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与人为善典故

时间:2022-10-20 13:42:51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与人为善典故

  与人为善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孟子·公孙丑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人为善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典故

  唐朝大夫柳秕,为人正直,朝野闻名。在赴任泸州途中,经过渝州,一个官员的儿子慕名前来拜见。这个年轻人随身带来了自己的习作,毕恭毕敬地请柳大人指教。柳大人认真读过以后,连声叫好,并希望该青年再接再厉,随时把作品拿来共勉,该青年高高兴兴地回去了。柳大夫的儿子恰好也在旁边,他悄悄问父亲:“那孩子写的东西简直是一屁不通,你怎么还表扬他呢?”柳大夫说:“这几年巴蜀一带多变故,士豪崛起,官不像官,民不像民。这个青年出身贵族,却专心写作,有心向善,实在不容易。只要循循诱之,让他坚持下去,这个世界上就会多一个正经人,少一个草贼。”

  柳大夫这么一说,还真让人有些后怕,万一这个青年碰上一个正气凛然,自以为是的家伙,还真没准就会自暴自弃,从而改换人生之路。这世界上,着实有那么一些人,为了独善其身,喜欢猛烈攻击别人的不是,通过别人的不是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和正确。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会去考虑别人逼到对立面也在所不惜。这样的人,比无所事事的人更可怕。所以说,可以选择独善,但一定要先学会与人为善。

  成语出处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成语“与人为善”即出自于此。

  成语故事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道德和学问修养都很好,孔子很喜欢他。孔子在给弟子讲课的时候,常常拿子路的事迹开导学生。

  有一天,孔子又讲到子路,他说:“子路这个人很虚心,别人指出他的毛病和不足,他就非常高兴,所以进步很快,好些学生都比不上他。从历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别人的优点、长处,自己来实行善事。大禹就是这样的典范,他听到谁说善言,就向谁敬礼。舜更是了不起,他把别人的长处吸收过来,把自己的短处抛弃掉,做起善事非常愉快。舜从种庄稼开始,经过做陶器、当渔夫,直到最后做了天子。他身上的优点、美德全是从别人身上学习、吸收过来的。所以总括起来说,吸收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便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

  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成语寓意

  孟子提倡仁道,其中具体表现便有与人为善这一内容。这里孟子从三个层次上谈了这一内容。他先说子路善于改过,子路的表现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这确实是子路的美好品格。子路最宝贵的品格就是雷厉风行,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子路无宿诺”,子路答应人家的事没有拖到第二天才办的。对于自身错误也是如此,子路听到别人的正确批评就满心欢喜,改正便是自然的了。大禹则是听到好的意见就拜,采纳也就是自然之理了。而舜则是更高层次的,他是善于与他人的优长相同,舍弃自己的短处而取他人的长处,然后共同提高。他自从耕地稼穑、做陶器、打鱼以来直至为帝,都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好的.启发来提升完善自己,实际上这也是和他人共同做善事、做好事,共同完善提升。最后水到渠成,得出“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的结论,与人为善是陶冶和感化,是无意之中便能把自己的高尚品质传播到社会环境之中。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孟子在这里也是提倡统治者要善于改过,善于采纳佳言,更要有与民同乐、与民同善的品格。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与人为善”原指赞助别人做好事,后指善意对待别人,帮助别人。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九回:“想你们教士也是与人为善,断不肯叫我为难的。”

  现代·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七章:“银环本是怀着与人为善的心情限他出来的,方才看见小燕,使她改变了初衷。”

  现代·莫应丰《将军吟》一四章:“我这个不是反动路线,这叫作与人为善。”

  成语辨析

  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两者都有“愿意帮助人”的意思。区别在于:“与人为善”指“善意帮助别人”,这“出于善意”的意思是“助人为乐”所没有的;“助人为乐”所含有的“(把助人)作为快乐”的意思是“与人为善”所没有的。“与人为善”有时还能表示“善意对待别人”,“助人为乐”不能。

【与人为善典故】相关文章:

与人为善09-28

与人为善09-28

与人为善04-30

与人为善的句子03-31

与人为善作文04-01

与人为善的作文04-17

与人为善成语解释11-05

与人为善经典语录08-17

与人为善人生感悟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