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语文教学反思
《课标》提出: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为了让学生从课外感知素材和课文实际内容相互渗透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我指导阅读“我的老师”的教学过程的感受是:
首先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收集“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的具体典型材料,并且写好简短的发言稿。在课前五分钟,请两三位同学自由发言,这样无形中给学生之间得到初步启发:谁是我们最敬爱的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向老师学习?
其次,提供同样题目,魏巍写的“我的老师”的阅读资料。这篇文章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作者记叙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记叙中融汇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这些情感与平常小事十分生动感人。学生读了这篇真实故事,感受到作家魏巍对自己老师的爱戴、思念,表达了真诚的情感,从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其三,要求学生低声朗读海伦·凯勒写的“我的老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内容,认识结构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命运非常不幸而又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带领她走出不幸的便是她的莎利文老师—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
其四,采取讨论式教学,让学生领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难题,达到共同提高。通过不同国别的两位作家写的“我的老师”的比较阅读,由学生分组讨论,拟出发言提纲。讨论题目是:
(1)两位作家写的.“我的老师”,写作形式、表现手法有何异同?
(2)海伦的文章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自己呢?
(3)莎利文老师教了海伦什么?莎利文老师好在什么地方?讨论题目公布之后,有各组因人而异,自由选择题目,不拘一格,灵活掌握。然后由分散到集中,选择三两个组推荐代表发言,使全班同学得到共识。
其五,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经过认真讨论,反复比较分析,思维较好的学生认为魏巍写的“我的老师”,叙事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通俗易懂;而海伦写的“我的老师”文学性比较强,高雅难懂。因为海伦的文章的题目是“我的老师”,顾名思义应该是写老师为主,可是文章并不是如此。文章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笔墨还比写老师还多。文章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识字时的美好感受,写来到田野中的快乐,……这一切都是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写老师的可爱和可敬。正是这种从侧面表现人物优秀品德的写法,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到困惑,一时难以理解。还有,作者海伦和她老师的关系,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作者对自己心中的感情没有像魏巍那样进行直接的抒发和渲染,而是隐藏在看似乎实的叙述描写之中,让读者在读着具体的事件时感受字里行间流动的深情。学生要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同行,一时难以做到,只有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细读,才能深刻地品尝作者的情感。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在指导阅读教学中必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逐步加深理解文章,内涵,以及体验文章情感。
以上是我指导学生阅读海伦写的“我的老师”之后的几点体会,盼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