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人的语文教学反思
重回人的语文教学反思
看了《重回人的语文》后,我感觉到并不是一线的语文老师教不好,而是不知道怎么教。因为在我们的头顶上总有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对着我们,以下是我从文章中的部分摘抄,这些观点都说出了我对目前的语文教学的看法:
1、现在的语文教学,不管是听说领先,还是以阅读为主,教学内容都是以语法为纲,教的全是一些语法知识,读得很少,写得更少。“凭这么一点阅读量不可能产生语感,结果说和写都要靠抽象的语言知识来指导,不出错才怪!”
2、叶开看到的这些语文教材,每本按照不同的主题门类,分成若干个单元,然后往这个道德概念先行的框框里塞文章。很多文章停留在粗糙的说教层面,语文课变成了思想品德课。叶开说,语文教育的核心,不是意识形态的道德教化,不是思想改造,不是给孩子们的头脑“洗澡”,核心思想应该是认写文字和阅读经典。
在道德说教单元的框架下,能套进去的名篇经典其实很少,仅有的几篇,又会被编撰者削足适履,加以低劣的改造,这样一来,课文的很多文章变得毫无营养。孩子们学到的课文,都是已经掺假的作品,原文的精髓和准确优美的文字都被抛弃和歪曲。
3、叶开说到我们的语文书只是那些教材编撰者随意篡改别人的文章,其中一些被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只是取了原作一个写作主题,其实也可以说是变相剽窃。有一篇题为《我们家的男子汉》另一篇名为《餐桌上的大学》的课文。
看到这篇令人震撼的'文章,我开始思索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究竟要教给孩子们些什么呢?才不会导致“教的痛心,学的反胃”。
重回人的语文教学反思
在前面我写过有关“重回人的语文”这个主题的文章,但总感觉说的还不够透彻,所以我又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想法,藉此表达出来。
自从看了《盗火者——重回人的语文》的这个纪录片之后,里面的很多观点触发了自己潜意识当中的某些东西,觉得里面的一些观点很好的表达出来了自己思想中的一些东西。当代的大多数的语文教育是存在的问题的,是因为我们语文教育的背后缺少了语文的精髓——思想和灵魂。一节没有了思想和灵魂的语文课就像一个面无表情的人,谁看了会喜欢呢?
纪录片里面提到的在一些语文课堂上或者试卷上出现的标准答案的事儿,用里面周国平先生的话说:“这个东西是非常荒唐的!”里面周国平先生举了一个例子就是他拿着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去做有关的阅读理解题,结果得到的分数才勉强及格。我们经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能把有思想性的语文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语文上的“标准答案”无疑是扼杀学生独立思考的残忍工具,学生们读完一篇文章后会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而他会凭着他的这些想法和观点去做后面的那些题,也许他们的答案离所谓的“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但这是他们独立思考出来的结果,而正因为他们的答案离所谓的”标准答案”相去甚远,结果导致得不了分。学生自己独立的去思考了,但却没有得到他应得的奖励(分数),那学生的积极性何在?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做一次阅读理解都和“答案”相差甚远、做一次阅读理解都和“答案”相去甚远,慢慢地他们就会变得不自信,并且开始质疑自己的阅读能力,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阅读理解题根本不做(因为他们会想即使做了也得不了分,干嘛还做),难道这就是我们语文教育想达到的目的吗?
里面还提到当代语文教育的四大缺失:真实性的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里面确实概括了我们现在语文教育当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儿童视角的缺失,里面列举了一些文章确实让人读着读着就忍不住爱上它,如“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子,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这里面只是简单的白描,但那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意境跃然纸上,所以好的文章并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儿童的世界也就是如此简单,我们身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更需要注意这一点。我们要深入的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在脸蛋上涂上宝宝霜,伪装成儿童腔,去固化孩子们的想象,混淆他们的判断力”,这样的我们不是教师而是小丑;里面还提到语文教材中快乐的缺失,而我认为这个概括不太恰当,儿童的世界确实不能缺少快乐,但我们要知道快乐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更应该把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尽可能的呈现在教材里,孩子们在当前或者以后的生活中也都会经历这些酸甜苦辣,这样的教材会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生活才会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纪录片里还提到一个问题也许是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经常做的事儿,那就是画好词好句。也许有的老师说画好词好句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提高作文成绩,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叶开先生针对这一现象做出如下评论:“画好词好句就是揪树叶,即便你揪下所有的树叶也体会不到一棵大树的美。”叶开先生说的很有道理,一篇文章之所以好是因为方方面面所呈现出来的整体美,而不只是体现在好词好句上。也许有的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用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就变成了“四不像”,因为这不符合学生自己本身的风格,虽然那些词句很华丽但华而不实,传达不出学生的思想以及他想表达的东西。这些华而不实、假大空的语言我们要他何用?如果在作文中过分的要求学生运用好词好句我觉得是在加重学生的写作负担甚至是有点舍本逐末。作文的书写应该是学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自身情感的需要,只要学生能够表达出来他们想表达的东西,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就已经很不错了,我们没必要去让我们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出那么多的“好词好句”,只要他们在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们写出来的句子就是有感而发,那些有感而发的句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词好句。在作文教学上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留意观察生活,让他们去感受生活并且学会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那样学生的写作道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我们的语文教育担负了更多教育上的育人功能,我们的语文教育更多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就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恢复语文的本义——人的语文。
【重回人的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天马》语文的教学反思01-22
语文掌声的教学反思02-02
语文雾凇的教学反思01-30
语文翠鸟的教学反思01-30
语文泉水的教学反思04-03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10-14
语文荷花的教学反思10-05
语文《赶海》教学反思01-29
语文辅导教学反思02-06
语文gkh教学反思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