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十恶不赦,那就是恶贯满盈了。“十恶不赦”,常用来形容罪大恶极、不可宽恕的人。古人往往给敌人列上十大罪名,以便出师有名。其实,“十恶”真有律法规定的十条大罪,始见于一千三百年前的北齐法律。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十恶不赦是哪十恶,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
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内乱
简介:
谋反,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概述:
一、谋反,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三、谋叛。谋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四、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五、不道。无道。
六、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八、不睦。
九、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十、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
来历: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其实原来是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
十恶不赦的十恶
一曰谋反:企图推翻朝廷或者皇帝的行为。谋反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犯此恶者杀无赦,诛九族。
二曰大逆: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的行为。这个罪名算是毁坏财物,但是从更深意义上来讲是对皇家权威的挑衅,对皇权赤裸裸的藐视,所谓大逆不道。
三曰叛:背叛朝廷和国家的行为,就是汉奸的意思,对主子,对皇帝不忠不义之罪。
四曰恶逆: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姐、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及父母等尊长。
五曰不道:杀一家非死罪者三人和肢解人,造畜蛊毒、厌魅(变态杀人)
六曰不敬:主要是指对皇权的不敬,如偷盗皇家祭祀用的`物品,皇宫内的财物,偷吃御膳,偷坐皇帝的专架,辱骂皇帝使臣等等。
七曰不孝: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告发、咒骂祖父母、父母,或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另立户口、分割家产,不进行供养,或在守孝期间结婚、作乐、释服等(骂父母是“不孝”,打父母是“恶逆”),这放到现在无数人都要算十恶不赦之人。
八曰不睦:谋杀或出卖缌麻以上亲,殴打丈夫及近亲尊长,注:缌麻以上亲”指的是亲属之间的远近关系,与我们常说的出五服这种亲属关系相近。看来古代打丈夫也是要坐牢的
五服指的是根据死者发丧时亲属所穿的衣服来说明与死者的关系远近,现在这种仪式慢慢不被重视。除了子女披麻戴孝外,其他人不做要求。
五服第一等丧服叫“斩衰(cuī)”,子女为父,为关系最亲密的人;第二等丧服叫齐(zī)衰(cuī),适用于为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关系次之;第三等为大功,适用于为堂兄弟、姑母、嫡长孙之外的众孙等;第四等为小功,适用于为父亲的伯叔父母、父亲的堂兄弟及其配偶等;最轻一等丧服为缌麻,适用于为祖父的伯叔父母,祖父的堂兄弟及其配偶等。
九曰不义:指平民、吏卒杀害本属都督、刺史、县令等长官,学生杀老师。女子闻丈夫死而不举哀,或作乐,或在服丧期内改嫁等。
十曰内乱:指通奸小功以上亲属、父祖妾,或与上述人员通奸。注:小功以上亲指的也亲属关系,与五服关系差不多。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相关文章:
用十恶不赦造句03-31
词语造句-十恶不赦03-31
用十恶不赦造句集锦04-01
成语“十恶不赦”是怎么来的?08-17
十恶不赦的同义词是什么03-17
十恶不赦成语解释与近反义词04-22
大年三十恶作剧11-29
大年三十恶作剧11-29
十恶五逆成语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