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身高有做高
古代“身长八尺”有多高?
读天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人都应该有印象,书中很多地方,对三国名人的身高都有交代。以“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张飞、关羽来说,分别是—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如果以现代的尺米度制来换算,他们的高度是:刘备身高2.50米,张飞身高2.66米,关公身高达3米,他们个个是超过“小巨人”姚明2.26米的“大巨人”。
但是,从《三国演义》所记来看,关羽的“身长九尺寸”还不是最高的,古代一个叫“乌戈国”的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兀突骨的身高已够吓人了,但书中所记人物中最高的并不是他,当年襄武县曾天降一人,“身长二丈余,脚迹长三尺二寸。”身长两丈多,就是6米多高,简直“通天塔人”,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类似的描写在《水浒传》上也有,如鲁智深“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武松“身长八尺,一貌堂堂”;绰号“险道神”的青州郁保四“身长一丈,腰阔数围”……只有武松的哥哥武大郎的个子矮,“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
正是类似《三国演义》、《水浒传》上这类动辄“身长八尺”、“身长九尺”的描写,让习惯了“一米三尺”的现代读者产生了“古人个子比现代人高”的误会。实际上,公元三世纪时的三国人身高差不多。汉1尺相当于0.231米,张飞是1.85米,刘备是1.73米;关羽确实不矮,达2.08米,是现代打蓝球的料。但如果按《水浒传》上所述,鲁智、武松这些公元十二世纪的宋朝人的又不对了。宋1尺相当于0.312米,则“身长八尺”的鲁智深、武松,都是约2.50的大个子。就是武大郎也非侏儒,约1.56米,与女性女性身高差不多。
为什么会这样,只能说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不太靠谱。《水浒传》的作者一说施耐庵,一说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不论作者到底是谁,他们把公元三世纪的常用身高术语,移植到了公元十二世纪的宋朝人身上,是不争的事实,但却忽略了不同朝代度制上的`差别。
古代中国人平均身高是多少?
那么,古代中国人身高到底是多少?反正不能是文学作品的描写为例,比较靠谱的是古代医书上的资料。目前,可以查到的最早记述中国人身高资料的是《灵枢经》。《灵枢经》,又有《针经》、《九针》等别称,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灵枢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可谓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共九卷、八十一篇,其中卷四第十四篇“骨度”提高了一个古人高身:“人长七尺五寸”,并以身高出古人身体各部分的骨骼长短数据。
有意思的是,后世小说中常说的“身高八尺”,在《灵枢经·经水》中也提到了,不过字面称为“八尺之士”,这应该的“身高八尺”一说的最后出处。“人长七尺五寸”、“八尺之士”,到底哪一个才是古代中国人的标准身高,或者说平均身高?有的说是前者,有人称是后者,连传说中的中华始主黄帝也搞不清,他问发时著名的医臣伯高,伯高回复:“众人之度长七尺五寸是也。”
这一观点得到古代医家的普遍认可,《外台秘要方》的作者、唐著名医家王焘即是此观点。明著名医家张景岳的在其《类经·经络类》 (卷八)“骨度”篇中解释得更清楚称:“众人者,众人之常度也,常人之长多以七尺五寸为率。”但唐代另一著名医家孙思邈给出不同数据,其《千金要方》中称,“若依明堂正经,人是七尺六寸四分之身。”虽然有差别,但“七尺六寸四分”,与“七尺五寸”身高差距并不大。那么,为什么标准身高的另一版本“八尺”,又是一会回事?张景岳分析:“此盖言魁伟丈夫之身,非众人之度也。”张景岳认为,“身高八尺”是魁伟身材的标准身高,也就是说,身高八尺以上,就算“高个子”了。
中国古人的标准身高“七尺五寸”,合现代多高?这要结合《灵枢经》的成书时间来考察 。一般认为《灵枢经》成书是东周战国时期,也有人认为是汉代人所作。但不论哪一种说法正确,这两个时间的尺度是差不多的,1尺都约合现代0.231米。这样一算,古代中国人的标准身高约1.73米,而“八尺”是约1.85米,确是高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