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修辞手法经典句子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对仗是不是修辞手法
所谓对仗不外乎工对宽对,如串对邻对借对都是宽对的样式。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对仗是不是修辞手法的详细内容!
对仗是不是修辞手法
答:对仗是修辞手法之一。
【对仗详解】
对仗是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是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
什么是对偶呢?对偶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手法。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形式上讲有着整齐均匀音节和谐有规矩的特点。对偶的 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
对偶在结构上的分别大致是:
一,成分对偶,句子中的部分成分具有相对的性质。
二,句子对偶,是独立句子间的相对。例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其中“迢迢牵牛星”与“皎皎河汉女”均为独立的一句,所以称为句子对偶。
对偶在形式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单句对,一句对一句。例如:“诗写梅花月,茶煮谷雨春”。
二,偶句对,两句与两句相对。例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三,多句对,用三句对三句或者用三句以上对三句以上。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四,句中对,用一句中的上下两句互为对偶。如:“柳暗花明,峰回路转,山清水秀。”
对偶对仗在内容上有分:
一,正对,上下联表达的意思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二,反对,上下两联表达的 意思相反或相对,或者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三,串对,串对又称之为流水对,气势的关注如流水一般顺承而下,起句和对句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说的,意思紧密而又连贯。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邻对,上下句中的对应位置,用相邻两类不同事物的字词(或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互为对仗。
词义门类相邻或相似,什么是词义的门类,如名词的义类。
1,天文(日月风雨等)
2,时令(年节朝夕等)
3,地理(山风江河等)
4,宫室(亭台楼阁等)
5,草木(草花木果等)
6,飞禽(鸡鸭凤鹤等)
7,走兽(虎狗狗马等)
8,鱼虫(蛇鱼蜂蚁等)
9,饮食(酒茶菜汤等)
10,器物(桌盆杯盘等)
11,文具(笔墨纸砚等)
12,衣饰(裙带钗环等)
所谓门类相邻或相近就比如“天文类”跟“时令类”相对,“器物类”跟“衣饰类”相对,“地理类”和“宫室类”相对等等。如:“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邻对比借对要宽,不相邻的两类事物的字词也可以互为对仗,只要运用得当,也可以构成工对。
五,借对,亦称之为假对,他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运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古人对仗有似宽而实工的对子,在不工处见其工,“借对”可分为借音借义借式借类。
借音,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音紫),“往山数十年,明日又迁居”(迁谐音千)。可见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示乙词(字),如出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该运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句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意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
借义,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以“寻常”对数词“七十”它本来具有数量上的含义,而诗中用的是它副词上的含义。这就是借义。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运用的并不是这种意义,而是另外一种意义。
借式,如“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逐客”本指被放逐之人,与动宾词组“悲君”对仗是借用了动宾词组之式,即表示“驱逐客卿”之义。
借类,如“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此处竹叶是竹叶青酒名的省略,用于对偶“菊花”是酒借植物之类。
六,扇面对,旧体诗对偶形式之一。
即隔句对,如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如折扇的扇骨合起来,扇面对由此得名。一首诗中前联和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
七,事对,用相似或相反的人物故实,构成对偶句的修辞方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 宋玉?《神女赋》云:‘?毛嫱?鄣袂,不足程式; 西施 掩面,比之无色。’此事对之类也。”
八,言对,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 王力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拿今天的话来说,言对就是不用典故,事对就是用典故。”
九,无情对,又称之为“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特征是字面求工,内容上相隔越远越好。例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鸡冠花未发,狗尾草先生”“树已千年难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等等。
汉字是单音节的文字,这种特性既为文字在诗文中的无限组合提供了可能。又为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中的单字保存其独立意义提供了可能。“这种可能”是无情对的基础。于是有了一些对仗字面上完全相对,但意义上不完全相对更有甚者是一点不相干。
林林总总,反正我是很难将对偶和对仗完全分开,分开完全没有必要,对仗相对于对偶更为严格,就诗词中论之对偶所有的要点,对仗基本是要讲到的。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格律诗的对仗规则整理言之:
一,出句和对句的格律要对立的
二,出句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至少在同一个相对应的位子上不能重复)
工对写好了固然是好的,但实在是不好写的,工对束缚太大,若力求其工者,其格调卑浅气度低下,若妇人之喘,婴儿之咳也。如许浑的诗句:
林晚鸟争树,园春蜂护花。《献白伊》
林晚鸦争树,园春蜂护花。《下第寓居崇圣寺》
潮平秋水阔,云敛暮山多。《慈和寺移宴》
潮回孤岛晚,云敛众山晴。《九日登樟亭》
鸟浴寒潭雨,猿吟暮岭风。《发灵溪馆》
鸟浴春塘暖,猿吟暮岭高。《广陵送薛明府》
诸多的重复早已经有了审美疲劳,是刻意求工惹的祸,过于雕琢终是索然无味。好的对句往往是纤维对宏大,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或实对虚“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或阳刚对阴柔“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这一类的对法是契合中庸之道。
对仗之法古人归纳为:“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木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嘻嘻哈哈是也;四曰双声对也,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这类对法也是以一“工对”以概言之,一切的技巧都是为实际而设置的。
一些人为了偷些懒,也便会巧立名目的,例如葫芦体进退格之于韵,在对仗中又何曾没有巧立名目的式样。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要注意诗词是忌讳“合掌”。上下两句讲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合掌”如“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都是合掌。诗词是精炼的,不要多做废话。
初学诗词力求其工是对的,就算格调不高也没什么,不是谁一上来就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要有这“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为信念,多加揣摩前人诗句,勤加练习,自会有信手拈来的境界。
【对仗是不是修辞手法】相关文章:
对仗是修辞手法吗01-17
对仗是什么修辞手法07-12
对偶是不是修辞手法01-15
对比是不是修辞手法03-17
比喻是不是修辞手法07-13
白描是不是修辞手法01-17
比兴是不是修辞手法07-14
对仗的造句05-09
语文里的对比是不是修辞手法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