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好语文的方法
学好语文的方法1
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语文知识需要长期积累、整理并运用。我明白这一点,还是在不久以前。
就在去年8月,爸爸给我带回一套“高考状元学习方法与经验”。我浏览了一遍,觉得对我学习很有帮助。
于是我整理好各省高考状元的学习方法,细细研究,我发现他们中不少人都有“错题本”,都有复习的习惯。另外一部分人还有一个“知识记录本”。顾名思义,“错题本”就是收集自己的错题,随时研究、查看,避免以后的作业、考试中不出现类似的错误,且“低级错误”坚决消除;“知识记录本”,就是专门用来记录重点知识和课外重点难点的。
我开始运用他们的学习方法,特别用在语文、数学上。过不久,我发现这种学习方法很有效果,逐渐适应接受了。
但又过不久我发现单用这上面的方法还不够,似乎没有多大的竞争力,语文水平止步不前,甚至有退后的迹象。因此我想还得运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方法:勇于竞争。我要和班上的“顶尖高手”争!还要自己和自己去争!如果争输了,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如:把错题抄下来,多抄几遍(抄熟了,自然就明白了),还要努力钻研“难啃”的题目。要是学习取得了大的进步,我就会坐下来,静静地想想那些学习方法管用。
我一直“炼习”、学习、探究好方法,一如炉火炼下去。
学好语文的方法2
一、勤记忆。
这里的记并不同于英语语法的死记硬背,而是指理解地记。例如:当新学一个生字“丽”的时候,你只需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是“好看的,漂亮的”这个意思,你便能举一反三地理解出“秀丽”、“壮丽”、“美丽”等一大幸和“丽”有关的词语。长期如此,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懂了许多的字、词。
二、深感悟。
有的同学最怕在测验中出现那些写出文章中心思想的题目。其实要过这一关也很容易。那就是在读文章之时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当我在读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我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感受、领悟:当家境衰败的时候,父亲还处处关照着孩子的一丝一毫,就像我的父亲在关爱我一样,这时一阵感激之情顿生。如此下来,我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轻松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善联想。
在学习古诗时,我推荐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诗句、记忆诗句。在老师帮助同学们解释出一句诗句时,同学们就可闭上双眼,仿佛自己穿过了一条时空隧道,回到了诗人所描写的境界中。比如:在学习《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时,在我们的脑海中可以想象出一块种着蔬菜的菜地,绿油油的,一条婉蜒的小溪绕着菜田,推开小屋的门,对面的两座山把青翠的颜色送到了你的眼前。就在这样的联想中,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记下了这两句诗的意思。看,理解诗句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四、多练笔。
作文,一个让许多学生头痛的难题。其实也不算什么,只要你记住这几个字:阅读、积累、练笔。从多阅读好的课外书到积累好同、好句,最后勤动笔写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到了关键时刻,自然而然就“下笔如有神”了。
学好语文的方法3
一、咬文嚼字法
咬文嚼字,就是仔细地读,研读每一个字词,句子,进行透彻地理解。咬文嚼字是一件严肃而重要的工作。一般地说,要抓好以下两点。
(一)解释字义、词义、串讲句义。
宋代学者程颢说: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意不晓而见意者也。文义即文字和文句的含义,这是浅层表面的东西。要弄清文义,当先排除词语障碍,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事情。特别是有些词语和句子初看仿佛好懂,但真正理解起来却又会似是而非,一切不能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尤共对初中生来说,必要弄清每一个字,词的含义,如二册教材一十六课《狼》中句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各自译为:少时:一会儿。径:在,前:前面。此句的含义就为:一会儿,其中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诗人臧克家几十年如一日攻读《古文观止》。他说:我读古人书沈圈密点,旁注,十分认真,一字一句也不放过,以求吃尽书中味。作家孙梨,一部《聊斋志异》读了十五年,仅复吟诵,精心阅读,细心揣摩,无不得其领,达到学以致用。可咬文嚼字的重要与必要。
(二)突破个别文字障碍
所谓擒贼先擒王,攻克了句中的老大难字词,整个句子也就容易理解了,在读前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结合课文下注释试着说出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说不通的地方,用问号做标记,以备质嶷,初中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首先攻破句子中难于理解的字词。
二、朗读吟诵法我国有诵读诗文的优良传统,学习文言文也离不了诵读的方法
诵读分吟读和朗读两种。前者是声音较轻有节秦地读,后者也称朗读,是放开声音去诵读。我国的优秀古典名篇,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其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于吟读。诵读有利于思索,诵读的时候必须做到以下准备:
(1)要做到口眼并用,心到口到。
诵读是把书面语变成口头语言,因而是诵读时要精力集中,不能分心,要做到声入心随,嘴也念,耳朵听,心中想,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内容,意境。进入一个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境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不仅能领略到景色的美好,而且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而且注重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按层次,由易到难诵读课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
(一)是读得准确、清楚所谓正确、合理是指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达到这个朗读最基础的层次,关键在于平时随口练习。
(二)是读得流畅所谓流畅,一是指语句流利,二是指音韵铿锵,如《桃花源记》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可读出对衬感来,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三)是读得有感情这个较高的朗读层次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达成。诵读,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既要广读,又要精读,正如苏东坡所说:三分诗七分读。诵读得好,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生在学会以上两法,养成习惯后,可让学生自学疏通文意,养成分类整理习惯,把文中特殊的文言现象整理下来,积少成多。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就会让这些难懂的静止的文言文活动起来,达到一种可闻,可见,可感的意境中去,为将来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好语文的方法4
语文的学习,无疑就是阅读、作文和一些基本的字、词等,很容易掌握住。我认为,学好语文并不难,难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我在六年的学习中,也掌握了不少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我就讲一讲吧。
学好字词是很容易的,只要三步就可以轻松掌握——读、写、记。读,也就是对这个字的发音有一个了解。如“山”,我们要知道它的声母、韵母、声调,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写,就是在写的`过程中,把字的各部分记下来。如“间”是由“门”和“日”组成的,默写时,可以这样想:“门”里有“日”,“日”就是在“门”中间。“间”字自然地就出现了。记,是通过有趣的方法将这个字记下来。如“冢”,可以理解为一“家”人的头被砍下了,即死了,而“冢”的意思又刚好是“坟墓”,一家人死了,不是要一个一个地埋葬成坟墓吗?通过有趣的方法,就让人经久不忘,这种方法,可是值得一试的哦。
进入中高年级,字词已经成了最基本的知识,而大家认为难的两方面就接踵而至:阅读分析与作文。同样,阅读分析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读、说、背、思。读,就是要有感情地大声朗读。从读声中,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就是在读后,用最主要的词语组成一句可以概括全文的话,这句话常常与中心相呼应,这样,你就能轻松的找到中心。背,讲一些比较重点的段落背下来,而一般的文章,重点段都是会解释中心的,若重点段会背,那这篇文章的中心也就算会背了。思,理所当然就是思考,思考这篇文章中的疑惑,这些疑惑弄明白了,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作文,说白了也就是特别长的段落,只不过是再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添“砖”加“瓦”,让理由更充分,使感情更完整罢了。我认为,作文只需做到三点:词汇量大、感情充沛、不离开中心,这三点是最主要的。有词才能成句,有句才能成段,有段才能成章。感情一定要是真情实感,否则文章就像没放调料的一道菜,就算大厨是世界上的公认神厨,这道菜仍是枯燥无味的。脱离中心,这是作文中的大忌,通俗些就是跑题,跑题的文章就像选错原材料的菜。比如题目要求你做“鱼香肉丝”,你却做成了“酸辣白菜”,即使“手艺”再好,“调料”再多,“色香味”再俱全,也只能遗憾地得零分——文不对题嘛。所以说,审题很重要。
同学们,以上是我六年学习生涯中领悟出来的,好用不敢说,但绝对实用。不管怎么说,反正我的成绩就是这样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