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大全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小学的修辞手法 1
一、比喻
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分类:(1)明喻:甲像乙。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比喻词常用“像”“像……一样”“仿佛”“好像”“犹如”等。
例子:妹妹的脸像红苹果。
(2)暗喻:甲是乙。有本体和喻体。比喻词变成了“是”“变成”“成了”等。
例子: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3)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例子: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二、比拟
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是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1)拟人:即把物当成人来写,但要抓住事物特征,比拟要恰当。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注意人和物一定要有相近或者相似点。
例如:他竖起耳朵仔细听着。
三、夸张
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少、弱等)处说。如:这巴掌大的地方哪里能容得下我们?
(3)超前夸张:是故意把往后发生的事说成是先发生或者同时发生的。如:还没喝到嘴里,心就碎了。
四、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强的一种修辞手法。如:飞机在空中坐着灵活的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
运用排比句时,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将各分句加以合理的安排,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五、设问和反问
(1)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设问也叫设疑、提问。
作用:设问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如:是怎样小的小船?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2)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中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问而不答,答案其实就在句子中。
反问如果句子形式是肯定的,意思就是否定的;如果句子形式是否定的的,意思就是肯定的。
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达的更加鲜明、强烈。
如:你对我的情谊,我怎么会忘记?
六、对偶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a)正对:即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b)反对:上下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串对:即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引用
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如:
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直接引用)
②“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间接引用)
小学的修辞手法 2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比喻句)
2、春天来了,桃花笑红了脸。(拟人句)
3、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做游戏,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排比)
4、是谁养育了我们?是我们的父母!(设问)
5、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反问)
6、家里静得出奇,连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夸张)
7、他种的花很香,几十里外就能闻到花香了。(夸张)
小学的修辞手法 3
一、比喻
形象思维是古诗创作的特质,比喻则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古诗中的比喻手法,更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化为读者可以感受到的具体形象,从而获得交流,受到感染。小学古诗,有些分别用上明喻、暗喻和借喻,也有一首用几种的。
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就含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手法。现简析一下。
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两句,别出心裁地把柳树借比美女,一个“妆”字,巧设比喻,一个“高”字,衬托出美人亭亭玉立的丰姿,翠绿的颜色,成立她周身上下佩饰的晶莹闪亮的玉石;无数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也成了她的裙带,贴切的比喻把这婀娜多姿的柳树写活了。
后两句,设问引出了作者巧妙的想象,把春风比作剪出翠叶的剪刀。这一比喻鲜明而形象,把对柳树的颂扬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也让读者容易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夸张
古诗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能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的内心感情抒发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如李白的《山寺》一诗,正因为大胆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才显突出了山寺的巍峨与超逸。
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突出了山寺的高,第二句“手可摘星辰”说明了山寺隔天之近,更显其高。这种奇景,是诗人巧妙的夸张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她既突出了山寺的高势,也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高而超逸的生活情趣。
三、对偶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用整齐对称的形式,和谐匀称的音节,把相对的两部分突显出来,以更好地表达思想,自然地抒发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与感染力。
且看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的首联运用色彩对仗,先写树上,黄、翠、白、青四种颜色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的图画。尾联则以数字对仗,一写时间之久远,二描空间之广阔,体现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目通万里的旷达胸襟。全诗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四、对比
对比,是把矛盾对立的关系用比较的方法将对立的事物本质尖锐地、鲜明地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所表达的事物本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陶者》一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他将“陶者”和“不沾泥”者,“无片瓦”者和“居大厦”者两两相比,一方面控诉了统治者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平。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今人读之,更能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
五、拟人
无论诗、文,恰当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均能使语言形象、鲜明、生动,积极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古诗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让死板的东西活跃起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读后倍感亲切而为之振奋,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不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附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氧化榆英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诗的前两句,写百花争奇斗艳,各展其才,意欲留住即将归去的春光,给读者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后两句写杨花榆英漫天飞舞的景象,使晚春景色更具魅力,更具特色。
草木无情,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它却能“知”能“解”亦能“斗”,甚至还有“才思”优劣之分。文思巧运,实属罕见,诚令人叹服。
六、衬托
古诗以“烘云托月”的表达方式来渲染气氛,突出被衬主体,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寓意更加深刻,思想内容更具感染力。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运用了此法,才具有勾魂摄魄的魅力而成为千古绝唱。
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永州司马时写的。诗中流露出被贬后的孤独,也巧妙地反映出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写得那么孤寂凄清,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心情。那披蓑戴笠,冒着严寒在雪中独钓的渔翁不正是作者高清形象的写照吗?
这首诗的精湛,正是用了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出渔翁的独钓,才收到以静衬动,静中见动的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上述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作者常常运用,准确、生动、鲜明、突出,起到了极好的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应特别注意理解领悟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小学古诗还运用了设问、借代、叠字等修辞手法。
小学的修辞手法 4
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小学的修辞手法 5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小学的修辞手法】相关文章: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09-27
春雨的修辞手法03-12
白描修辞手法08-23
修辞手法讲解08-27
常见的修辞手法06-07
修辞手法的作用09-22
对偶修辞手法07-20
对偶的修辞手法07-20
移就修辞手法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