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代死的称谓知识讲解

时间:2022-09-29 13:42:57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关于死的称谓知识讲解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关“死”的讳称很多。但不同的称谓体现出不同的等级观点、心理活动及情感色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死的称谓知识讲解,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代关于死的称谓知识讲解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登遐等。如: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鲁文公薨,而东门遂镣适立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③秦王老矣,一日晏驾,虽有子异人,不足以结秦。(《战国策·秦策五》)

  ④先帝登遐,既不获奔驰道路;陛下即位,又未尝瞻望阙廷。(王安石《谢知江宁府表》)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如: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②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③妾自生母弃养,以至今日,伶仃愁苦,已无复生人之趣。(苏曼殊《断鸿零雁记》)

  (3)佛道徒之死称:涅槃、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之死。如: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②焚荡淫怒痴,圆寂了见佛。(李白《地藏菩萨赞》)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逝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如:

  ①自从父亲亡故之后,时乖运蹇,一向流落江湖。(施耐庵《水浒传》)

  ②夫王室将崩,霸图云构,必有忠臣义士,捐生殉节。

  ③遽闻溘逝,深为轸惜。(江藩《汉学师承记·纪昀》)

  ④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拓展】

  中国古代”死“的别称有:

  1、按身份等级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zu)”,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

  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

  2、按年龄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下殇”,12~15岁“中殇”。16~19岁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

  青壮年死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写“疾终”,引魂幡、《荐亡文疏》上均写“云终”、“告终”。

  老年死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故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3、按特殊原因

  为某事舍命为“殉”,战争中死于阵地者谓之“阵亡”,现作“牺牲”。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

  4、按不同宗教

  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

  5、其他

  民间对死的敬称,有借道家“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陨”者。

  一般称人死为“辞世”、“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6、土语、俏皮话

  “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听蛐蛐叫唤去了(言已入土与秋虫为伴了)”,“艮儿屁着凉”,“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等,多具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古代死的称谓知识讲解】相关文章: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04-28

古代对人的称谓怎么叫03-18

古代称谓文化常识01-25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08-09

古代对百姓的称谓解说04-04

古代对人的十种称谓04-12

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法老08-17

我国古代百姓对帝王的称谓有哪些08-08

古代科举知识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