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是胆的成语典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要使用到成语,同时要清楚它的含义。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身是胆的成语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拼音】yī shēn shì dǎn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国与蜀国为争夺汉中而发生激战。刘备与诸葛亮派老将黄忠去迎战曹兵被打败,赵云率军援救。曹操亲率大军追赶。赵云命士兵打开城门,偃旗息鼓,独自立在营前,曹操败退,刘备封赵云为一身是胆的虎威将军。
【出处】以云为翊军将军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
【释义】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英雄
【相近词】浑身是胆
【反义词】胆小如鼠
【成语示列】他作战勇敢,一身是胆,是一员难得的虎将。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0章
成语寓意
赵云武艺高强,作战勇猛,接连在曹军的包围之中救出两名将领,曹操见状大怒,催动大军追赶到赵云的营寨前。曹操的大军来势汹汹,赵云却丝毫不畏惧,而是艺高人胆大,以静制动单枪匹马吓退了曹军,并凭着周密的部署将曹军杀得落荒而逃,溃不成军。如果他返回营寨后关闭寨门拒敌,也是可以的,他却利用这个机会打了一个大胜仗,难怪刘备会由衷地赞叹说“赵云一身都是胆”。如果人们也能像赵云一样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一定同样会抓住很多难得的机遇。
一身是胆典故
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地区作战。一天,刘备军中的老将黄忠率军去抢曹军的`粮食,到了中午,大将赵云不见黄忠回来,便对部将张翼说:“你可坚守营寨,两边多设弓弩,做好准备。”说完,立刻带领三千人马前去接应。赵云正沿山间小路行走,突然,前面冒出一大队曹军人马。原来,曹操正在调动兵马,前锋正巧与赵云迎面撞上。赵云见状,率兵直接向前冲杀。
赵云接连枪挑数将,直冲到北山脚下,见曹军的大将张郃徐晃围住黄忠,立即大喝一声,纵马挺枪,杀人重围。赵云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一杆枪如梨花飞舞,似瑞雪飘飘,无人能敌。赵云救出黄忠,且战且退。赵云听说另一名将领张著还在敌人的包围之中,便又返身杀入重围,救了张著。
曹操见赵云先救了黄忠,又救了张著,不由得大怒,催动大军追赶时,赵云已杀回自己的营寨。张翼见曹军追来,就要关闭营寨。赵云说:“不要关闭寨门!当年在长坂坡遭遇曹操,曹操有八十万大军我都不怕,单枪匹马救出小主人,如今有兵有将,怕什么?”于是调拨弓弩手在壕沟埋伏,把营寨中的旗帜枪械都隐蔽起来,号不鸣,鼓不敲,四周静悄悄的。赵云单枪匹马,站在营门外。张邹和徐晃追到蜀兵营寨,见寨中毫无动静,寨门大开,赵云立马门外,不敢再往前进。曹操率兵追到,催促人马向前。赵云单枪匹马,竟然一动不动。曹兵见状,转身就逃。赵云见曹操撤军,立即命令所有的鼓手和弓箭手一起出动,一时间战鼓震天,那声势使人觉得四面八方都是蜀国的军队。弓箭手按照赵云的命令,跟随在曹军后面猛射,却不向前冲杀。曹军后队士兵纷纷中箭,没被射死的惨叫着往前猛冲,很快,全军大乱,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逃到汉水边上时,很多人又被挤人水中淹死。
第二天一早,刘备亲自来到赵云的营中了解战况,由衷地赞叹说:“赵云一身都是胆啊!
赵云三国成语
东冲西突:指四处冲锋突击。
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偃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
◎空营退敌
赵云的军事韬略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曹操马上亲率大军来争夺。赵云奉命随黄忠夺取曹军粮草。两人分工,黄忠率主力出击,赵云留少许兵力守营接应。可到了约定时间,却不见黄忠归营,赵云出营探视,正巧遇上大批曹军。
赵云随身只带了几十个骑兵,眼见就要被曹军淹没,他没逃,反而先发制人,主动向曹军发起进攻。
曹军不知底细,竟略作退却。赵云稳住阵脚,边打边退,慢慢回到自己的营寨。守营将领见曹军势众,慌欲关闭营门。赵云进营后,却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一看这架势,联想刚才赵云的镇静之态,以为赵云营中定有大军埋伏,吓得慌忙撤退。赵云随令营中擂响所有战鼓,军士一起放箭,一时间鼓声震天,乱箭齐发,曹军转身就逃,慌不择路,自相践踏,有很多人涌进汉水中淹死了。
第二天早晨,刘备看了赵云大败曹军的地方,不禁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受了这次大挫,曹军士气一蹶不振,很多士兵开了小差。两月之后,曹操终于自认与汉中无缘,在连呼“鸡肋”的叹息声中,将汉中所有曹军全部撤到了长安。
正如刘备所赞,赵云胆量超人,但他却不是匹夫之勇。若一味傻大胆,面临大敌时,不是先声夺人的“前突其阵”后,便有计划地“且斗且却”,令敌军不敢轻举妄动,而是继续硬拼,那后果将很难想象。
退至营寨后,赵云若紧闭营门,以死相拒,以寡敌众,不怯不惧,也可谓胆大气壮,却无异以卵击石。赵云此时冷静运谋,先以勇慑敌之魂,继以虚惑敌之心,然后加以利用,在不得不退却时,却展现出一种诱敌深入,成竹在胸的态势,使敌人将信将疑,不敢放纵,因而保证了退却的安全,在强敌压境,孤营悬危之时,更展示出一种胜券在握,请君入瓮的姿态,使强敌由半疑到全疑,进而彻底被恐惧笼罩,不得不逃。
◎箕谷撤兵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扬声由斜谷道取郿”,派赵云和邓芝率少量部队为疑兵,据褒斜道南端的箕谷,诱使曹魏派其大将军曹真督重兵驻郿县与之相抗,而自率大军偷出祁山。由于所用非人,竟被曹魏仓促所遣之军于街亭大破,士卒离散,几至全军覆没。
诸葛亮惨败后,曹操看赵云兵少,遂趁势进攻,赵云和邓芝只得撤退。但同祁山一路蜀兵败后的溃不成军相反,赵云镇静若闲,指挥若定,一面派人烧毁相关栈道,以阻碍曹兵的追击,一面亲自垫后,让部队整齐撤退,以稳定军心。
诸葛亮问邓芝道:“街亭失利,大军败退,兵将不再可收拾,箕谷战败部队撤退,兵将依然齐整如初,是什么原因呢?”邓芝说:“赵云亲自在部队后面拒敌,军需物资,一点都没有抛弃,兵将没有什么缘由可以散乱。”
◎从仁政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赵云奉家乡常山郡守之命,率兵支援幽州军阀公孙瓒。当时公孙瓒正与袁绍相抗,他怕人们投依袁绍,见赵云率兵来相助,又惊又喜,便以开玩笑的口吻问赵云:听说你们冀州那一带的人都愿投靠袁氏,怎么唯独您一人迷途知返?赵云正色答道:“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
公孙瓒本以为赵云相投,乃是因了他得人心的缘故,赵云却指出他和袁绍实质一样并不得人心。这样,一则向公孙瓒进了谏,二则也表明了自己“从仁政所在”的政治理想和择主标准。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赵云随刘备大军围攻成都,逼降刘璋,夺得益州。许多将士被胜利冲昏头脑,向刘备建议,将成都城中的房屋和城外的园地、桑田,通通分赐诸将。
赵云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当归还,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采纳了赵云的建议,成都百姓才避免了一场家破人逃的浩劫。
【一身是胆的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一身是胆的成语解释04-08
成语一身是胆的故事03-01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一身是胆成语故事02-13
一身是胆的成语故事12-02
成语典故04-15
成语典故07-25
成语典故05-22
诚信的成语典故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