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夏完淳是哪个朝代的

时间:2022-10-28 10:09:14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夏完淳是哪个朝代的

  夏完淳是明朝末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散曲家、骈赋作者,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下面是关于夏完淳是哪个朝代的的内容,欢迎阅读!

  夏完淳是哪个朝代的

  夏完淳是明朝末期的。

  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年—1647年)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明亡之后取别名为“复”。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词人、散曲家、骈赋作者,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隐匿故居,试图再起。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辗转跟随吴易,在太湖一带继续抗清,再次失败后,避居嘉定岳父家中,为参与策反清松江提督吴胜兆,秘密回到故乡松江。吴胜兆事败,导致通海案也被清廷发现,夏完淳因为是其中首领之一,受到缉捕,于南明永历元年六月底七月初之间在家乡被捕,遗母与妻,九月十九就义于南京,年仅十七岁。

  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别云间》等。夏完淳不仅是明末民族英雄,同时是明末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以优美雄壮著称;夏完淳亦工词,其词哀婉凄恻,成就也较高;夏完淳在狱中完成的数首散曲也是明代散曲的珍品;夏完淳在狱中写的散文《狱中上母书》是出色的作品;夏完淳的赋也有出色作品,如《大哀赋》、《寒泛赋》等;夏完淳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史学作者,其《续幸存录》评价南明弘光朝廷人物得失,常有很独到的见解。夏完淳一生虽然只有十七岁,但在诗、词、曲、赋、散文、史学方面都留下了杰出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占有突出的地位。

  夏完淳的故事

  这样一个人,有了他的存在,一部浩瀚中国文学史,平添几多豪气,几多傲骨;有了他,那国破家亡的凄凉,又陡增几许悲壮,几许轩昂。可是数百年来,他的诗,很少有人读到;他的名字,很少为人所知。至少当代公众中,知道夏完淳这个名字的,为数不多。但是,这个16岁为国赴死的少年诗人,应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有了他,自宋以来至民 国,中华民族萎靡不振,几度亡国的千年屈辱史,也见一线亮色。

  夏完淳,生于1631年,卒于1647年,松江华亭人(今上海人)。他才华横溢,胆识过人,9岁即能赋诗为文,名重一时。不幸生于动荡年代。明末,朝廷昏庸,宦党专权,政治极其黑暗。又连年大灾,饥荒尤烈,民众以野菜树根为食,饿死者甚多。政局动荡不安,内战不断。李自成起兵,明灭。斯时夏完淳年仅14岁,随父夏允彝,师陈子龙,起兵太湖抗清,征战于长江流域。夏家本为江南名门望族,富甲一方,为救国复明,父子倾尽财富,毁家抗清。历经两年血战,无奈明朝大势已去,独木难撑。夏完淳16岁兵破被俘,壮志未酬。生死关头,凛拒苟且偷生,慷慨赴难。

  少年如此英雄,还难得才思敏捷,写下几多诗文,辑有《夏完淳集》传世。他的诗文,写军旅艰辛,追思死去的同仁志士,写赴死前的心情,慷慨激烈,高亢雄壮。他写道:“投笔新从定远侯,登坛誓饮月氏头。莲花剑淬胡霜重,柳叶衣轻汉月秋。励志鸡鸣思未楫,惊心鱼服愧同舟。一身湖海茫茫恨,缟素秦庭矢报 仇。”少年英雄倚剑报国形象跃然纸上。兵败入狱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以表心曲:“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魄;九天八表,永厉英魂。”英雄恨,泪满巾,何年三户可亡秦。”少年的侠肝义胆,激越豪情,英雄气概,吞山河,盖宇宙。

  少年英雄更难得有柔情万种。临刑前写《遗夫人书》与妻诀别:“三月结缡,便遭大变,而累淑女,相依外家,未尝以家门盛衰,微见颜色。虽德曜齐眉,未可相喻!贤淑和孝,千古所难。不幸至今吾又不得不死;吾死之后,夫人又不得不生。上有双慈,下有一女,则上养下育,托之谁乎?……言至此,肝肠寸寸断,执笔心酸,对纸泪滴……身后之事,一听裁断,我不能道一语也,停笔欲绝……吾累汝,吾误汝,复何言哉?呜呼。见此纸如见吾也。”少年英雄视死如归,绝无贪生之念。

  四百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少年英雄的侠骨、诗章、柔肠,穿越时空,撞击我心。短短一生,竟如此不凡,实乃旷世之英才。

  诗人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生平

  祖籍浙江会稽,明思宗崇祯四年生于松江(今属上海),家住郡城西花园浜,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与复社相应)。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天 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7岁能诗文,9岁写出《代乳集》。允彝出游远方,常带完淳在身边,使他阅历山川,接触天下豪杰。从陈子龙为师,又受知于复社领袖,在文章气节方面,深受二人熏陶。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与同县友人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后改为求社),成为几社的后继。次年春,农民起义军席卷北方,完淳自称 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15,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复明活动。不久,太湖义军被包围消灭。完淳泅水脱险。复明意志坚定不移。因痛心国事,作《大哀赋》,文采宏逸,情词哀惋,见者无不感叹惊佩。

  顺治四年春,明鲁王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遥授完淳为中书舍人。完淳写谢表,连同抗清复明志士数十人名册,交与专在海上往来通信联系的秀才谢尧文,使赴舟山呈与鲁王。谢在漴阙候船,被清兵拿获,解送提督吴胜兆处系狱。后吴胜兆反清事败,清当局得完淳所书谢表等,于是南京总督军务洪承畴,秉承清摄政王意旨,按名册严缉夏完淳等,务要一网打尽。

  完淳避在嘉善岳父家中,曾秘密西行受阻,返回松江,决定渡海至鲁王处,再图大举。不幸于六月底被清当局侦获逮捕,取水道解往南京受审。船过细林山(即辰山),想起老师陈子龙,作《细林夜哭》诗,以表哀悼。船过吴江,又作《吴江夜哭》诗,以悼念吴易。

  押至南京,洪承畴亲自讯问并劝降,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挺立不跪,佯为不知审讯大员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左右差役告诉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畴时,完淳更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色沮气夺,无辞以对。时钱栴亦被捕,意志沮丧。完淳在旁勉励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使钱得全晚节。 在狱中谈笑自若。自被捕至狱中写下得诗,名《南冠草》,都是慨世、伤时、怀友和悼念死者之作,慷慨悲凉,传诵千古。继其父所作之政论集《续幸存录》,分析南明弘光王朝败亡的原因,识见超卓。如谓南都之政,幅员愈小,则官愈大;郡县愈少,则官愈大;财赋愈贫,则官愈富。斯之谓三反。三反之政,乌乎不亡?故郭沫若惊叹完淳不仅为一诗人,而实为备良史之才者也。

  九月十九日,夏完淳就义于南京西市,所谓罪名归纳为通海寇为外援,结湖泖为内应,秘具条陈奏疏,列荐文武官衔。临刑时,他立而不跪,神色不变,刽子手战战兢兢,不敢正视,过了很久,才持刀从喉间断之而绝。钱栴等二十余人一同在南京就义。夏完淳死后,由友人杜登春、沈羽霄收殓遗体,归葬于松江昆冈乡荡湾村夏允彝墓旁。身后留有妻子钱秦篆、女儿以及遗腹子,出世后不幸夭折,一代忠良绝嗣。

  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松江区石湖荡镇小昆山荡湾村北开阔的田野中。石驳墓基围成一块平台,墓地呈半月形,高约2米,面宽约30米,占地二 亩余。1956年,夏墓被当时的江苏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松江县划归上海市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修葺了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并立墓碑,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笔题写碑文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字字有神,体现了陈总对这两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推崇。

  夏完淳的爱国故事

  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郭沫若在抗战时期以夏完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话剧《南冠草》曾激动过多少誓以热血拯救祖国的中华儿女!今天,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对祖国的义务没有变,青年人追求向上、追求真理的激情没有变,因此在他的身上,我们同样能汲取许多做人的力量。

  对青少年来说,夏完淳这个人物有着不可磨灭的榜样作用,而且他的无论是做人还是事业的成功,都很有值得人们深思的价值。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关于神童的记载,但他们大多只是天上的流星,闪烁一时便没了光彩。王安石那篇著名的《伤仲永》对这种情况加以了分析,对社会上不正确的培养神童方法进行了指责。确实,这些天资聪慧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但盲目的吹捧迎合只能让这些还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丧失进取心和清醒的认识,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同时又不再继续学习,因此大多数孩子很快就江郎才尽,像仲永一样沉溺于大人的指挥和机械的创作中,“泯然众人矣”。

  陈继儒曾写诗赞:“包身胆,过眼眉,谈精义,五岁儿。”

  现代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在青年时期读了夏完淳的诗歌后,敬慕不已,写下“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 即十八岁——作者注),头颅如许负英雄。”以自比自励,从完淳的诗中吸取成才的精神力量和艺术营养。四川辛亥革命元勋熊克武回忆说:“我在家念私塾时,……,特别喜欢明末夏完淳的诗文,一面抄写,一面熟读,至今还可背诵一二。”汪辟疆在《三百年前一位青年抗战的民族文艺家》中也慷慨激昂地说:“我早年从《艺海珠尘》内得读《夏内史集》,诵至他16岁所作的《大哀赋》和《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这几篇,有时热血上涌,有时酸楚欲绝,不知不觉的使我对于这一位青年抗战的民族文艺家敬佩不已”。闻亦博在《明代模范学生夏完淳传记》中说:“他的一生,始终不肯休息,不肯妥协,燃烧着似火一般的民族思想,在诗句中发生伟大的力量,比之于普通抒情的作品,描写春花秋月的文章,不知要充实多少倍了”。文坛巨匠郭沫若先生也多次著文对夏完淳的诗作进行详细评点。

  夏完淳即事译文及赏析

  1.即事原文: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2.即事注释

  即事: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称「即事诗」。

  角:即军中画角。

  缟素:孝服。作此诗时,诗人之父母抗清失败殉国。

  戈船:指抗清义军的水师。

  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管乐器。

  3.即事赏析

  诗的起笔即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点明主题,并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基调,表达出作者誓灭清人,恢复明朝的强烈爱国情感。接下来由情入景,写道:雄劲的风中,传来军中清远的号角声;血红的落日里,飘动着鲜艳明亮的战旗。我穿着素白的丧服,决心为国雪耻,为父报仇;驾着坚固的战船,在烟波浩渺的太湖里与敌人决一死战。这壮阔的景色,托出了作者雪耻复国,生死决战的激烈情怀!末尾通过胡笳声声,月色清冷,满城凄凉的景象描写,带给人无限的悲惨和凄凉。

  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交综流走的气韵,最便于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平之气和铭心刻骨的家国之恨。而「一片月临城」的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思入微茫,仿佛可见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明朝夏完淳的诗词诗句集锦

  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明永历元年六月在家乡被捕,遗母与妻,就义于南京,年仅16岁。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别云间》等。

  明朝夏完淳的诗词诗句

  1、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夏完淳

  2、我本是西笑狂人。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帐前旗,腰后印,桃花马,衣柳叶,惊穿胡阵。流光一瞬,离愁一身。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夏完淳《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3、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4、似雨江梅,如烟飞絮,细细香风欲送。江上梦回青琐闼,佩声却是谁家凤?几番空对紫薇花,而今悔、虚害也黄粱梦。正宿雨初醒,春眠未起,一派画楼钟动。叹谪仙先朝供奉。看春色流光,雨梢花重。西楼倚,锦筝低按,东郭卧、玉樽休空。莽游仙、白了人头,但芝草连天,丹霞封洞。待饮马榆关,拂衣黄阁,古月梅花三弄。——夏完淳《金明池》

  5、万里腾飞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夏完淳《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6、"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7、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日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往事思量一饷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夏完淳《一剪梅柳》

  8、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夏完淳《卜算子》

  9、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夏完淳

  10、盼杀我当日风云,盼杀我故国人民,盼杀我西笑狂夫,盼杀我东海孤臣。月轮空,风力紧。夜如年,花似雨,英雄双鬓。《合》黄花无分,丹萸几人。忆当年,吴钩月下,万里风尘。——夏完淳《南仙吕·傍妆台·自叙》

  11、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

  12、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怕明宵、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销魂。——夏完淳

  13、几阵杜鹃啼,却在那,杏花深处。小禽儿,唤得人归去,唤不得愁归去。离别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飞絮。恨柳丝,系得离愁住,系不得离人住。——夏完淳《寻芳草别恨》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的中国历史故事

  弘光政权瓦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抗清力量继续战斗。1645年六月,明朝官员黄道周、郑子龙在福州另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聿音yù)即位,历史上称为隆武帝。另一部分官员张国维、张煌言在绍兴拥戴鲁王朱以海监国。这样,就同时出现了两个南明政权。

  为了对付抗清力量,清朝廷派了在松山战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畴总督军事,招抚江南。

  这时候,在松江(在今上海市)有一批读书人也在酝酿抗清,领头的是夏允彝(音yí)和陈子龙。夏允彝有个年才十五岁的儿子叫夏完淳(音chún),又是陈子龙的学生。夏完淳自小就读了不少书籍,能诗善文,在他的父亲、老师影响下,也参加了抗清斗争。

  靠几个读书人要组织义军是不行的。夏允彝有个学生吴志葵,是吴淞总兵,手下还有一些兵力。他们说服吴志葵一起抗清。吴志葵答应了,派出一支人马担任先锋队攻打苏州。一开始打得挺顺利,先锋队攻进了苏州城,但是吴志葵临阵犹豫,没有及时增援,结果进诚的义军被围牺牲,吴志葵的主力在城外也被击败。

  不久,清军围攻松江,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冲出清兵包围,到乡下隐蔽起来。清兵到处搜捕,还想引诱夏允彝出来自首。夏允彝不愿落在清兵手里,投到河塘里自杀。他留下遗嘱,要夏完淳继承他的抗清遗志。

  父亲的.牺牲引起夏完淳万分悲痛,也激起他对清朝的仇恨。他和陈子龙秘密回到松江,准备再组织起义军。这时候,他们打听到太湖长白荡有一支由吴易领导的抗清义军,正在重整旗鼓。夏完淳把家产全变卖了,捐献给义军做军饷,在吴易手下当了参谋。他还写了一道奏章,派人到绍兴送给鲁王,请鲁王坚持抗清。鲁王听说上书的是个少年,十分赞赏,封给夏完淳一个中书舍人的官衔。

  吴易的水军在太湖边出没,把清军打得晕头转向。但是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义军失败,吴易也牺牲了。

  过了一年,陈子龙又秘密策动清朝的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清,这次兵变不幸又失败了,吴胜兆被杀害,陈子龙也被清军逮捕。陈子龙不愿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挣脱绳索,跳河自杀。

  夏完淳正在为失去他的老师而悲痛,因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清军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

  夏完淳在监狱里被关押了八十天。他给他亲友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诗篇和书信。死亡的威胁并没有使他恐惧,他感到伤心的就是没有实现他保卫民族、恢复中原的壮志。

  对夏完淳的审讯开始了,主持审讯的正是招抚江南的洪承畴。洪承畴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想用软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服。他问夏完淳说:“听说你给鲁王写过奏章,有这事吗?”

  夏完淳昂着头回答:“正是我的手笔。”

  洪承畴装出一副温和的神气说:“我看你小小年纪,未必会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只要你肯回头归顺大清,我给你官做。”

  夏完淳假装不知道上面坐的是洪承畴,厉声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洪承畴的字)先生,是个豪杰人物,当年松山一战,他以身殉国,震惊中外。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

  这番话把洪承畴说得啼笑皆非,满头是汗。旁边的兵士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提醒他说:“别胡说,上面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声说:“洪先生为国牺牲,天下人谁不知道。崇祯帝曾经亲自设祭,满朝官员为他痛哭哀悼。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

  说完,他指着洪承畴骂个不停。洪承畴被骂得脸色像死灰一样,不敢再审问下去,一拍惊堂木,喝令兵士把夏完淳拉出去。

  公元1647年九月,这位年才十七岁的少年英雄在南京西市被害。他的朋友把他的尸体运回松江,葬在他父亲的墓旁。到现在,在松江城西,还留着夏允彝。夏完淳英雄父子的合墓。

【夏完淳是哪个朝代的】相关文章:

最晚的朝代是哪个朝代01-17

药酒是哪个朝代04-14

明刑弼教是哪个朝代的04-14

孔融是哪个朝代的01-17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04-14

篆书是哪个朝代的04-01

最先的朝代是哪个04-14

扬雄是哪个朝代的01-17

卓文君是哪个朝代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