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后世影响和典故
桃李满天下的意思
[拼音]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释义] 比喻一个人的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老师教的学生。
[语出] 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辨形] 李;不能写作“里”。
[近义] 遍布天涯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歌颂教师或学校。一般作谓语。
[结构] 复句式。
[例句]
①张老师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大半辈子;如今早已是~了。
②赵老师辛勤教学三十年;~。
[英译] have students all over the country
[成语故事]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武则天称他为“国老”(武则天即位时,狄仁杰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时,武则天也不让他跪拜,说:见狄公下拜,我浑身都痛。武则天常对其他大臣说:“不是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不要去麻烦狄老。”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多种措施,广罗人才,并让狄仁杰给他推荐能担任将相的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公元700年,九十三岁的狄仁杰病死,武则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后,每当朝廷有大事而众人又不能解决时,武则天常叹息说:“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早就夺去了我的国老啊!”
桃李满天下造句
1、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真是“桃李满天下”。
2、还有曾经相伴的老师,因为我们有缘成了他们的学生,他们就渴盼“满天下”的都是“桃李”。
3、若不是应届生,还得报上自己是某某年次某级某班的学生,否则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如何知道你是谁呢?
4、张教授桃李满天下,受他教益而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成为了团队领袖、奖项得主和大学教授。
5、李老师,圣诞节快乐。祝你桃李满天下。
6、祝愿我们的老师:桃李满天下!
7、作为一个特教工作者,深知不可能桃李满天下。
8、真诚祝您教师节快乐,桃李满天下。
9、园丁,崇高的称号,祝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10、我真诚地希望在毕业后能够真正成为一名教师,辛勤耕耘,为求桃李满天下。
21、老校长致力小学教育三十年,桃李满天下。
22、他为师40年,现已是桃李满天下了。
23、德高望重的老艺人,他教出来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24、贵校乐育人材,桃李满天下,在下实在如雷贯耳。
25、张老师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大半辈子,如今早已是桃李满天下了。
26、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人,他教出来的学生桃李满天下。
27、陈老师辛勤教学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
28、一位教师,可以沤心沥血的在粉笔灰中老去,也可以培养桃李满天下。
29、赵老师辛勤教学三十年,桃李满天下。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介绍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原文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译文
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
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赏析
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白居易诗歌介绍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后世影响和典故】相关文章:
王羲之对后世的影响10-24
《观沧海》的创作背景和后世影响10-10
屈原《离骚》对后世的影响06-05
孟浩然对后世的影响03-17
焚书坑儒对后世的影响07-28
宫体诗对后世的影响03-30
杜甫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06-30
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及后世影响论文10-12
今生后世06-11
后世敬仰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