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教案《相信未来》思路设计

时间:2021-11-25 09:43:17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相信未来》思路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相信未来》思路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相信未来》思路设计

  语文教案《相信未来》思路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二、预习:

  1、 强记字音:

  灰烬( ) 依偎( ) 摇曳( ) 睫( )毛 瞳( )孔 惆怅( ) 轻蔑( ) 脊( )骨 给( )予 不屈不挠( )

  2、 辨音辨形:

  摇曳( )—拽( )拉 睫( )毛—捷( )报 给( )予—给( )以 瞳( )孔—潼( )关 撞( )击—经幢( ) 惆( )怅—稠( )密—未雨绸( )缪—鸟声啁啾( )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要求: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

  明确:课文基本结构:

  1—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一)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 蜘蛛网—— 炉台——

  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

  第2节: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鲜花—— 凝露的枯藤——

  第4节: 腐烂的皮肉——

  第5节: 脊骨——

  2.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二)表现形式

  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语文教案《相信未来》思路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体悟,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

  3.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的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2.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有一首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这首诗就是《相信未来》,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作者,同时交代清楚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齐声诵读诗歌,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在整体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我将从诗歌的具体意象入手,让学生讨论意象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具体来说就是明确:

  第1节中的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美丽的雪花这项意象代表的含义,学生可以从中看到荒芜、穷困和艰难,诗人从艰难生活中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在第2节中学生要把握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这些意象,从生命由新鲜至黯淡、从热情到失意、从饱满到枯竭的过程,了解诗人从人生的苦难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2.接着请学生仔细朗读第3节,此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合理断句。因为不同的读法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别注意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教师针对排浪,大海、曙光具体分析它们与手指、手掌、曙光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具体研习能了解这是诗人由真实内心升起的相信未来的信念。

  3.在接下来的4-6节朗读中,教师同样要求学生从意象的把握上来理解为什么要“相信未来”,从腐烂的皮肉、脊骨这些意象来看清人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第4节视角“我”到“她”,她是未来,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就成为了历史,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公正的评价,正因为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焦急地等待着评定。

  4.再次朗读,加深体验。在具体的意象分析后,学生已经对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即这首诗歌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真切感受诗人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朗读之后,学生应该很明显就能发现诗歌运用了反复手法。

  (四)延伸作业

  比较阅读食指的另外一首诗《热爱生命》,希望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无论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我们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

  五、板书设计

  相信未来

  食指

  描绘现实,表明信念

  直抒胸臆

  发出召唤,相信未来

  语文教案《相信未来》思路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中意象、意境的把握来解读作品,掌握诗歌鉴赏的意象分析法。

  2、诵读全诗,体悟作者在逆境中坚信未来的那份执著,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内涵,体会诗歌意境与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讲授法与点拨法结合,带领学生鉴赏诗歌。

  2、朗诵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诵,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意象与意境,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黑板上写下“相信未来”、“食指”、“1968”)相信未来、食指、1968,这三个词都是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的关键词,你们首先最想了解的是哪个词?

  (食指)顾城有一首诗叫做《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是一首朦胧诗,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作者食指,和顾城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书下的注释(念注释)。食指,原名郭路生,大家猜一猜“路生”这个名字的来历。(叫答学生)1948年,食指的母亲在行军途中分娩下了他,因此取名叫“路生”。食指在文学史上是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的,他的创作为一代诗人的崛起奠定了坚固的基石,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这个“新诗潮诗歌”,指的主要就是“朦胧诗”,食指和顾城都是朦胧诗的先驱。

  另外,我来介绍一下“食指”这个笔名的含义——第一个内涵是,食指的母亲姓“时”,“时之子”;第二个内涵是,无论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都不能伤害一个健全人格的诗人。(点拨:用食指指着人指责对方。)

  (1968)有没有同学知道1968年的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叫答学生,明确:文革时期)那在你的了解中,文革时期的人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叫答学生,明确:经济上贫穷,文化上混乱,政治上黑暗)这首诗,写于1968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相信未来)江青对食指和这首诗有一个评价,她说食指是一个灰色诗人,她点名批评说,相信未来,不就是否定现在吗?!江青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物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吧。灰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叫答学生,明确:压抑、黯淡等等)食指真的是一个灰色诗人吗?这首诗真的是一首灰黯的诗吗?学完这首诗歌,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的看法。

  二、研读文本

  1、现在,首先由老师来朗诵诗歌,听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一下语句的停顿,同时注意不同的段落、语句都运用什么样的语音语调。(师范读全诗)

  2、这首诗歌共有七段,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段。“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这句里出现了哪些具体的形象或景物?(叫答学生,明确:蜘蛛网,炉台)什么地方会出现蜘蛛网?我们一个暑假不来学校,说不定教室的墙角就会有蜘蛛网吧。很久不打扫、很久不用,就会有蜘蛛网。炉台是用来干嘛的?用来做饭的吧。蜘蛛网查封了我的炉台说明什么?(叫答学生,明确:因贫困而揭不开锅)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这句里的具体形象是?(叫答学生,明确:灰烬的余烟)我们来看看“灰烬”是什么意思: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联系前一句诗,这个灰烬就是指烧完饭后剩下的灰烬吧。还在飘着的袅袅余烟,在那里叹息贫困的悲哀,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使得余烟也学会了人的叹息。看似是余烟在叹息贫穷,实际是谁在叹息?(明确:作者在叹息)

  贫困让人失落、贫困让人消极,可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在这样的窘迫中,作者却“依然固执”地要相信未来。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个信念的?是在灰烬上用美丽的雪花写下来的吧。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形象:美丽的雪花。灰黯的色彩中突然涌现了一抹亮色!作者为什么要用美丽的雪花写呢?(叫答学生:雪花是什么样的?明确:纯洁美好)作者用洁白美好的雪花,在黯沉的灰烬上写下了“相信未来”四个字,黑白分明,十分醒目。

  作者在物质的贫困中失落地叹息,即便如此,他依然固执地抱着纯洁美好的信念:相信未来。这段的感情基调还是较为低沉的,但是最后一句又充满了乐观,了解了感情基调,请同学们运用正确的感情、语调来朗诵第一段,并接着第一段朗诵第二段。(学生朗诵)

  3、同学们已经学习了第一段,这一段中出现了许多形象。同学们能否概括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叫答学生,点拨:这些形象并不单单只是其形象本身,还寄寓了什么?如雪花。明确:寄寓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我们把这样的寄寓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称之为“意象”,简单地说,就是“寓意之象”,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寄寓了意的象。

  我们提取诗歌中的意象,进而联系作者、写作背景、诗歌内容语言情感等,分析其寄寓的主观情感的方法,就叫作“意象分析法”。意象分析法是诗歌鉴赏中采用的重要方法。

  4、请同学回答第二段中有哪些意象,并尝试运用意象分析法进行解读。(叫答学生,明确:紫葡萄、露水、鲜花、枯藤、大地)“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植物在冬天沉睡、春天和夏天生长,那秋天,农民们辛苦耕种的粮食水果,应该到了收获的季节了吧。可是,作者的紫葡萄,却没有收获,变成了露水,露水能当饭吃吗?能卖钱吗?不能吧。辛苦所做的成果化为乌有了。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们什么时候会给别人送鲜花?(叫答学生,明确:鲜花象征爱情或荣誉。追问学生:属于作者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是什么意思?明确:爱情或荣誉被别人夺走)

  第一段写了物质上的贫困,那么这两句则是说作者遭受到了精神上的挫折和打击。在物质、精神的双重打击下,作者却能够直面失落、甚至直面绝望,“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里的形象是“藤条”,藤条已经枯萎,甚至结了凝露,作者“依然固执”地要用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无论物质或是精神的挫折,作者相信未来的信念始终未变。

  成果化为乌有、爱情和荣誉被人夺走、大地凄凉,同学们说说,这里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叫答学生,明确:低沉、凝重等)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第二段,体会其中的意境。

  5、我们首先来看这段的句式,是不是和第一、二段有所改变了。随着这句式的微小改变,老师在这里可以先告诉你们,感情基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第三段的内容,思考一下,你们认为第三段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进行朗诵?(点拨:与第一、二段的低沉相比。明确:感情高涨。叫答学生个别朗诵)这一段里,又出来了哪些形象?(叫答学生,明确:排浪、大海、曙光、孩子的笔体)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两个意象:排浪、大海。意象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幻化出来,用来形容手指和手掌的吧。你们想象一场那个场景,手指和手掌都像如来佛祖一样无限延伸,可以罩住天地的感觉,气势是不是很宏大。在这样恢弘的气势中,作者要用手指和手掌去“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这两句中的意象是曙光和孩子的笔体。曙光是什么样的?(叫答学生:温暖漂亮、光明、充满希望)“孩子的笔体”怎样理解?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用孩子的笔体呢?为什么不说苍劲有力的笔体、不说清秀的字体?孩子的笔体有什么特点请同学起来回答。(叫答学生,明确:率真、心无杂念)这时,作者又说“相信未来”,这是诗歌第三次出现这四个字了吧,这样的反复出现,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叫答学生,明确:强调,强化主题,体现坚定)作者用孩子的笔体,心无杂念地写下“相信未来”,不仅带有一份率真,更有一份坚定、执著在其中。

  前两段的低沉、凝重,到第三段相信未来的情绪高涨、气势恢弘,作者在物质的贫困中、在精神的挫折中、在温暖与希望中,一再强调“相信未来”。请同学们富有感情地朗诵前三段。(齐读前三段)

  6、(师读第4段)有没有同学能概括这一段的大意?(叫答学生,明确:阐述坚定地相信未来的原因。点拨:“之所以”)

  这段里出现了什么意象?(叫答学生,明确:眼睛)这个眼睛是属于谁的?属于未来的人们。作者是这样形容这里的眼睛的:“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请同学来说说,作者想表达,未来人们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叫答学生,明确:看穿假象、看到真实、慧眼、雪亮等)

  未来的人们,能够作出公正客观的、正确的判断,因此,作者坚定地相信未来。请某位同学富有感情地朗诵第四段。首先请你说说,这段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朗诵?(明确:坚定)

  7、请同学们集体朗诵第五、六两段。

  我们先来看第六段第一行,有个词“脊骨”,代表什么含义?(叫答学生,明确:骨气等)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同学起来,用我们平常的语言说说这两段说了什么?(叫答学生)

  腐烂的皮肉,肉体的创伤,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又是精神、心灵上的创伤,在这种种的创伤下,作者依然坚定地相信历史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这两段,是顺着第四段在进一步阐述作者坚定地相信未来的原因——未来的人们会作出公正的评判。

  8、请某位同学朗诵最后一段。

  这一段的句式,相比之前的段落,显得短促有力、节奏加快,而内容上,有什么变化?(叫答学生,明确:直抒胸臆)作者直抒胸臆地呐喊,希望我们的朋友,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理想信念在这直抒胸臆的呐喊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四、拓展反思

  我们来回顾课堂最开始的问题:这首诗在你眼里是什么颜色的?(叫答学生)

  在文革时期那样艰苦的环境中,食指依然能那样坚定地呐喊“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相比之下,幸福多了的你们,更应该相信努力终有回报,相信年轻的美好,相信天空虽然时而有乌云、却改变不了乌云背后那颗亘古不变的太阳,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语文教案《相信未来》思路设计】相关文章: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范文07-25

高中语文必修一《相信未来》ppt06-22

高一语文《相信未来》课堂实录05-20

相信未来企业励志文章05-17

《相信未来》教学反思范文07-25

《相信未来》评课稿06-05

食指《相信未来》说课稿范文05-31

相信时间让未来改变励志文章06-20

语文《霞》教案设计10-10

语文《离骚》教案设计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