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故事:缇萦救父(通用6篇)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下面为大家带来故事,快来看看吧。下面为大家带来经典故事:缇萦救父,快来看看吧。
经典故事:缇萦救父 篇1
齐国临淄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意,曾做过齐国(齐王的封国)太仓令(负责仓库的小官,和县令地位相当)。但淳于意喜爱医学,不愿做官,后拜同郡的阳庆为师,学得一手精绝的医术,继承了扁鹊等古时名医的医术,能根据病象诊断人的生死,施治极为灵验。但他有一个毛病,一向自由散漫,喜欢周游天下;故而辞官行医。
因为他能预断生死,觉得能治好的人才治,对于那些已病入膏育的人则不治,人们不理解就以为他是故意见死不救,因此他治好了许多人,也结了不少冤家。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有人上书说,淳于意在做太仓令时有贪污行为,按法当处以“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因为淳于意当过太仓令,要押往长安,经过朝廷审理后才能判决。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临行前,父女话别,五个女儿看着披枷戴锁的父亲哭哭啼啼,淳于意无端蒙冤,心中已十分窝囊,看到五个女儿只会哭,无人能为自己洗刷冤屈,更加烦恼。
不禁感叹说:“生女不如生男,遇到急难,五个女儿一个也派不上用场。”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听到父亲的话,看着父亲失望的眼光和四个哭得泪人似的姐姐,心中豪气陡升,暗想:“女儿是人,男儿也是人,女儿就不能为父做事吗?”于是,决定随父西行,解救父亲。
来揭秘吧据悉缇萦到了长安,要见皇帝当然不容易,就写了一封信上奏文帝,说:“我叫缇萦,是齐太仓令淳于意的女儿。我父亲为官,清正廉洁,齐地百姓有口皆碑,现在犯法要处以肉刑,我作为女儿的,不仅替父伤心,也为那些受肉刑的人伤心。人死不能复生,手足被砍也不能再长出来,以后就是想重新做人,也没有办法了。我身为女子,愿被罚作官奴埠,替父亲顶罚,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文帝自继位以来即主张减省刑罚,如今又被缇萦的一片孝心所感动,也觉得缇萦所说确有道理,就立即传旨,赦免淳于意,要群臣制定代替肉刑的办法,废除肉刑。经过反复讨论,决定用服劳役代替葱刑,用答刑代替剿刑(割掉鼻子)和月刑(砍去双足)。改剔刑为答三百(打三百竹板),刑为答五百。
缇萦不仅救了父亲,也替天下人做了一件好事,百姓更加自觉地遵纪守法,刑事案件逐年减少。据说,当时全国一年里的刑案不过四百件。当时人纷纷称赞缇萦的胆识与勇气,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还专门写了一首长诗称赞她,其中有两句说:“百男何馈馈,不如一缇萦。”意思是说一个缇萦远远胜过一百个平庸的男子,批评长期流行的重男轻女的偏见。
经典故事:缇萦救父 篇2
汉武帝和母亲住在代郡。汉武帝即位不久就改掉了“对违法的施行肉刑”的法令。可这项不人道的酷刑的废除,却是由一个小女孩的抗争引起的。
公元前167年,有一个小姑娘叫缇萦,他爸爸淳于意是个大夫,后来当了太仓令,又辞了官职,回家行医。一次,给大商人的妻子看病,吃药后,病没治好,反而死了。商人报告官府,官吏判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其中最小的一个是缇萦,她要求和爸爸一块去长安受刑。
到长安她找人替她给汉武帝写了封信,汉武帝很同情小姑娘,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便改判较轻的刑罚,小缇萦救了父亲。
小缇萦爱父亲,舍己救父的好品质,真可称得上是“爱父母意深长呀!”
小黄香是孝亲敬长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缇萦救父的胆识和勇气更是可敬可佩!在生活中,我们只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一直生活在家长的关爱之中、爱意融融之中,我们失去的太多太多,不能独立,缺少自信,依赖性强,似乎永远在父母的羽翼护卫下,不能接受一点艰难。
可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父母的关心无法跟随我们一世,尤其是当我们至亲至爱的父母日渐“老弱”之后,我们也能为他们撑起一片亮丽的晴空吗?
我们需要有缇萦救父的胆识和勇气,我们现在缺少的也正是面对生活艰辛的那种胆识和勇气!我们需要有胆量和辨别能力。艰难中我们一定要不退缩、不推委,然而这一切又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磨练、摔打才行。
我们要学习缇萦敢想敢做、勇于正视生活、面对艰难的精神。我们需要家长的温暖关爱,可我们更要学会独立。
经典故事:缇萦救父 篇3
汉朝时期,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她怕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受了不少苦。
那时有一道这样的刑罚:一人犯法、全家连坐。(连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也就是一个人犯了法,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被逮捕治罪呢。
公元前167年,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淳于是姓,缇萦音[tí yíng])。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淳于意年轻时爱好医术,拜名医公乘阳庆为师,学习医术。淳于意得到公乘阳庆的真传,医术非常精湛。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五个女儿看着披枷戴锁的父亲哭哭啼啼,淳于意无端蒙冤,心中已十分窝囊,看到五个女儿只会哭。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是朝廷的官吏,齐国人民称赞他廉洁奉公,现被判刑。我痛心的是人死不能复生,受刑致残也不能复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不能如愿。我情愿自己在官府作奴婢来替父赎罪,使父亲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很怜悯和同情缇萦的孝心,五月,下诏书说:“《诗经》说‘开明宽厚的君主,是爱护百姓的父母。’现在人们有了过错,还没有加以教育就处以刑罚,有的人想改变行为向善,也无路可走了,朕很怜惜!肉刑的残酷,以至于切断人的肢体,摧残人的皮肉,使人终生无法生育,这是多么残酷和不合道德!难道这符合为民父母的本意吗!应该废除肉刑,用别的惩罚去代替它;此外,应规定犯罪的人各依据罪名的轻重,只要不从服刑的地方潜逃,服刑到一定年数,就可以释放他。制定出有关的法令!”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缇萦不仅救了父亲,还因此废除了肉刑。替天下人做了一件好事,百姓更加自觉地遵纪守法,刑事案件逐年减少。据说,当时全国一年里的刑案不过四百件。当时人纷纷称赞缇萦的胆识与勇气,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还专门写了一首长诗称赞她,其中有两句说:“百男何馈馈,不如一缇萦。”意思是说一个缇萦远远胜过一百个平庸的男子,批评长期流行的重男轻女的偏见。
经典故事:缇萦救父 篇4
《缇萦救父》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它主要讲的是缇萦的父亲被告庸医杀人,被判处肉刑。他想上书汉文帝,但是他家有五个女儿,却没有一个男孩可以替他上书。缇萦是家里最小的女孩,她很不服气,她擅自给汉文帝上书,说她不为父亲受肉刑而悲伤,也为天下受肉刑的人而悲伤。因为这些受到肉刑的人一点也没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了。汉文帝看了之后,很是感动,就下令废除了肉刑。缇萦不禁救了自己的父亲,还救了天下无数被判肉刑的人们。
缇萦这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对于她的做法我非常佩服,也非常支持。在当时的社会,人们的思想非常的封建,都认为天下是男人的,缇萦这样一个小女孩竟然有勇气给高高在上的皇帝上书!
从故事书上,我还知道古代社会讲究“三从四德”,我觉得那就是对女性的歧视和束缚。还有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凭什么只准男孩读书,不准女孩读书?男人只是在力气方面比女孩有优势,这并不代表女孩就比男孩笨。比如,女孩比男孩更手巧,更心细,做事更认真呢!
以前还听人说过:“女人当家,房倒屋塌”。这都是什么理论啊!中国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不是把大唐上下治理的井然有序吗?宋代的杨门女将—穆桂英不是照样挂帅三军,沙场厮杀,最终战胜了辽军萧天佐的军队吗?
发出“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感慨的革命志士秋瑾;致力于民主革命的宋庆龄;坚持战斗,宁死不屈的江姐,她们,这些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不都是女人吗?
在现代,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网球世界冠军李娜,游泳世界冠军叶诗文,体操平衡木世界冠军邓琳琳,她们不也是女人吗?
乘神舟九号登上太空的刘洋,作为中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女宇航员,不一样是女性的骄傲吗?
作为一名女孩我深信:只要努力,我们女孩也能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
经典故事:缇萦救父 篇5
近期,我读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使我深深感到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那么多的民族英雄、起义领袖,都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纵观五千年的历史,是多么让我们每个炎黄子孙感到自豪啊!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手不释卷。最令我难忘的是《缇萦救父》这个故事:缇萦的父亲淳于意因为给人治病,病人吃了药却死了。于是被判处了肉刑,这个刑法是非常厉害的,就是要在脸上刺字,还要割去鼻子,砍掉脚。缇萦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不顾家人的反对和爸爸一起去长安,还大胆地给皇上上了奏章,以肉刑的残酷为出发点,向汉文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汉文帝可是一个少有的开明的皇帝,他看了缇萦的信后,十分感动,于是下诏书废除了肉刑,以笞刑代替。多么孝敬勇敢的缇萦啊!古时候女孩子不要讲给皇帝上奏章,就是出门也是要被议论的呀!为了救自己的爸爸,缇萦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真让人敬佩啊!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得被震撼着。我以前很不喜欢外婆,觉得她那么老,还老会跟妈妈告状,害得我常被批评。所以,去看她也不和她讲多少话,或者三言两语不耐烦地把她的话题给结束了。弄得她常摇头。看了这个故事,被缇萦感染着。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见到外婆,我会笑眯眯地主动跟她聊天,陪她去买菜。她直夸我变了。是啊!一本好的书,就像无声的老师,指导我的一言一行。
《上下五千年》真的很精彩,让我我特喜欢它。
经典故事:缇萦救父 篇6
今天,我读了一本心爱已久的书《缇萦救父》。故事说的是汉文帝和母亲住在代郡。汉文帝即位不久就废除了“对违法的人施行肉形”的法令。但不可思议的是,这项残无人道的酷刑的废除,竟是由一个小女孩的抗争引起的。
公元前167年,有个小姑娘叫缇萦,他爸爸淳于意是个大夫,后来当了太仓令,又辞了官职,回家行医。有一次他给大商人的妻子看病,吃药后,病没好,反而死了。商人报告官府,官吏判淳于意“肉形“。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他叹道:”没有儿子,遇到急难女儿全都没有用!”只有最小的缇萦要求和爸爸一起去长安受形。
到长安,她找人替她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汉文帝很同情小姑娘,觉得她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判较轻的形罚,小缇萦救了父亲。
小缇萦舍己救父的良好品质,真称得上是“爱父母意深长”呀!小黄香是因为孝敬长辈和勇敢无畏而成为流芳千古的好儿童,缇萦救父的胆识和勇气更可敬可佩!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直生活在他们的关爱之中。我们不会做的实在是太多了,不能独立,缺少自信,依赖性强,似乎永远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经受不起一点风雨。
可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的关心呵护无法跟随我们一生,尤其是我们至亲至爱的父母日渐老弱之后,我们也能为他们撑起一片亮丽的晴空吗?
我们需要缇萦救父的胆识和勇气,我们现在缺少的也正是面对艰辛生活的胆识和勇气!艰难中我们要不退缩、不推诿。然而这一切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积累、不断的磨练摔打。
我们要学习缇萦敢想敢做,勇于正视生活、面对艰难的精神。我们需要父母温暖的关爱,可我们更要学会学习和生活的本领,不但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亲人,为了我亲爱的祖国。
【经典故事:缇萦救父】相关文章:
关于缇萦救父的故事10-22
缇萦救父02-14
历史典故之缇萦救父04-17
缇萦救父注释译文及出处03-28
国学常识之缇萦救父08-06
《缇萦救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1-12
历史故事缇萦救父读后感(通用8篇)06-12
丑女救父05-27
打虎救父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