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虚词之字用法分析

时间:2021-05-16 08:38:12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语文虚词之字用法分析

  在文言文中常用作代词、助词,有时也用作动词。

语文虚词之字用法分析

  一、用作代词

  1.“之”常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在句中作宾语。例如:

  (1)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它,他们不好的地方就 改正它。

  2有时也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们)”、

  “你(们)”。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您要怜悯(我)而让我活下去吗?

  3.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或远指,相当于“这”、“这样的”、“那”、“那样的”。例如: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二、用作助词

  1.“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例如

  (1)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里面,再不医治,将会更 加严重。

  (2)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永州的百姓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

  2.“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现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当的词,可以不译。例如: (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活着呀。

  (2)而两狼之并趋如故。(狼》)——但是两只狼一起追赶(仍然)像先前一样。

  3.“之”用在被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是宾语提前的标志。现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当的'词,可以不译。例如:(1)何陋之有?(《陋室铭》)——有什么简陋的呢?

  (2)惟弃秋之为听。(《弃秋》)——只听弈秋的讲解。

  4.“之”用在表示时间久暂的单音词或不及物动词之后,起调整音节或舒缓语气的作用,现代汉语中没有和它相当的词,可不译。例如: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好一会儿,(狼的)眼睛好象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2)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三、用作动词 “之”用作动词,充当谓语,相当于“去”、“往”、“到”。例如: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陈胜)又暗地让吴广到驻地附近杂草丛生的神庙里。

  (2)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我想去南海,(你看)怎么样?

【语文虚词之字用法分析】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重要虚词07-12

高二语文知识点:赤壁赋文言虚词06-16

趣味语文之百字谜03-22

语文知识之诗人别称05-21

通假字的定义及用法07-24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及反思02-04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02-08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12-21

语文《惊弓之鸟》的教学反思02-05

语文惊弓之鸟的教学反思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