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关于古代的文化常识介绍

时间:2023-03-22 08:41:52 方宇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古代的文化常识介绍

  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非常深厚。那你知道古代有哪些常识吗?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关于古代的文化常识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

  等级: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劓刑:割鼻子

  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

  刖刑:将脚砍掉

  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

  膑刑:剔去膝盖骨

  大辟:砍头

  炮烙:将人烧烤死

  车裂:又叫“五马分尸”

  汤镬:将人煮死

  腰斩:从腰部斩簖

  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

  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授官:除拜

  升官:迁擢

  降官:谪左迁

  免官:罢黜

  招聘:征辟

  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

  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吏部

  户部

  礼部

  刑部

  兵部

  工部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关于史书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

  第一部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的《春秋》;

  记事详备的一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左传》;

  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来反映历史事件。

  第一部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

  第二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清史》。

  通史: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记叙历史。

  第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

  第二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断代史:记叙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第一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

  第二部是南北朝时期范晔的《后汉书》;……《清史》。

  说明:

  以上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实际上同一史书可归入不同体例。如《史记》,可以说它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清代乾隆年间编订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书,打头的一部是《史记》,压尾的一部是《明史》,体例全都是纪传体。而且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断代史。

  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尔雅》:我国第一部词典。

  《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法书。

  《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

  《狂人日记》: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

  《女神》:我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

  屈原:我国第一位诗人。

  陶渊明: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

  谢灵运:我国山水诗的鼻祖。

  陆游:我国古代诗歌最多的诗人。

  古代的文化常识

  【爵】

  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

  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

  【学士】

  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

  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参知政事】

  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

  【军机大臣】

  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汉人只有左宗棠、张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

  【军机章京】

  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

  【御史】

  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官。

  【枢密使】

  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事要务。

  【左徒】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