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仪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
中国古代政治礼仪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对先师先圣的祭祀、相见礼和军礼。
祭天
中国古代祭天仪式十余周代,选在冬至之日国都郊外的圜丘举行,因此也就郊祭。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到了明清两朝,祭天仪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极其隆重与繁复的仪式,有一个典故可以看出古人对祭天仪式的重视程度: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六,乾隆皇帝到圜丘坛举行常雩礼求甘雨,有三件事使他不满而惩办了一些官员。
一对雩坛祝版上的文字写得不够工整而不满。二对具服台更衣幄次所设的坐褥不够整齐而不满。三对按规定应悬挂三盏天灯而少悬了一盏而不满。对此三件小事,乾隆大发雷霆,下令查办。结果,工部尚书罗源汉、右侍郎诺穆亲、礼部尚书德保、侍郎德明等人,均被革职。尤其工部侍郎徐绩受处分最重,革职后被发配新疆。同时,有关官员也被"查明革职,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在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源远流长,因此,作为祭祀地祗场所的地坛建筑,最突出的一点,即是以象征大地的正方形为几何母题而重复运用。从地坛平面的构成到墙圈、拜台的建造,一系列大小平立面上方向不同的正方形的反复出现,与天坛以象征苍天的圆形为母题而不断重复的情形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重复的方形,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而且还创造了构图上平稳、协调、安定的建筑形象,而这又与大地平实的本色十分一致。
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其目的在于昭孝,子孙孝事家长,民知孝悌而犯上者鲜。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宗庙之礼意在时刻提醒人们要谨记祖先的功劳和迅捷,并以祖先之制为治国之道。然而宗庙祭礼在实际运行中的情况往往出人意料。由于礼的内容与形式的脱节,祭礼中出现了僭越、行礼背义等现象。人们借祭礼行孝一方面获得公众的赞誉,另一方面又满足了自己追逐、想用名利的私欲。
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祭祀先圣先师是立学之礼,礼经并未实举其人。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确定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从此以后不再变更。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
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相见礼
“相见礼”是我国古礼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简略来说,就是相互见面的礼节。这些礼节规范着各色人等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行止坐卧提供了准则。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中国古代的相见礼大致有以下几种:趋、拜、拱手、作揖、唱喏、长跪、鞠躬、寒暄、叉手等。
军礼
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军礼同邦国”,这是讲对于那些桀傲不驯的诸侯要用军礼使其服从和同。《周礼》所说的军礼包括以下内容: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大师之礼”,指军队的征伐行动;“大均之礼”,指均土地,征赋税;“大田之礼”,指定期狩猎;“大役之礼”,指营造、修建等土木工程;“大封之礼”,指勘定封疆,树立界标。
后代礼书又有将射礼、軷祭道路、日月有食伐鼓相救等作为军礼内容。
【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04-11
中国古代谚语09-05
中国古代经典的对联09-21
中国古代经典对联01-01
中国古代历法常识10-19
中国古代法律谚语05-11
中国古代的胎教方式11-04
中国古代的警枕02-27
中国古代的帝王的名号10-19
中国古代诗人的别称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