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代的月薪制始于哪个朝代

时间:2023-09-14 12:02:09 王娟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的月薪制始于哪个朝代

  现在实行年薪制,通常是对高工资的白领级别而言。其实,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从当官的,到打长工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代的月薪制始于哪个朝代,欢迎来参考!

  古代的月薪制始于哪个朝代?

  现在实行年薪制,通常是对高工资的白领级别而言。其实,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从当官的,到打长工的,主体实行的都是“年薪制”,尽管也有月薪。如果以现代的年薪制概念来理解,那时的中国人都是白领了。实际不然,年薪也分三六九等的。

  那时的“年薪”并没有现代工资的概念,民间多叫“工钱”,官方称“年俸”。俸,当然是指俸禄,是有官宦之身者才能享受的,普通人叫口粮或工钱。中国古代时的“年薪制”是真正的年薪制,到年底才发呢,按年结算,给地主老财家打长工的无地农民也是这样,要到过年时才能领到一年全部的劳动报酬。如果家中实在急需,手头实在拮据怎么办?可以“支”,即临时借点用用,到年底一并抵扣。

  年薪发的是什么?并非今天花花绿绿的钞票,也不是黄金白银,实行的是实物工资,一般发的都是粟、谷这类粮食,虽然也有发金、发银的现象,但是很少见的。那时拿工资叫“吃皇粮”,“皇粮”一词的产生便缘于工资发粮食的缘故。

  据《群书治要》引崔寔《政论》文,一直到了东汉刘隆当皇帝的延平年(公元106年),才有“红头文件”形式的工资改革:发工资时可以发现金,但还不是全发钱,而是一半发货币工资,一半发实物工资,即所谓“半谷半钱”。这笔钱,叫“月钱”,是在年薪的基础上,对工资发放方式的一种变通。

  刘隆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小皇帝之一,“享年”仅2岁,故称“殇帝”,这样的英明决策是当时的实际当权者邓太后作出的。中国女人有权了,就是与老爷们不一样,大多能折腾出点花样来,邓太后当时做了一系列很好的改革,包括释放后宫女人回家结婚嫁人,史学界习惯称为“延平制”。

  到了唐代,中国的工资改革中才出现全部用货币来发工资的形式,但大多数的单位和部门仍习惯发实物工资,当时的说法叫“职田年米”。一直到明代中期,实物工资才渐渐退为次,货币工资成为重要的选择,受到工薪阶层的欢迎。当时有的单位有时候是发金子,但绝大多数是用银子来支付,称为“月费”,后来改称“柴薪银”,现代的“薪金”、“薪水”等名词,都是由此而来,此时仍以“年薪制”为主。

  除了“年薪制”,中国古代也有“月薪制”。“月薪制”真正出现于何时?应始于南朝宋政权。别看人家宋政权是个偏居江南的小朝廷,但在布衣开国皇帝刘裕的领导下,该朝做了不少有利于本国人民的事和改革。刘裕三儿子刘义隆即位后(史称“宋文帝”),继承和推进了他老子的一套改革,连老百姓欠官府的税租债款什么的也不要了,一笔勾销,即免去“通租宿债”,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因其年号叫元嘉,史称“元嘉之治”。刘义隆当年也对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按月分俸”,这个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月薪制”的雏形,对中国工薪阶层影响巨大。据《南史·阮长之传》记载,宋政权实行“月薪制”的具体实行时间,是元嘉末年(公元450年左右)。

  古代辞职一般选择什么时间?

  别看这“年薪”与“月薪”仅一字之差,但可以解决好多因薪水发放引发的矛盾。如果辞职、升迁什么的,用今天的流行语来说,就是跳槽了,这年薪制便是个麻烦,员工随意跳槽很可能一年的工资都要泡汤。月薪相对就好办多了,月结月清,清了走人,给劳动者的“跳槽”带来了便利(现在不少建筑工地上更先进,实行“日薪制”,干一天活拿一天的钱,当天结算,这更灵活了)。

  为了解决“年薪制”带来的问题,完善工资制度,各个朝代也会结合本朝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工资改革。如在辞职和跳槽的时间上,都会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南朝宋政权以前,辞职者结算工资时间一般以“芒种”为标准,相当于现在每年的6月5日、6月6日前后。如果在芒种前辞职,则其一年的工资(俸禄)悉归后任和替岗者。现在流行的最佳辞职时间是年底,穿越一下说,如果放在古代,辞职者就亏大了,要白干半年。

  到了唐代,则将结算时间固定在当时每年的5月5日。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进士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九)所记,“淮例,替人五月五日以前到者,得职田”,说的就是这事情,即在5月5日以前上岗的,可领全年工资(职田米),否则便不可以。这样,会算账的便会赶在这日前辞去旧职,去新单位报到。据此可以看出,古人辞职最划算的时间在年中,而不是在现在流行的年底辞职。

  当然,具体什么时候辞职可以拿到全年工资,在中国古代会因行政区和地域的不同而有别。但是,虽然对辞职员工有明确的工资结算时间,辞职现象在中国古代并没有现在这么流行和常见,大多数员工根本就不会辞职,有岗位的就是“官家人”,“吃皇粮的”,那是一种身份和荣耀,能忍“十年寒窗苦”,图的就是“有朝一日吃皇粮”,谁舍得下岗?除非逼迫的。

  古代中国人工资也比西方低吗?

  中国古人不喜欢主动辞职的原因,除观念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待遇相对丰厚,并不比同时代的西方国家的工薪阶层低,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现代中国工薪阶层的薪水普遍低于发达的欧美国家,但从已故货币史研究专家彭信威的《中国货币史》一书中所引资料来看,在中国古代,在清乾隆年间以前,中国工薪阶层的总体工资和生活收入与西方差距并不大,有的时代甚至高很多,即便是最底层的给地主老财打长工的“农民工”也是这样,而且所得工资的实际购买力也远远强于那时的西方国家。

  如公元前一二世纪时,罗马收入较好的打工仔所得的工资,折算成购买力的话,可以买2公石到3.5公石小麦,罗马士兵的津贴更低,可买1.2公石小麦。而据《九章算术》所记,“今有取保一岁价钱二千五百……”从此句中透露的信息来看,西汉时的“取保”这类普通职员的月工资大约是二百零八钱。

  依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的换算,西汉时的1石大约相当于0.3425公石,这样可以买到小麦3公石到4.2公石,粟3公石到4.7公石,或大米2公石到2公石8斗。如果再直观一点,依1石=27市斤来算,罗马打工仔当年的月工资换算成小麦,约158至276斤,中国打工仔约237至331斤,可见,中国工薪阶层的收入要高许多。

  到了清康乾时,普通中国劳动者的工资和生活水平也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差多少。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英国的普通农民工的工钱月薪是约合银2两7钱,有点技术的工人约4两银,从数字上看明显高出中国人许多。但是,当时英国银币的实际分量严重不足,只有一半多一点,物价远远高于中国,实际所得工资和生活水平并不理想。

  据麦考伦《英国史》记载,当时英国的平民大约88万户,其中一半每星期可以吃到两次肉,其余一星期最多吃一次,或者完全没有吃;西方的主食之一面包,当时平民并不能天天吃的,都是杂粮,这种生活水平与当时的中国普通人差别并不大。

  当然,这样的对比是相对的,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衡量。

  中国古代的工资怎么发?

  现在实行年薪制,通常是对高工资的白领级别而言。其实,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从当官的,到打长工的,主体实行的都是"年薪制",尽管也有月薪。

  那时的"年薪"并没有现代工资的概念,民间多叫"工钱",官方称"年俸"。俸,当然是指俸禄,是有官宦之身者才能享受的,普通人叫口粮或工钱。

  中国古代时的"年薪制"是真正的年薪制,到年底才发呢,按年结算,给地主老财家打长工的无地农民也是这样,要到过年时才能领到一年全部的劳动报酬。

  如果家中实在急需,手头实在拮据怎么办?可以"支",即临时借点用用,到年底一并抵扣。

  早在先秦时期工资制就已出现。不过那时发的不是现金,而是实物,主要是粮食,称作“禄”。夏商周时期的“禄”是按人口多少分配,相互之间差距不大。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禄”的分配就有很大悬殊了就有了厚禄、薄禄。

  从汉朝起规定各级官阶的薪俸,即所谓工资。也就是说,到了汉代,“禄”改称为“俸”,仍发粮食,以“石”或“斛”为计算单位。但那时不是按月发给,而是按年结算,即所谓“年俸”。

  据《群书治要》引崔富《政论》文,东汉殇帝延平年间,帝年幼,邓太后掌权将实物年俸改为“半钱半谷”,意思就是一半发货币工资,一半发实物工资。邓太后当时还做了一系列很好的改革,包括释放后宫女人回家结婚嫁人,史学界习惯称为"延平制"。

  "月薪制"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政权。在开国皇帝刘裕的领导下,该朝做了不少有利于本国人民的事和改革。刘裕儿子刘义隆宋文帝即位后,继承和推进了刘裕的一套改革,史称"元嘉之治"。其中就有对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按月分俸"。

  据《南史阮长之传》记载,宋政权实行"月薪制"的具体实行时间,是元嘉末年(公元450年左右)。但后期主流形式依然是年俸制。

  到了唐代,中国的工资改革中才出现全部用货币来发工资的形式,但大多数的单位和部门仍习惯发实物工资,当时的说法叫"职田年米"。

  到明朝中叶以后,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实物工资才渐渐退为次,货币工资成为重要的选择,才推行发薪金,主要是银币,称为“月费”,而后改称“柴薪银”。一直到清朝,沿用的主要还是年俸,也称为“岁银”。

  民国以来中国为什么改成月薪?

  清朝之后的民国时期,开始从年俸改为月俸。

  根据1912年10月16日公布的《中央行政官官俸法》规定,大总统月俸24000元,另有公费40000元,交际费40000元,国务总理月薪1500元,各部总长月薪1000元。

  不过并非全部都采用月俸制,主要是高中收入的官员、洋行代办、公教人员基本是按月计薪,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形式较为复杂,主要有计时制、计工制。

  至于为什么民国北洋政府放弃清朝年俸而改为月俸?我认为主要是参照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相关制度的因素。因为当时国内精英主要留学和学习国家就是日本,而孙中山还是临时大总统,也曾留学于日本,团队很多人也都曾留学于日本。

  我查了当时日本资料,也基本符合。如下:

  明治前期的棉纺工厂和缥丝厂都普遍实行日工资制, 并按照熟练程度的不同将工人分成若干等级, 依照等级确定不同的工资标准 。但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 缥丝厂开始对从事缥丝生产的女工实施计件工资制, 纺织厂也紧随其后对粗纺部 、 卷纱和精纺部以及混纺部等生产部门的女工实施了计件工资制 。

  正如 《日本棉丝纺织业沿革纪要 》 所言, 引入计件工资制 “是在职工缺乏的情况下 , 各厂实施增加各人所得, 减少人员 、增加产量等方针的必然结果 ” 。但棉纺织厂和缀丝厂不仅通过计件工资制加重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 而且还压低工人工资 。工人依靠工资仅能维持很低的生活水平 。

  到了1944年初, 受政府控制的劳动科学研究所在 《日本式给与制度大纲 》 中总结此前的工资制度时说 “虽然都是在会社工厂工作的从业人员, 但在地位上有社员与工员的区别, 而且工资待遇也不同, 社员实行月工资制, 而工员则实行计件工资制 , 前者被称为薪傣, 后者被称为工资 。” 指出这种制度 “会破坏全体合作体制, 阻碍决战生产体制的强化 。……因此要将全体从业人员一律视为社员, 彻底实行大家族主义 ” ,即主张缩小工员和职员在身份地位和工资待遇上的差距, 对工员也实行月工资制 。(注:这说明社员,也就是白领一直是采用的月工资制)

  在这种背景下, 许多企业都进行了工资改革 。如, 三菱重工对工员实行了月工资制, 职员与工员的月收入差距显著缩小, 工员的收入甚至略微高于职员。

  另外介绍日本工资发放体系的,在发表于中国劳动科学上面的论文《日本的工资制度与管理》描述到:“日本公务员每年也领取与私营企业职工大致相等的奖金,并享受各种津贴补助,如:对担任管理和监督职位的干部给与职务津贴,支付办法是按官职划分微五种,每月津贴数是本人月薪的10%至25%不等。

  也就是说,日本的公务员和企业白领是月薪制,底层工人主要是计件制,1944年后才统一改用月薪制。由此参考孙中山等人的日本留学背景,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民国的工资制度是参考日本来的。

  不过到了民国末年,由于物价暴涨,薪水一度改发实物,称“薪金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及解放初期,实行供给制,只发部分工资,叫“津贴”。

  1951年开始,实行小米制,比如当时的抚顺重型机械厂厂长,一个月的报酬是1000斤多的小米,小米的价格是按照当月的物价来折算的,算完之后再发给干部职工当工资。

  直到1956年,我们国家才正式出台了工资制度,也就是级别工资制,也是按月薪发放的。当时的工资级别一共分了27级,毛主席是一级,工资664元,普通办事员是二十七级,工资是30元,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比例成为21:1。后来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主动将工资降两级,与三级一样,这样一级至三级就合并了,也就是说一级的工资由664元,降为404元,工资比是13.5:1(注:明显当时贫富差距较小)。一直到1985年的长达30年工资水平没有变过。

  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大多采用周薪?

  那么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应当早已习惯了月薪制。不过在欧美发达国家,例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大多实行的是周薪制,即两周或每周发放一次工资,当然也有一月发一次的,高级白领则年薪制较多。

  为什么国外欧美国家主要是周薪呢?

  因为,欧美是消费型社会,日常开销相对较大,周薪制能够很好地解决人们日常的消费需求。同时,欧美地区喜欢用周来计算日起,许多节日也是按周来计算的,比如感恩节便是11月第四个星期四。

  而且他们已经形成完善的福利保险制度,也很少有企业欠薪的现象,所以也就没什么后顾之忧,消费信贷也很发达,每周发的工资他们很快就会花光,如果每月发一次,很多人是撑不下的。

  比如美国企业的工资形式多样,有周薪、两周薪、月薪、年薪,也有日薪时薪,政府不直接干预,但会进行间接调控,主要由企业自主决定。蓝领工人一般实行小时工资制,普通职员两周薪的较多,高级白领一般是年薪制。越是底层,工资发放时间越短,这与一个人和家庭的财富资产有很大关系。

  比如澳大利亚大多实行周薪工资制,每周四为发工资的日子。 在澳大利亚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一到周四晚上,商场、餐馆、酒吧都不得不延长营业时间,从周五到周日,生意也都不错,到了周一,生意明显萧条,到了周三,生意最为惨淡。

  另外也由于他们国家对财务精准度很高,周薪的话便于核算,不容易出差错,如果集中到月底,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时间跨度长,数据上容易出错。

  周薪也能提供更短的即时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高。其实这方面,我们国家越来越多企业也在尝试,比如员工的提成当周发,基本工资月发,这样的激励效果很明显。

  中国能否改月薪为周薪?

  那有人问,我们国家可以推行周薪制吗?这个难度还是挺高的。

  一方面我们国家长期已经形成了月薪的习惯,日常水电、煤气、社保等也都是按月缴纳的,要知道,习惯一旦形成,是很难改的。

  另外就是我们国家整体的福利保险还不完善,很多地区企业用工还很不规范,延长发放工资、欠薪是常有的事儿,很多企业更是拿这个来预防降低员工的流失问题,特别在二三线及以下地区企业,未给员工缴纳社保的也很常见,企业现金流通常也比较紧张,不具备周薪发放的条件。

  也有专家从宏观的角度,鼓励我们国家推行周薪制,最主要的就是可以提升国民消费潜力。

  对比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广泛实行周薪制的国家消费数据,得出的结果是:实行周薪制的国家与月薪制的国家相比,可降低5%—10%的居民储蓄率。

  周薪制是中国消费的催化剂,如果中国劳务市场实行每星期发放工资,可以在不涨工资的情况下提高国内消费,每年就会为中国经济带来1.4-3万亿元的消费增长,繁荣的消费市场可化解国内的主要经济矛盾,使中国经济结构顺利完成转型升级。

  周薪制的好处很多,但根据现实情况,也不可能让政策来制定改革,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

  不过企业可以灵活操作,就比如上面我提到的例子,企业将员工提成周发,基本工资月发,还有其他的一些形式,包括这两年比较火的灵活用工,合理将多种用工方式结合起来,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和劳动风险。

  这也需要我们HR改变固有思维,思考积极的策略,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业绩和健康的组织环境。

【古代的月薪制始于哪个朝代】相关文章:

古代的月薪制是始于哪个朝代08-28

古代西施是哪个朝代的01-18

古代最早的是哪个朝代11-02

古代的梁国是哪个朝代08-08

古代长城是哪个朝代修建的04-18

科举制是哪个朝代的07-06

古代指南针是哪个朝代08-29

废除井田制是哪个朝代08-09

最晚的朝代是哪个朝代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