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运用的利弊分析

时间:2021-05-15 20:39:12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运用的利弊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在高校语文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逐渐成为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估中的必要内容与形式。然而,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对语文教育可谓是利弊同趋,面对当前教育的网络化发展,怎样更好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优势、避免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不利因素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校语文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主要就计算机技术在高校语文教育中广泛应用的利弊,发表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对同行研究者们起到一些借鉴性意义。

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运用的利弊分析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育;计算机技术;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一、计算机技术在高校语文教育中广泛运用的有利因素

  (一)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语文教育更多的侧重于感性的思考,教师成功的引领学生到达语文世界的海洋,是一节优质语文课的必要前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刚好能满足这点,兼具声音、影像、文字以及图片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很直观的将课文内容展现给学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注意力,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这种影响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例如一些年代相隔甚远的文学性作品,学生对作家以及作品人物、作品背景等往往表现的十分陌生。对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相关书籍、图片向学生展示、介绍让其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种方式不但会浪费掉大量的课堂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而且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这种枯燥式的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故事影片、展示相关主题照片,使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影片欣赏环节,自然而然的去感悟与课题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与作品的人物特点。例如,介绍魏晋时期名士吃药、竹林七贤畅饮等反映当时人物精神风貌的课题时,教师若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法逐一列举当时的名、与他们有关的典故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等,很容易让学生觉得乏味;但如果借助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副栩栩如生的图画以及一段反映当时时代特点的短片,这样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一方面容易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另一方面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其对课堂主题的印象与感悟。

  (二)拓宽课堂教学的知识面

  相对于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而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属于一种知识面有限、课堂进展稍慢的教育形式,一字一顿的课堂板书与语言讲解,慢速思考着的大脑。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一切便的快速化,例如,在一节现代化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像学生展示一部文学著作的原著,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另外,通过直观的观察一手文献资料,对于培养学生文学研究能力、加强学生“忠实原著”的意识都有很大帮助。通过让学生直接根据原著去理解课题并总结出结论,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的一些理解失误,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为其以后进行语文教学研究与学习打基础。此外,计算机技术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相应的文史资料、人文地域风貌等让学生在了解了相关事件的背景环境之后去更好的'感悟作品的内涵,在一定基础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对整个文史体系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加强其文学修养与人文素质。多媒体课件在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影片、图片、文史资料、地理环境面貌以及数据表格时就已经潜在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样是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接受到的知识要远比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为全面化、系统化。不言而喻,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相对要牢固许多。

  (三)更有助于高校语文教育情感目标的实现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丰富学生内心情感。相对而言,进行文学知识教学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翘板。让学生在学习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揭示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并以此来培养学生情感才是高校语文教学的根本。然而,计算机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提供必要的课堂情境,使得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更好的酝酿情感,发挥自己求知的欲望去积极探索、感悟课文内涵。高校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在语文文本情景设置上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首先,将多媒体课件置于专门的文化背景之中,为学生打造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观感,学者从美的意境中领悟教材的情感与学习的内涵。其次,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中涉及到的社会背景、人文风貌及课文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等,便于学生理解、消化教材,并加深印象。以文本教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单纯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讲,他们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但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的意境下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世界之中,从而更容易体会到作者当时极度颓废与迷茫。除此之外,语文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许许多多这种类型的课文文本,例如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戴望舒的《雨巷》、余光中的《乡愁》、顾城的《一代人》等,这些文学文本在课前朗读时配上与其主题相关的音乐或视频,不但能够锻炼学生对诗歌的节奏感的把握,还能够将学生带入诗歌的世界中更好的去品读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文本意境。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行的社会,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严重空泛,他们的语言文化感悟能力普遍低下,这种语文教学模式的开展更能弥补其精神文化世界的空虚,更好的将学生带进生命飞扬的精神状态下,让其得到更加深刻的心灵洗礼,丰富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其人文主义情怀,践行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好的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运用的弊端与反思

  尽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高校语文教育带来了许多帮助,然而任何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如果在语文教育中盲目的运用计算机技术,不但不能为语文教学带来益处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阻碍教学任务的落实。主要弊端及反思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不清语文教学的主次,滥用计算机技术。尽管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为语文课堂讲解提供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画面感和整体环境,但它始终无法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性解读。当前,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育中广泛应用,大多数都是顺应形势而为,部分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大量的时间去观看多媒体视频、欣赏多媒体音乐,而教师讲授环节少之又少,这样以来真正需要学生去理解并感悟的语言文字被晾在一边,文本折射的人文艺术将很难得到真正的领悟。毕竟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存在形式是静态的,因此,多媒体课件的那些声音、画面及相关资料只是用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教材文本,而非取代阅读与思考。当前许多教学者在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过度的去依赖多媒体课件提供的便利,而忽视对教材本身语言魅力的解读,造成教学上主次不分的误区。因此,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一定是多媒体讲解为辅教师讲解与学生思考为主,让多媒体去为语文教学服务而不是去替代教师进行课程讲解。另外一点就是,如果不能充分安排多媒体课件与教师讲授之间的主次关系则很容易造成课件与教师教授内容脱节,使得学生更加难以理解文本教材。因此,多媒体课件与教师讲解的一致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尤为重要的。

  第二,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的定位。通常来讲,教师应当是课堂活动的指导与参与者,其在进行知识传递、文本讲解的同时还担任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思考的引导者,而多数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一味的进行PPT播放与演示忽略了身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进行的世界观、价值观念的引导。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时会受到多媒体课件的干扰,将原本的讲课环节变成了PPT课件演示。从而使得多媒体课件成为了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用课件展示的环节取代了学生的自行阅读与思考和教师的语言讲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资料的准备时,要充分融入自己的思想,始终明确自己与课件在课堂上的立场与作用,不能成为课件的播放者。教师作为课堂活动开展的指导者,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去思考语文文本的内涵,不断累积经验,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生活的好习惯。

  第三,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对象主体地位的确立。计算机技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性技术载体,它在拓展教学空间、加快教学过程的同时也相应的缩短了学生的思考时间。比较传统的四十五分钟紧张的知识讲解与灌输的课堂形式,这种进行图片、影片观看、文史知识介绍的课堂形式看似轻松但却危机四伏。因为这种较为轻松的精神状态下学生很容易养成不去思考的惰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视频短片、声音图片等心生厌倦,进而放弃进行主动的反思与感悟。渐渐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将由理想中的选择性思考与感悟作品内涵变成无节制的接受,对文本中的是非、优劣以及其中折射出来的人文主义内涵也不再保持自己明确的观点。学生更加依赖其眼睛所看到的而拒绝反思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与独特见解,他们会更习惯于依照眼睛看到的现象去为自己建构文学知识模型而不是内心。课堂的主体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本身,而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观看着和知识的接受者,这将严重阻碍其语言文字领悟能力提升,不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反思,最终将危及学生身心健康。这将成为高校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运用的最大的弊端。所以,将计算机技术带进语文课堂的同时一定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视学生自我阅读、理解文本知识能力的培养与自主意识的加强。

  三、结论

  归根结底,每一种教学工具的出现都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兴起的必然结果。因此,进行语文教育时要首先掌握语文教学的总体方向,再适当的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尽量避开其对教学的不利因素。正确处理好计算机教学工具与教师、学生及语文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弱化其不足,强化其优点,对此,每一个处在高校语文教育岗位的教师们都要认真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从而才能更好地以计算机技术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运用的利弊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在线咨询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运用的利弊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在高校语文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逐渐成为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评估中的必要内容与形式。然而,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对语文教育可谓是利弊同趋,面对当前教育的网络化发展,怎样更好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优势、避免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不利因素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校语文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主要就计算机技术在高校语文教育中广泛应用的利弊,发表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对同行研究者们起到一些借鉴性意义。

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运用的利弊分析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育;计算机技术;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一、计算机技术在高校语文教育中广泛运用的有利因素

  (一)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语文教育更多的侧重于感性的思考,教师成功的引领学生到达语文世界的海洋,是一节优质语文课的必要前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刚好能满足这点,兼具声音、影像、文字以及图片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很直观的将课文内容展现给学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注意力,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这种影响的作用就更为明显,例如一些年代相隔甚远的文学性作品,学生对作家以及作品人物、作品背景等往往表现的十分陌生。对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相关书籍、图片向学生展示、介绍让其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种方式不但会浪费掉大量的课堂时间、花费更多的精力而且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这种枯燥式的讲解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故事影片、展示相关主题照片,使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影片欣赏环节,自然而然的去感悟与课题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与作品的人物特点。例如,介绍魏晋时期名士吃药、竹林七贤畅饮等反映当时人物精神风貌的课题时,教师若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法逐一列举当时的名、与他们有关的典故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等,很容易让学生觉得乏味;但如果借助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副栩栩如生的图画以及一段反映当时时代特点的短片,这样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一方面容易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另一方面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其对课堂主题的印象与感悟。

  (二)拓宽课堂教学的知识面

  相对于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而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属于一种知识面有限、课堂进展稍慢的教育形式,一字一顿的课堂板书与语言讲解,慢速思考着的大脑。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一切便的快速化,例如,在一节现代化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像学生展示一部文学著作的原著,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对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另外,通过直观的观察一手文献资料,对于培养学生文学研究能力、加强学生“忠实原著”的意识都有很大帮助。通过让学生直接根据原著去理解课题并总结出结论,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的一些理解失误,还能够加强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为其以后进行语文教学研究与学习打基础。此外,计算机技术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相应的文史资料、人文地域风貌等让学生在了解了相关事件的背景环境之后去更好的'感悟作品的内涵,在一定基础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对整个文史体系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加强其文学修养与人文素质。多媒体课件在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影片、图片、文史资料、地理环境面貌以及数据表格时就已经潜在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样是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接受到的知识要远比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更为全面化、系统化。不言而喻,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相对要牢固许多。

  (三)更有助于高校语文教育情感目标的实现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丰富学生内心情感。相对而言,进行文学知识教学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翘板。让学生在学习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揭示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并以此来培养学生情感才是高校语文教学的根本。然而,计算机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提供必要的课堂情境,使得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更好的酝酿情感,发挥自己求知的欲望去积极探索、感悟课文内涵。高校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在语文文本情景设置上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首先,将多媒体课件置于专门的文化背景之中,为学生打造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观感,学者从美的意境中领悟教材的情感与学习的内涵。其次,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教材中涉及到的社会背景、人文风貌及课文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等,便于学生理解、消化教材,并加深印象。以文本教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为例,单纯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讲,他们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但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的意境下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世界之中,从而更容易体会到作者当时极度颓废与迷茫。除此之外,语文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许许多多这种类型的课文文本,例如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戴望舒的《雨巷》、余光中的《乡愁》、顾城的《一代人》等,这些文学文本在课前朗读时配上与其主题相关的音乐或视频,不但能够锻炼学生对诗歌的节奏感的把握,还能够将学生带入诗歌的世界中更好的去品读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文本意境。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行的社会,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严重空泛,他们的语言文化感悟能力普遍低下,这种语文教学模式的开展更能弥补其精神文化世界的空虚,更好的将学生带进生命飞扬的精神状态下,让其得到更加深刻的心灵洗礼,丰富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其人文主义情怀,践行语文教学的目标,更好的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运用的弊端与反思

  尽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高校语文教育带来了许多帮助,然而任何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如果在语文教育中盲目的运用计算机技术,不但不能为语文教学带来益处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阻碍教学任务的落实。主要弊端及反思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不清语文教学的主次,滥用计算机技术。尽管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能够为语文课堂讲解提供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画面感和整体环境,但它始终无法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性解读。当前,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育中广泛应用,大多数都是顺应形势而为,部分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大量的时间去观看多媒体视频、欣赏多媒体音乐,而教师讲授环节少之又少,这样以来真正需要学生去理解并感悟的语言文字被晾在一边,文本折射的人文艺术将很难得到真正的领悟。毕竟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存在形式是静态的,因此,多媒体课件的那些声音、画面及相关资料只是用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教材文本,而非取代阅读与思考。当前许多教学者在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过度的去依赖多媒体课件提供的便利,而忽视对教材本身语言魅力的解读,造成教学上主次不分的误区。因此,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一定是多媒体讲解为辅教师讲解与学生思考为主,让多媒体去为语文教学服务而不是去替代教师进行课程讲解。另外一点就是,如果不能充分安排多媒体课件与教师讲授之间的主次关系则很容易造成课件与教师教授内容脱节,使得学生更加难以理解文本教材。因此,多媒体课件与教师讲解的一致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尤为重要的。

  第二,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的定位。通常来讲,教师应当是课堂活动的指导与参与者,其在进行知识传递、文本讲解的同时还担任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思考的引导者,而多数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一味的进行PPT播放与演示忽略了身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该进行的世界观、价值观念的引导。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时会受到多媒体课件的干扰,将原本的讲课环节变成了PPT课件演示。从而使得多媒体课件成为了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用课件展示的环节取代了学生的自行阅读与思考和教师的语言讲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资料的准备时,要充分融入自己的思想,始终明确自己与课件在课堂上的立场与作用,不能成为课件的播放者。教师作为课堂活动开展的指导者,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去思考语文文本的内涵,不断累积经验,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生活的好习惯。

  第三,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对象主体地位的确立。计算机技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性技术载体,它在拓展教学空间、加快教学过程的同时也相应的缩短了学生的思考时间。比较传统的四十五分钟紧张的知识讲解与灌输的课堂形式,这种进行图片、影片观看、文史知识介绍的课堂形式看似轻松但却危机四伏。因为这种较为轻松的精神状态下学生很容易养成不去思考的惰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视频短片、声音图片等心生厌倦,进而放弃进行主动的反思与感悟。渐渐的学生的学习态度将由理想中的选择性思考与感悟作品内涵变成无节制的接受,对文本中的是非、优劣以及其中折射出来的人文主义内涵也不再保持自己明确的观点。学生更加依赖其眼睛所看到的而拒绝反思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与独特见解,他们会更习惯于依照眼睛看到的现象去为自己建构文学知识模型而不是内心。课堂的主体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本身,而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观看着和知识的接受者,这将严重阻碍其语言文字领悟能力提升,不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反思,最终将危及学生身心健康。这将成为高校语文教育中计算机技术运用的最大的弊端。所以,将计算机技术带进语文课堂的同时一定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视学生自我阅读、理解文本知识能力的培养与自主意识的加强。

  三、结论

  归根结底,每一种教学工具的出现都是这一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计算机技术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兴起的必然结果。因此,进行语文教育时要首先掌握语文教学的总体方向,再适当的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尽量避开其对教学的不利因素。正确处理好计算机教学工具与教师、学生及语文教学内容间的关系,弱化其不足,强化其优点,对此,每一个处在高校语文教育岗位的教师们都要认真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从而才能更好地以计算机技术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