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的试卷分析范文
本学期 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总体而言,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 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运 用的能力。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语文的试卷分析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套试题仍以宜昌市的“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为命题原则,结构上由三大板块组成,即书写(6分)、阅读(54分)、写作(60分)。其形式与中考一致,为学生以后的毕业和升学考试给了次训练的机会。在内容安排上,侧重于考查书写、字型、词语运用、句子访写、语言积累、文化文学常识等,同时加大了对学生提取、归纳和概括信息,并通过阅读、理解、感悟、和体验与文本对话的能力的考查;写作部分以命题和半命题作文为主,给学生具体提示,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一、试题主要优点
1、试题结构合理,体现三个维度目标并重的特点,既有阅读积累和运用的考查,又有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既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又能比较准确的考查和和指导教学,能够发挥考试的检测和导向作用。试题检测的分数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充分体现了语文这学科特点。今年的这份试卷以读写为本,体现了终极评价的特点和功能。比如本试卷有仿写(书写题),有对观点的评价(7),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1、8、9、10),有积累的考查(12、23、24), 词语的锤炼(15、18),表格识别和填写(16),对联知识和写作手法(17、2),有名著赏析(20、22),文言文理解(4、5、6),有字词的填写(19)等等。 注重与生活联系,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如第24和25小题,是对学生关注名著的一个考查点,让学生尝到了读过经典后的甜味。
3、内容取材上注重了体现民族文化的主题,发挥科学的育人功能。2007年中考试题如果说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之旅,那么这套试题就是一次文化大餐的品尝。三则文言文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人读书的方法,而且可以实际运用,更让学生明确了读书的益处是很久远的历史了。《武侯祠:一千七百年前沉思》是一篇敬仰和怀念历史文化名人的文章,学生在读过之后,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这一选段不仅是对课内知识(《隆中对》、《出师表》)的延伸,也让学生关注了我们国家灿烂的历史文化。《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节选的文字激发了学生课外读名著的兴趣,此题的设计让学生再一次品尝了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4、试题难易适中,且注意体现一定的.层次性。试题在设置上都注意按照由基础到能力、由阅读到写作、由课内到课外的顺序进行编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出较明显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特点,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最好成绩。3、4、5、7及阅读二、16、24、25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学生得分率较高。6、11、15、17、18、19、20、21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
二、答题评价
1、书写
这一次书写与以往相比有所改变,不是直接抄写,而是让学生仿写。这一点要求除了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规范美观以外,还考察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这一题得满分的居多,因为学生在按题目要求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没有看清题意,在照抄原文。有的随心所欲,有的乱涂乱改,卷面模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答题习惯不好,没有养成认真答题的习惯;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书写的确有问题,这些同学以后要加强练字。
2、阅读
三则古诗文的比较阅读是整份试卷中得分率最高的,总分是15分,抽样九五班均分率12分,九四班12.8分,得全分者2人。主要失分点第2小题关于写作方法的考查,有的学生写成了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等,有的学生写成了对偶和对仗;第1小题把第二问简单答成“体会”,没有写具体。这是学生语言归纳方面的欠缺。第7小题怎样看待作者的观点一题,有学生把作者的观点当作理由,这是没有得分的,其实这一题非常灵活,只要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即可,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可喜的是第4小题两个词语解释和第5小题划分句子节奏的做得很好。看来学生对简单的文言文和诗文的理解能力在不断增强。
《谈天才》是一篇议论文,这一题关于议论文的常识不多,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文章的习惯:如第8、9、10三题答案就在原文中,但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认真读文本的习惯,大而化之,所以这些题失了分。但凡有认真阅读习惯的学生这一大题是满分。抽样调查,每班都有6个左右满分者,是所有阅读题中得分率最高的一题。第11小题问“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笼统地说“生动形象”,而没有结合语句来分析。12小题强调的是另一个具体事例,语文积累贫乏的学生虽然没有空题,但没有得分,原因是在文中找的一例,或者没有抓住具体一词。
阅读三《武候祠:一千七百年的深思》得分情况不是很好。第17题有些偏难,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只局限于比较简单的内容,而这一题既考查学生的对对子的能力,又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情况的概述能力,所以这一题阅卷教师批改相对松一点,只要内容正确,或者是对的工整,都酌情给了分。13,14,15小题看似简单,但学生只停留在阅读的表层,没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感悟作者的情,分析词语的搭配是否合适,比如“笔锋”应该是“如枪如戟”,这是比较明显的,只要稍稍加以酝酿就可得分。16题填写表格是本题得分的亮点,因为我们在复习阶段着重训练了,但出现的问题是概述的事件不明确,比如把“挥泪斩马谡”概括为“诸葛亮的泪”,可见部分学生没有抓住要点。18题“酬”字体现的魅力,我们以为学生答题有困难,但实际得分很可观,看来学生学习《出师表》时很认真。第二问答案显得不精炼,只泛泛而谈,但阅卷教师都酌情给了分。
《三国演义》选段阅读,出现一字词基础题,这一题得全分的微乎其微,如“泥泞不堪”这一词好多学生不知道,“面面相觑”的“觑”字不会写,“别来无恙”的“恙”写成了“羌”。20题有的学生说“金锁”指青龙刀、曹操,说蛟龙是指张辽、关羽,但出现这种错误还是少数。21题就跟第11小题一样,只答出了“埋下伏笔、为后文铺垫”,没有答出人物的性格特点。22题写标题,学生还是能概括出内容,但没有抓住小说写回目的方法。要么只答曹操怎么样,要么只答关羽怎么样。所以,写标题得全分只有三个人。23题写关羽的歇后语,老师们看了认为学生得分都不大可能,因为学生掌握的都是关于诸葛亮、曹操的,但分析试卷时,还是有30%的同学得到了一分。有不少学生将歇后语与谜语混为一体,如孔雀收屏——关羽,还有的自创。24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题目本身所给的回目有几个。与回目有关的故事情节,学生虽不是都很熟悉,但题目只要求写一个故事,学生毕竟在课外对名著有了一定的阅读与了解,90%的学生能得全分。没有得全分的要么是表达不清晰,要么是张冠李戴。25小题得分很高,因为我们学校的话题教研课题就是《与经典同行,为生命奠基》,好多学生把“经典”改为“名著”,这就是一条很好的标语。诸如:“读中华名著,品文化精髓。”“走进四大名著,感悟文化气息。”等答案精彩纷呈。
【九年级语文的试卷分析范文】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范文02-19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及反思07-09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02-08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12-21
语文学科的试卷分析及反思06-12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02-11
高一四校联考语文试卷分析02-16
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分析范文02-13
九年级的语文试卷分析的总结02-16
高一语文试卷质量分析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