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1-11-10 17:43:32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有关《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

  《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1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故事形象生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对于我自身而言,每一次做课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收获。无论是从自信心的树立上,还是从课堂艺术的感悟上,或是从挑战优质课堂的决心上来说,都是一次激进。课后反思的准确、透彻不分课堂的成与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又能给学生足够参与和表现时间的课堂,是我目前不断努力的方向。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将学生的思维层层引向深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谈话入手,给学生以鼓励和提醒;接下来读写生字“螳螂”,继续加强生字词的教学;并以螳螂、蝉、黄雀三个小动物的图片展示再次吸引学生兴趣,以次引出文章中“螳螂捕蝉”的故事,要求学生反复读并能够复述;整节课中,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吴王听了少年的故事,恍然大悟。吴王究竟突然间明白了什么?这个问题需要学生纵观全文来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故事整体情节的把握,同时又能使学生完成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这一教学重点。另一个问题是:少年所讲的故事在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可是吴王为什么就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反而就相信了少年的话呢?也可以问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吴王讲述这个故事?这个问题牵扯到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生思维发散的最佳时空,更是所有学生在各自不同能力的基础上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是老师赏识学生、给予学生课堂体验之快乐的机会。给学生极少的且有思考深度的问题,学生才不至于感到思考的劳累与无效,反而会颇具挑战性,会上心劲儿。可以看出,我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并没有按照文章原有的写作顺序进行教学,我觉得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更容易给学生以明晰的知识框架。我用这个班的学生已经两次了,而这次学生积极的发言以及对课堂的悉心关注是我意料不到的,尤其是一位学生的回答更是精彩,当我提问说:“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吴王讲述这个故事呢?”这位学生答道:“少年只是一个侍卫官,根本就没有向君王提建议的权力……”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课堂,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引,学生将有活跃的.思维,将有成功的体验,将有积极的思考,将有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发现,将有创新幼芽的萌动……。

  熟能生巧,对教材的熟知、对重难点的熟知、对教学环节的熟知、对三维目标的熟知、对每一个举措目的的熟知等等,对一节课至关重要。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关注的内容方方面面,面面都很重要,哪怕是一句小小的评语,都有可能关乎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只有熟知课堂中的一些“必备”,才能够随心所欲,使课堂游刃有余,有所声色。而我,在课件播放时,一句总结性的话语竟忘记了出示,对课堂虽说影响不大,但却能反映出我在此方面的不足。也有时候,我会一心想着下一步的环节,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表现情况或者板书等环节,在这儿,我给自己提个醒,课堂中,“熟”字难得。还有,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吴王和少年的对话一部分,我面向了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但学生个体展示的机会少了,我还看见很多学生都高高地举着手,那种踊跃积极的劲头儿让我心里倍感温暖,最起码孩子们愿意,可我却没有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实在愧疚。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有一点,那就是给学生清晰的课堂指令,会让学生“有所适从”,而不在模棱两可。

  对于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会不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弥补。一次,我克服不了自己所有的缺点,但我能够在多次的严格要求下克服一个缺点,并使自身的优点和从书中、从优秀老师身上学到的经验点点滴滴滴“常态化”,使它们不再难得一见,而是随处可见。

  《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2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下面是我对这一课的一点感悟:

  一、重组课文,构建板块

  我个人以为,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我在教《螳螂捕蝉》这一课时,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一节课就那么几个教学环节,十分简洁,却又“针针见血”,把教学重难点一一落实解决:1、直接由课题入手,直奔“螳螂捕蝉”的故事并进行复述;2、完整地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学生质疑后讨论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智劝;3、课文表演,先练读对话,再每个人就当时情境写台词,两位学生上台做“吴王”和“少年”,其他人做导演。

  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安排虽然改变了课文的“序”,但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匠心独具地把朗读、感悟、想像、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综合的板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真正地达到了以简驭繁、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展语言,注重创造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处自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动动笔。所以我特被重视让学生创造性地补充课文空白。比如课文写这位少年为了劝说吴王,拿着弹弓一连在王宫花园里转了三个早晨才觅得机会,碰到吴王。花园里此时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就让学生以写台词的形式补一补,在学生表演时做旁白用,结果学生写得十分成功。这是一位学生的练笔:清晨,朝霞映红了吴王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鲜花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几只黄雀躲在树丛里欢快地鸣叫着。这时,一位手拿弹弓的少年,正在花园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时地朝吴王的寝宫东张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却又装出一副专心打鸟的样子。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他也浑然不知。这时……(学生开始上场表演。)

  三、自主质疑、训练思维

  老师的问题过多,对时间固定的课来说,就意味着学生疲于应付。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因此,我在设计时,突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把探究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读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并讨论关键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表独立见解,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再次让学生回顾全文、整体把握,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劝。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这一节课下来,留个我许多的思考……。

  《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虽然说语文课程中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但挖掘文字背后深藏的人文思想,历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试想,谁能撇开人文不谈,进行单独的工具性的训练呢?

  精读本文时,我让学生首先明白一个问题:文章中分别有哪两组人来劝说吴王?吴王的态度怎样?用文章中的一个词语分别概括。学生经过阅读思考,立即说出了大臣和少年的劝说结果,分别是“固执”和“打消”,我将这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根究底,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进而引起了全篇课文的教学。

  文章中少年的劝说段落,几乎都是对话描写,没有多少品读的价值,在指导朗读课文时,就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让学生明白意思即可。对少年的描写,能体现其智勇双全的,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毫不介意”和“一连转了三个早晨”,教学中,我在此处略花时间,在朗读和述说中让学生明白了少年的坚持和聪慧。

  教学本篇文章,我们没有必要斟酌其真实性,目的是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品评其背后隐藏的现实的教育意义,这才是最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挖掘文字背后蕴含的东西,让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一次洗礼,在将文字读薄又读厚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4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教育性的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是它的基本特点。因此,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确定综合的目标体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1、教学目标明确,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安排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对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并进行科学组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连贯性。基于以上的解读分析和目标确立,我对教材作了重组:首先直奔故事内容,领悟“螳螂捕蝉”寓意,作前置式处理;随即通过“恍然大悟”,从吴王的转变中彰显寓言之意;接着浓墨重彩研读少年之苦心、慧心;最后,拓展文本,以吴王第二天上朝所说的话为契机,合理重组课文,将课后的复述有效而又有趣地训练着。

  2、抓住重点词语,品读课文,把握教材。如:将“恍然大悟”作为第二板块教学的着眼点,理解词义后,这时候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再次凸显寓意:吴王明白了少年说这么一大段话,无非就是为了说一句话,哪一句?(出示)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请学生品读,加深巩固。

  3、重视朗读。“三分文章七分念”。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种读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朗读教学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我请学生多次读课文。“吴王还明白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可以指向文章的不同空间,也可以因学生理解特点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答案。出声朗读比较适合,一开始接触课文和对文章有了深刻理解之后,而默读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还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思前想后法,也就是读读前面的,联系后面的,你能得到哪些新的收获?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感悟文本。

  4、善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抓住吴王第二天上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且渗透复述故事。怎样让复述的训练落到实处,怎样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掌握内容梗概有效复述呢?我通过这样的填空将教学延伸,给想象和复述提供了坚实的生长点和有力的支撑

  (1)由少年劝说吴王的巧妙,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若要说服别人,也当注意什么?(方式的委婉)教学的结尾处,我给学生留了一道填空题:再次上朝,吴王会怎么说?

  (2)(出示) 几天前,本王决定攻打楚国。可是昨日,本王到后花园散步,遇到一位少年他向本王讲述了 。故事是这样的 。听了这个故事,本王恍然大悟,深受启发: 故本王决定。

  5、以听写词语、听故事和复述故事入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本节课很多方面做得较好,但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时,时间还是用的较多了;学生的全面参与性还不够,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完整表达。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改进。

  《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5

  教完了《螳螂捕蝉》这课,我心里喜滋滋的,因为在这节语文课上,我发现孩子们变了很多,课堂上一双双举起的手就是他们最大的改变。

  一、充分预习,端正态度

  前一天,我告诉孩子们,这节课可能会有老师们来听课,请大家充分预习,读通课文。我看到早读课上,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着课文:全班齐读、自己朗读、同桌互读。读书的气氛比以往任何一天都浓厚。我知道,他们是想有个好的表现呢。到了上课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虽然老师们不来听课,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把你们最好的表现拿出来。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二、扎根于生活

  在教学中结尾,我安排了拓展环节。经过课堂实践,我发现孩子对“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的祸患”这句话有许多自己的理解,所以我让学生为吴王写发言稿。问题一出来,同学们忙得热火朝天,争先恐后发言……听着孩子们的发言我知道他们是真正懂得了做事要三思而后行的道理。教学到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老师再做过多的引导了。

  《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6

  我觉得这一课讲述的是一个简单而又特殊的故事。之所以说它是个特殊的故事,是因为它是以一个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的形式出现。大故事是一位少年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巧劝吴王,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件事,小故事就是少年给吴王讲的那个《螳螂捕蝉》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怎么处理这两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呢?我想,首先这两个故事是相对独立的。第一、小故事可以从大故事中脱离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大故事也可以略写小故事而不失其完整性。第二、小故事有其特定的寓意“不要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潜伏在身后的祸患”,大故事也有其特定的含义“直劝不如巧劝”。其次这两个故事的教学是相互关联的,教学小故事是进一步教学大故事的前提条件,教学大故事是教学小故事的必然归宿。由此,可以看出,小故事的教学是大故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又不能脱离大故事的教学单独进行,必须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才行。

  在教学中,我从小故事突破,通过这样三个问题串起全课:

  1、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隐伏的祸患是什么?吴国明白了什么?

  2、为什么大臣们都没能劝住吴王,而这位少年却做到了?少年的劝妙在哪?

  3、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有关《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相关文章:

《螳螂捕蝉》的语文教学反思06-08

螳螂捕蝉语文教学反思07-01

语文课文《螳螂捕蝉》教学反思(通用8篇)11-10

小学语文《螳螂捕蝉》教后反思06-27

有关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07-20

有关语文期末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07-11

有关守株待兔的语文教学反思06-29

有关《北京的春节》语文的教学反思06-19

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07-24

语文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