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代刺法十二刺

时间:2021-10-28 11:44:03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古代刺法十二刺

  十二刺,针灸术语。指古代常用的十二种针刺方法,以这十二种刺法适应十二经不同疾病的治疗需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刺法十二刺,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刺

  【方法】

  操作时要入针浮浅,斜刺浅层肌肉,因针不直入而浅浮于肌表,故曰浮刺。浮刺和直刺不同之处是直刺为提起皮肤横进行针,而浮刺则不用提皮肤,可直接将针斜行刺入。现代腕踝针刺法与之相近。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浅层肌肉的病证,如肌肉拘急、肌肉麻木、皮肤疾患等。

  短刺

  【方法】

  进针时要边摇动,边插入,直深刺至骨部,近骨时上下提插,如摩刮骨骼一样。短是接近的意思,因刺深近骨,故名短刺。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骨痹、骨软、骨蒸等。

  输刺

  【方法】

  输,有“通的'含义,其法是先将针垂直刺入穴位深处候气,得气后将针慢慢退出,深刺而慢退意在从阴引阳,输泻热邪。

  【临床应用】

  多用于治疗实热证,如外感热病、经络中实邪等。

  直刺

  【方法】

  先挟持提起穴位处皮肤,然后将针沿皮下刺入。特点是沿皮进针,浮浅而行。近代多称为“沿皮刺或“平刺。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寒气外袭肌表引起的头痛、肌肉酸痛、皮肤病、麻木不仁等。

  扬刺

  【方法】

  先在穴位正中刺一针,然后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刺宜浮浅,不可过深,使五针并列于一穴周围,故又叫“局部五针法。皮肤针中之梅花针就是本法的演变。

  【临床应用】

  主治寒气稽留肌表引起的范围较大的痹痛、麻木不仁等。多用于神经性皮炎、股外侧皮神经痛、腱鞘囊肿等。

  齐刺

  【方法】

  先在病变部位正中深刺一针,左右或上下再各刺一针,三针齐下,故名齐刺,又称“三刺,得气后再施补泻手法。

  【临床应用】

  主治范围小而部位深的痛痹,本法有加强针感及局部刺激量作用,适用于腰部及四肢的肌腱痹痛、肌肉痹痛及软组织损伤、震颤麻痹、面瘫、肩周炎、腱鞘炎、痛经、失语、吞咽困难等。

  恢刺

  【方法】

  先在患病肌腱处直刺进针,也可以斜刺进针,并让患者升举活动肌肉,同时捻转提插针体,使筋肉拘急松弛,功能得到恢复。本法多方向刺其肌腱,并捻转、提插针体,结合活动肢体,因本法多向透刺,能扩大针感影响,故称恢刺(恢,古作“大解),或称“多向刺法。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筋痹、肌腱拘紧、活动受限、疼痛等,也可以治疗腱鞘囊肿、肌腱损伤、关节炎等。

  报刺

  【方法】

  报,有“报告及“反复二种含义。先根据病人所报之痛处直刺入,施行手法后,再用左手循按上下另寻压痛点,拔针再刺,如此反复刺其阿是穴,以求有针刺感应为目的。感应不至可再三刺之,故称报刺。本法和目前间隙运针法类似,不过报刺是出针后再刺,而后者是留针过程中反复针刺。

  【临床应用】

  报刺法广泛应用于有压痛点或没有固定疼痛部位的疾患,如游走性疼痛、肩周炎、关节炎、胃痛、牙痛等,还可用于处理滞针。

  赞刺

  【方法】

  将针直入直出,对准病灶部多次针刺、浅刺使其出血为度。赞,佐助;这种刺法有助于痈肿的消散,故名赞刺。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痈肿、外伤瘀血、皮下血肿、皮肤病等。

  傍针刺

  【方法】

  先在所取腧穴直刺一针,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针,使两针并列,故名傍针刺。

  【临床应用】

  主要用治疗痛痹,如风湿性肌炎、软组织损伤、神经性头痛等。

  阴刺

  【方法】

  操作时要取左右两侧穴位同时进针(主要是指阴经穴),左右并刺有加强针感,提高疗效的作用。因针刺阴经之穴以治阴盛寒厥之证,故名阴刺。

  【临床应用】

  多用于治疗阴盛寒厥之证,主要选用手、足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以治疗各种内外杂证。

  偶刺

  【方法】

  偶刺时先要在前胸和后背,循按寻找压痛点,然后在压痛点或疼痛的部位前、后同时针刺,其特点是前后对偶而刺,故称偶刺,又称“阴阳刺。以后,偶刺又发展为前后配穴法和俞募配穴法,成为治疗脏腑疾病的重要配穴法。

  【临床应用】

  本法是治疗胸腹腔内脏疾患的常用配穴针刺法。

【古代刺法十二刺】相关文章:

刺心散文02-03

怀刺漫灭成语解释05-16

《满庭芳·刺鸨母》赏析12-14

《刺世疾邪赋》赏析12-01

《刺世疾邪赋》欣赏10-11

《刺世疾邪赋》原文赏析12-23

《刺世疾邪赋》译文及赏析12-18

《刺世疾邪赋》原文及翻译12-01

刺世疾邪赋原文及翻译11-26

《刺世疾邪赋》译文及注释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