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舟中敌国》典故

时间:2021-04-18 10:02:20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舟中敌国》典故

《舟中敌国》典故1

  舟中敌国

  “舟中敌国”的意思是说,坐在同一条船上的人彼此之间都变成了仇敌。人们用“舟中敌国”告诫世人,不讲德行仁义,就会导致众叛亲离。“舟中敌国”,也作“敌国同舟”。比喻即使是亲近的人,也可能叛离。

  此典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期,卫国人吴起善于用兵。起初,他在鲁国当将军。后来,鲁国国君有些不信任他。吴起听说魏文侯比较贤明,就投奔了魏国。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魏武侯即位,吴起转而侍奉魏武侯。有一次,魏武侯在黄河泛舟顺流南下。走了一段路程以后,魏武侯回头对吴起说:“美极了,我们的山河是多么雄伟而稳固!这是我们魏国的宝贝呀。”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稳定在于德行如何,而不在于山川的险峻。舜时代,南方的部落有苗氏,虽然左靠洞庭湖,右有鄱阳湖的'险阻,地形易守难攻。可是,由于朝廷不修德政,不行仁义,结果还是被禹灭亡了。夏末代王夏桀统治的地方,左有黄河、济水,右有泰山、华山,南临伊阙山,北靠长达四十里、仅有三步宽的羊肠坂道。但由于夏桀为政不仁,虽然拥有险要的地势,最后也被商汤放逐了。殷纣王的国家,左有孟门山,右有太行山,北有常山(恒山),南临黄河。由于殷纣王不修德政,周武王还是将他杀掉了。由此看来,一个国家是否稳定、昌盛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形是否险要。如果君王您不修德政,坐在这条船里的人也都会成为您的仇敌的。”魏武侯听后说:“你说得完全正确。”于是任命吴起为西河太守,吴起在魏国的声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舟中敌国》典故2

  典源出处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魏)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太平御览》卷四一八引 《东观汉记》 曰:“吴汉性忠厚……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功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敌国。’”卷三三六作“隐若一敌国矣。”

  释义用法

  吴起对魏武侯讲,国君靠仁德不靠山川险要,如果不修德,连同船的人都会成为敌国。后以此典指众叛亲离; 也指竞争的对手; 亦形容乘船。

  用典形式

  【同舟虽敌】 清·黄遵宪:“久客暂归增别苦,同舟虽敌亦情深。”

  【同舟敌国】 清·黄遵宪:“昔日同舟多敌国,而今四海总比邻。”

  【敌国同舟】 清·黄遵宪:“敌国同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敌国舟中】 唐·柳宗元:“羌胡 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隐若一敌国】 宋·陆游:“后生可谓要有人,谁能隐若一敌国?”

【《舟中敌国》典故】相关文章:

舟中敌国的典故04-30

舟中敌国的意思及成语解释05-10

舟中敌国的近义词是什么11-30

历史典故关于子产放生的典故07-22

历史典故《卖狗嫁女的典故》07-22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乐不思蜀的典故07-25

萧规曹随的典故06-20

得陇望蜀的典故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