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2-09-13 16:29:08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 考察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起源可以从追溯历史的起源而开始。无论是商代的“威严庄重”,春秋战国的“文质兼备”,秦汉的“和”与“适”,魏晋南北朝的“贵无”,还是隋唐的“磅礴之气”,宋的“天人合一”,明清的“穷究试验”,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 设计思想;文质兼备;穷究试验

  [中图分类号] J5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53(2007)03-0101-02

  [收稿时间] 2007-06-22

  [作者简介] 肖机灵(1978—),湖南郴州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

  肖机灵(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艺术系, 广东 佛山 528041)

  1.原始、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思想

  当我们走进历史博物馆,看到原始社会时期用石材加工制造的石质工具时,我们就意识到了设计的产生。设计其实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设计更是一种文明,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新石器时期人类的定居和村落的产生,制陶工艺的发明,使陶器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特征。随着石器制作和制陶业的发展,原始社会时期的纺织、编织以及对自身的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萌芽并逐步发展起来。夏商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也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出现了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分工,产生了“士”的阶层,发明了文字(商代的甲骨文和周代的金文),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的发起期和科学技术的萌发期,进入“青铜时代”。这一时期的设计思想我们可以从青铜器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威严庄重”的设计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新的封建制度和生产关系取代了落后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这一时期的文化、技术的发展。各种思想空前活跃,特别是在设计思想方面,孔子提出了“文质兼备”的设计思想,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即要求内容和形式兼重而统一。

  关于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思想家持与孔子的不同看法,如墨子在船车设计上的思想是:“车以行车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凡为舟车之道,加轻以利者,不加者,去之,”由此可见墨子的设计思想更注重功能,反对无谓的装饰,以追求“器完而不饰”“质真而素朴”的设计理念。韩非子也有同样的主张,反对装饰,认为“以文害用”“好质而恶饰”,只要器具的质量好,就不需要什么装饰了,装饰会影响实用。但是荀子的设计思想则与孔子“文质兼备”的设计思想相同,主张“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即“万物之美可以养乐”。认为美的内质和美的外形都是重要的,装饰效果能给产品带来美的、舒适的感受。成书于春秋末年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学著作《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1](p12)也就是说,任何工艺设计的生产都不是孤立的人的行为,而是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各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天时乃季节气候条件,地气则指地理条件,“材有美”说的是工艺材料的性能条件,而“工有巧”则指制作工艺条件。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美学思想。

  3.秦汉时期的设计思想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统治思想。因此,汉代的美学家、设计家继承了孔子“文质兼备”的设计思想,在谈到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时,总是强调两方面的适中,其核心是“和”与“适”。“和”是要求符合天地阴阳之“和”,符合儒

  家理教之“和”,而“适”则是指适合使用者的要求。这可以看成是以使用者为尺度来评价设计产品的思想,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就是现代工业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核心思想,也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时期,在设计思想上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玄学思潮兴起,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哲学家倡导老庄的“贵无”思想,将“无”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天地物皆以‘无’为本”。崇尚自然、清淡放达、超然物外的设计思想,在服饰设计上以随心所欲、坦胸露脐为美。

  此时北朝的刘昼,在产品设计上主张“施用用宜”,他说:“物有美恶,施用用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弃。”[2](p229)明确地指出事物的美丑是相对的,衡量它的标准在于它是否实用,并且将对人有益也作为选择物品的标准。也就是说,要求产品材质好、外表漂亮又实用。

  5.隋唐时期的设计思想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重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封建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空前繁荣,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唐代以博大的历史胸襟,对各种文化均采取宽容态度,这在唐代的艺术设计中也体现了出来,如瑰奇绚丽的唐三彩,而丝织有“章彩奇丽、千花开端”之说,给人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这在审美思想上是融合多种艺术样式而突显磅礴之气。

  6.南北宋时期的设计思想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社会稳定,经济大大地超过了唐代,同时也就促进了宋代产品设计的发展。在工艺制作的设计思想上正如郑樵《通志?器服略》所说的“制器尚象”那样,认为器物设计,其造型装饰是本于大自然的万象。这种设计思想,具有中国传统儒道两家思想的文化特点,强调“天人合一”,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道中产生,而道则本于自然,但是又有一定自然规律,人创造器物既效法自然,又要遵循自然。这种设计思想对后世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表现为融居住、休息、浏览、欣赏为一体,追求“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同时也崇尚意境,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构成富有自然情趣的风景园林式建筑。

  7.明清时期的设计思想

  明清两朝,商品经济更加活跃,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艺术设计思想的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审美与工艺应用学的总结与终结时期,在各行各业中出现了一些总结性的专著。如关于陶瓷设计制作的有《陶说》《陶雅》《陶录》等,关于建筑设计的有《鲁班经》,关于园林设计制作的有《园冶》,还有许多综合性的关于艺术设计制作的著作,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渔的《闲情偶寄》等。

  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1]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应该合理地运用传统图案,利用经典的传统图案时结合现代设计标志的一些表现手法,设计出优秀的标志,这才是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走的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化风格的出现导致了标志的设计风格千篇一律。所谓标志造型的点、线、面的设计太泛滥,设计技法和

  进行新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立足传统,增加现代的设计理念、精神内涵和文化特征,创造出符合要求的作品。这是一种借鉴,更是一种创新。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见图2)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传统图案进行创作的例子。整个造型为“盘长”的图案,又似练太极拳人的形象。传统图案和奥运精神巧妙相结合,整个标志的运动感很强,把中国的民族特色、吉祥图案和奥运精神结合得如此之好,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在历届的奥运会会徽设计中,中国人自己设计的北京2008申奥会徽是好会徽之一。这一点得到了设计界人士的首肯。中国银行的标志也是利用传统图案进行创作的好例子。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把货币铸成便于穿带的方孔状,于是外圆内方的形状就成了货币的象征,用来寓意俸禄。中国银行的标志利用了传统的货币图案,很好地体现了金融部门的性质,又融合了中国古人喜欢用“福禄寿喜”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的传统,可谓一语双关。这个标志造型达到了完美的效果,其创意来源正是中国传统图案的在标志设计中的体现。 中国的传统图案本身是优秀的设计,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利用优秀的传统图案为我们服务,汲取传统精华进行再创作,这样,传统图案得到了继承,标志的设计也得到了变化和提高。传统图案对人类文化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只有洞悉这种文化的内在规律,才能把握现代的标志设计的正确方向,才能抓住中华文明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向。

  标志设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同理,传统图案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产生新面孔的。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在创造新的文化为自己所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使文化的生命力得到延续和发展。现代设计师要立足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的设计手法,为传统图案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把握现代设计文化的趋势,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标志设计的思想品位,赋予设计文化新的含义和思想,努力使中国的传统图案和标志设计完美地结合,走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路。

  参考文献:[1]杨葵.齐白石的禅意[N].深圳晚报,2007-5-16(06).

  三、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创新体现

  表现方式呆板无变化,设计者的无心也导致了看者无味。标志出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适”的设计风格局面。再有,标志中也出现了模仿的民族设计,类似这种一味借鉴日本的民族风格设计,会给设计者带来设计思路的模糊。造成如此后果的原因就是在设计标志之前设计者的思绪是混乱的,没有经过前期市场调查就仓促上马,先翻几本有标志实图的样书,找几个在视觉效果方面自己较满意的标志,简单地嫁接一下,揉成一团,做成一个标志,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设计的是什么,这样也就导致了自己民族风格的遗失,画虎不成反类犬。我们说模仿是设计入门的一种方法,是设计初步阶段要经历的过程,但是不加以消化地模仿,那会影响我们的“肠胃功能”的。我们知道日本的设计是从模仿起步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日本的设计风格是在借鉴、消化欧美设计风格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再结合日本本土文化设计而逐步形成的。因而日本的设计被打上了深深的本民族风格的烙印,如今我们看日本的标志设计,单从标志造型上就很容易辨认出来它是日本设计师所设计的。所以在我们学习其风格的同时,应该清晰地看到,要形成具有自己独特民族风格的标志是需要时间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日本的设计也走了好长的路,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日本的设计是怎么发展的,学习其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在标志设计中很好地结合中国的传统图案,为自己所用。学习其理念,这才是设计的根本所在。

  标志设计中传统图案的运用应该是继承和创新。继承传统图案的优秀方面,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新标志。对传统图案的造型这些书都提出、阐述了一些设计思想,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主张“天工”(自然力)和“人工”(人力)相协调以开发万物,书名“天工开物”也包括了这个意思,强调了人对自然界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他坚持从自然界本身说明自然现象,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书中还有严密的定量概念,说明他注重实践和“穷究试验”,表现出近代科学启蒙者的实证精神。李渔的《闲情偶寄?声容部》第三篇《治服》专门对服装进行了论述,他主张:“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3](p122)说明衣着穿戴应该根据人的外貌特征来定,也就是以人作为衡量的标准,而不能将地位金钱作为标准。他还具体论述了服装装饰色彩的理论,他说:“大约面色之最白最嫩,与体态之最轻盈者,斯无往而不宜。色之浅者显其淡,色之深者愈显其淡;衣之精者形其娇,衣之粗者愈形其娇……面颜近白者,衣色可深可浅,其近黑者,则不宜浅而独宜深,浅则愈彰其黑矣。肌肤近腻者,衣服可粗可精,其近糙者,则不宜精而独宜粗,精则愈形其糙也。”[3](p123)其核心思想是如何通过服装的配色以达到与人的肤色协调一致,使美者显得更美,不美者也由于服装的掩饰而不太明显。李渔在阐述自己的装饰理论时,已经把审美和实用二者同时作为根本的条件提出了,这是中国古代工艺美学成熟的表现。

  8.结论

  纵观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起源与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各朝各时期中国古人的设计思想和倾向对当时各种设计的影响,勤劳的华夏子孙不管是在日用产品设计还是在服饰设计上,不管是在交通工具设计上还是在住宅空间设计上都创造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显示了中华民族无数设计师与设计思想家的聪明才智。我们作为21世纪的设计师,在学习西方的现代设计理论思想的同时,还应该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设计理论思想进行学习与研究,这对我们进行现代设计也是大有益处的。参考文献:

  [1]考工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

  [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李渔.闲情偶寄[M].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校对:刘绽霞)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相关文章:

关于中国古代象棋起源传说08-29

书法手抄报的起源及发展08-30

《物种起源》教学设计09-27

中国古代器乐的发展过程10-08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的教学内容概括01-15

中国古代官学的发展史09-25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史09-28

戏剧的起源07-06

汉字的起源12-12

文字的起源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