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代的歌舞百戏介绍
歌舞百戏作为我国表演艺术的高峰,证明了汉代城市生活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这种表演方式是当时最受大众欢迎的一种娱乐方式,它的表演体现出一种综合性的特征,有着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内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代的歌舞百戏介绍,仅供参考!
散乐即古代的百戏和杂戏,它是由周代的民间乐舞发展而成的曲艺、杂耍和音乐结合成的一种节目。在中国至六朝(五世纪)末为止称百戏或杂技,隋朝以后才称为散乐。唐代年间与唐乐一起传入日本。
散乐是隋唐时期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据史书记载,在南北朝以后,散乐与百戏为同义词。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歌舞戏、参军戏等形式在内的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它较大程度上概括了民间表演艺术的所有形式。
辽宋金时期皆有散乐。散乐即百戏,它包含着各种民间音乐的新因素。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载:“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内容更为繁多,系指筚篥、大鼓、杖鼓、筝、琵琶、方响、拍板、笙、笛、舞旋、杂剧、参军、歌板诸项目。散乐中的歌舞表演图象多有发现。如河南禹县白沙宋墓壁画散乐图。中间有一女舞者。乐队十人,所奏乐器为笙、筚篥、排箫、琵琶、横笛、拍板、大鼓、腰鼓等。此墓有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地券,墓主人赵大翁是兼营工商业的地主。此画对面壁上绘赵大翁夫妇正对坐观赏散乐表演。
舞乐属于贵族,散乐则是庶民艺能,相对于庄重典雅的音乐来说是一种自由通俗之音乐。散乐的散是散位、散官的散,宋王溥的《唐会要》散乐一条中记载:“散乐,历代有之,其名不一,非部伍之声,俳优(模仿)、歌舞、杂奏(歌舞),总谓之百戏,跳铃、掷剑、透梯(爬梯子)、戏绳(跳绳子)、缘杆(爬杆)……窟礧子及幻术等等。”散乐很早就与我国固有的民俗演艺结合,成为孕育后代能乐、能狂言、木偶净琉璃、歌舞伎的母胎,因此在艺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散乐的故乡是西域,因其内容多是杂技、魔术、幻术、歌舞等,因此容易超越地区和语言。
最具代表性的汉代的画像石和汉赋中,百戏的身影随处可见
古代的城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虽然很多的百戏的技艺已经失传,我们无法再看到其中的辉煌。但是一些史料能够给我们提供远观这些盛景的材料。在汉代,这些史料主要以画像石和汉赋为主。
汉代的绘画作品很大程度上以汉代的画像石为基础,这些画像石不仅内容丰富多样,表现手法更是高超。这些图像更容易真实地再现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由于主要用于丧葬的目的,这些画像石所展现出来的内容也是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将当时汉代人的经历和他们对于生活的想法和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些史料的价值几乎超过了文献资料。
在这些画像石当中,对于当时居民娱乐生活的最好表现就是百戏。这些百戏的盛行在当时的很多文献当中也可以看到。主要是在一些批评性文献里面,因为皇帝和大臣过分沉迷于一些娱乐活动导致了朝政的耽误。也这可以侧面地反映出当时百戏的盛行程度之深。
安徽灵璧就出土了这样的汉代画像,主人在宴请宾客的时候使用了宽大的院子,院子里还有一群人的歌舞表演来助兴。其中有鼓舞,还有各种乐器,类似萧,琴等的伴奏。
汉赋作为一种极其华丽的文体,非常适合描述这种百戏的特征。当中有着很多的对于百戏描绘的汉赋作品。东汉时期,张衡就曾经写作《舞赋》来展现当时舞者的舞蹈之美。
而这些舞蹈当中并没有形成一种体系,里面还混杂了杂技,斗兽,马术,幻术这样的特征,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因而才被称作“百戏”。在《西京赋》当中有着很多的记载,其中马术十分盛行,玩马术的主要是孩子,他们可以站立在马背上,一手拿着鞭子,一手抓住马鞍,让自己可以腾空而起。
还有一些记载了关于假扮动物的表演模式,也是百戏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表演者戴着动物面具,模仿动物的动作进行表演。这也是中国古代戏剧的一种表演方式。
这些画像石和汉赋当中对于汉代的百戏的记载十分详尽,画像石属于真实再现。而汉赋则属于批判性的方式,但由于汉赋的文体特点,也对这些歌舞和百戏进行了丰富的描绘。这些真实的史料共同再现了当时汉代的百戏对于人们的影响深远。
一出百戏抵得上一场“春晚”,精彩纷呈的节目内容影响不小
这些精巧的技术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对这些技术的评价一般都不高。到了汉代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来自西域的舞蹈和技艺也传入了中原,再加上和本土的技艺的结合,使得汉代拥有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
这些民间流行的把戏中最有名的便是杂技,这些杂技主要以高空的运动为主。有通过叠起桌子,通过站在桌子上来进行的各种高难度动作 表演。还有通过在高空搭建起来的绳索或者竹竿上进行的表演。
在地面上的杂技则以柔软性为主题,主要是翻筋斗,倒立,多人创造出各种造型为主。他们还可以将身体折叠成多种形状,讨得观众的惊叹和眼光。
另外还有人和动物的互动,也就是斗兽。这种表演所带来的惊险刺激更胜一筹。他们除了在训练场上和动物搏斗的刺激,他们还会利用一些技巧来驯服动物,让动物进行马戏表演。这样的表演需要人和动物之间的默契配合,能看出当时表演者的多年训练出的精湛技艺。
除了这样刺激的表演,还有一些表演主要是为了引人发笑的,汉代的很多画像石出现了俳优的谐戏表演。他们一般身材矮胖,拿着一个小鼓,表情夸张。通过故意表现一些不雅的动作和举止引得人们发笑,来博得观众的笑容和赏钱。
在汉代的各个阶层,这种“幽默”的表演都受到喜爱。这种表演不仅仅是平民的艺术,因为在很多的地主阶级的墓里,都发现了这种俳优的滑稽画像。
我们现在流行的“魔术”在当时也已经出现,名为“幻术”。这些幻术主要是从西域传来的,有吞火吐剑的惊险表演,还有工人欣赏的“鱼龙曼衍”的美景。“幻术”的神秘色彩几乎笼罩了当时的汉朝。
除了这些博人眼球的观赏性表演,当时还盛行一些体育运动,也属于百戏的范围之中。比如蹴鞠,类似于今天的踢足球。鞠就是指代当时用来“踢”的皮革“球”。这种游戏不仅仅作为娱乐使用,还是进行军事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而作为军事训练的射箭也在民间演变成一种名叫“投壶”的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在一定的距离中,将手中的箭矢投入壶中,以投入的多少来判断胜利与否。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斗智斗巧的游戏。
因为百戏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因而百戏的表演者既有身份地位地位的奴仆甚至道士的身影,也有一些王公贵族的身影。主要的区别在于进行百戏表演的目的是作为供人娱乐还是自己娱乐的项目。
百戏为何如此受欢迎?经济的富足和人追求快乐的本能共同作用
汉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兴盛的朝代,经济生活水平相对富足。在物质文明发展的顶峰时期,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要求必然会很高。游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更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因为当时丝绸之路的开辟,在汉代,我们和其他国家的联系也紧密很多。因而在元丰三年,汉武帝就曾经设立了国宴用来款待各国的使臣,在这场盛大的国宴上,歌舞百戏的表演空前盛大。
经济的繁盛可以说百戏得以在汉代流行的最主要的原因了,由于统治阶级修生养息的政策,当时的社会几乎是衣食无忧,几十年经济的积累创造了富足的财力,给统治阶级的奢华和享乐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在当时的汉代宫廷和王公贵族的家庭里,专门养着一批供娱乐的倡优表演者。他们平常只是负责练习这些技术,平常的吃穿用度都可以从这些家族里面支取。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专门为皇帝或者这些家族进行表演。
除了这些人以外,汉代还专门设立了乐府,收集民间的歌谣和表演形式进行汇总。并逐渐扩大乐府的规模,吸收更多的民间艺人加入,成为专门的表演者。
很显然可以看出,除了经济的富足导致了贵族有“闲钱”可以专门供养一批娱乐的人,这种风气的盛行也和当时的统治阶级的喜好密不可分。汉朝的精神当中就有崇尚武力和喜好奢华的特征。
不仅是统治阶级和王公贵族喜爱这些表演,民众也对这些表演趋之若鹜。很多百姓的墓碑里也出土了很多关于民间百戏的画像石。南阳曾经出土了一个5岁男孩的坟墓画像石,里面就描绘了墓主人生前观赏一场百戏歌舞表演的场景。说明百戏不仅仅受到成年人的喜爱,孩子也是百戏的忠实“粉丝”。当时百戏的盛行可以说几乎融入到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为汉代的对外交往活动十分频繁,很多友邦的文化艺术也传入了汉朝,百戏吸收了很多西域文化的精华,这种融合性的百戏艺术也给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这也体现出当时汉朝的开放性精神,在各民族智慧汇集的汉朝,造就了百戏盛行一时的“黄金时代”。
汉代“百戏”的丰富内容在现在已经被分门别类的分成了各种专业性的娱乐项目和体育项目。当时的百戏也只是一种表演艺术的雏形。但却体现了一种精神文明的空前繁荣,也为今后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代的歌舞百戏介绍】相关文章:
古代服装介绍01-17
古代砚台介绍08-31
古代印章介绍03-24
古代刺法介绍12-24
古代铜印的简单介绍07-26
歌舞者06-25
古代五音介绍10-19
古代五帝介绍08-03
关于古代的文化常识介绍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