要愿意,人们可以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流行歌曲、电影、肥皂剧和网络游戏等一道道娱乐快餐能够使人们常常处在兴奋之中,比如电影、电视剧通过运用特殊的影音处理技术,可以把画面处理得更为唯美,把情节设计得更为引人入胜,把恐怖的氛围处理得更为毛骨悚然,把残忍的场面渲染得更为血腥。网络游戏以其本身所具备的特点,比如场景的绚丽多彩以及多人之间的合作性和互动性、即时生效性等,满足人们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能帮助人们填补空虚,逃避现实,并从中获得某种成功的体验等。但是兴奋过后,却使人陷入更虚无的寂寞之中。于是,人们会寻求更大的刺激,以填充更无边的精神寂寞。而我们的学生更是属于心智尚未成熟的人群,容易在这样的时代受到诱惑。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他们的心复归于平静,进行一些阅读和思考,让传统的书面文本的课外阅读摆脱这前所未有的尴尬。
阅读,通俗地讲,可以用来消遣,也可以用来获得知识。消遣型阅读可以调节高度紧张的身心,消除工作疲劳。它对阅读主体的知识储备、审美能力不作很高的要求,阅读主体不带有很高的目的性,不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度了解和体验,不需要获得较多的审美体验,更不是为了从中获得富有创见的新思维,而只是为了获得阅读过程中的轻松感和愉悦感。消遣性的阅读心理自由度很高,其精神与感官在阅读活动中处于相当放松的状态,不易产生疲倦的心理,还能够使得非专家和学者的人士也能参与阅读,即使不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也能使阅读主体在不知不觉之中增强对文字、文句、文法的了解和应用。缺点是读者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更多是从感觉和兴趣出发,可能会造成阅读文本的低俗化。不过,在对消遣性阅读进行引导,将阅读活动延伸下去的话,会使阅读主体在对于文本的阅读过程中,不停留在追求心理愿望的直接满足上,会产生从文本中获得更高的精神享受和审美感受的期望。随着阅读的深入,阅读主体已经不以对于文本所传达出的表层或浅层意蕴作简单的认知和掌握为满足,而是渴望获得新的审美感受和生存启示,进而使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境界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阅读的超现实功利性使得阅读于阅读主体而言成为一种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高级精神活动。
对于初中生而言,寄希望于这一系列的高级精神活动都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进行。但是,如果阅读的内容仅限于我们的语文课本,未免显得力不从心了。所以,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比例吧。”事实上,课外阅读的功效远远超过课内阅读的功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
一、课外阅读于语文学科之重要性
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活动,是形成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的方面。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学习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教育家吕叔湘先生也曾一针见血地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课文,文化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地还要依靠课外阅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上分析几篇经典课文、考试之前再弄几份试题讲评就够了,而应该有一个在课外大量的、长期的读书的过程,没有课外阅读,语文学习只能成为孤岛,只能在有限的资源里面,而无法形成宏大的知识体系,从而很难掌握得到语文的工具性,更不用说语文的人文性了。《语文课程标准》建议:“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代表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引导。缺少了课外阅读,或课外阅读量少,都会影响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2000年1月,教育部颁布最新教育大纲,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课外文学阅读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并具体规定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推荐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这一点社会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新大纲的出台,新教材的启用,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为语文教育构设出了美好的前景。
二、课外阅读于所有学科之重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通过观察发现: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用于阅读教科书,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也就是课外阅读上;而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的学生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因为通过课外阅读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这也表现在课外阅读与记忆力的保持与提高上。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因素,是一切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揭示出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对课内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延伸,为课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智力背景。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记忆增强了,智力也就发展了。
三、课外阅读衍生的长期效应
(1)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的阅读黄金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不仅具有旺盛的求知欲、较强的接受能力,同时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在逐渐地成熟。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所以,读好书,特别是一些好的人文书籍对于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样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让他们进行心灵的自我观照,即通过阅读来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一习惯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在这个长期过程中,它影响着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2)课外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除了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智力的开发。这是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是由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同时还有阅读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各种意向因素的渗透。所以,它不但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有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多阅读可以实现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培养阅读能力、阅读动力和阅读毅力,也就是培养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各种信息的融合能力和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可以说阅读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是进步的阶梯,是成长的途径。
(3)课外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有关专家统计,人类知识总量的翻番周期愈来愈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如今的5年、3年。有人预言:人类现有知识只占知识总量的5%,其余95%现在还未创造出来。资料显示,在农业经济时代,人类只需要7~14岁的学习就能胜任日后的工作;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的学习时间延伸为5~22岁;而在今天,我们已经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只有坚持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这表明,历史绵延很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终身教育取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习生存》一书中,提出终身学习是生存概念的观点。从 “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传统的“一张文凭,终生管用”的旧观念已经改变,人的学习过程不会只在课堂内、学校里进行,大量有效的信息,大量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人们未来的阅读以及自我学习来获得,所以养成阅读的习惯很重要,因此课外阅读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子,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显得成尤为重要。所以时代逼迫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终身阅读。而这种阅读习惯的培养,在中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4)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全民的素质。阅读可以励志、养性、立德,是对人生的磨炼和意志的考验;阅读能改变命运,增长素质,提高品位;阅读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一个人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到他的成长、职业能力和他对社会作用的发挥;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的高低、国民阅读力的大小,则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到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国民阅读水平更标志着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明程度。国民阅读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
积极的课外阅读活动是学生主观能动地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要,促进了学生对宇宙万物的兴趣,宣泄和释放了他们的情感需求,促进了他们对于生命生活的理性思考。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课内阅读的简单拓展和深化,也不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变相延伸,它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促成他们的自我发展。重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够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还能够使得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
许多文明国家都把全民阅读作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国家行为加以推动。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原有的阅读水准还比较低,如不引起重视,差距还会拉大。如果在中学阶段就重视对学生对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那么,等他们成为社会的主流时,一定能够营造全社会读书的良好风尚,提高全民素质,提升民族的品位。所以,积极倡导读书,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共建和谐社会,就应该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