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成语不屈不饶的典故

时间:2022-10-28 14:05:31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成语不屈不饶的典故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该成语的结构为联合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语不屈不饶的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

  不屈不挠

  【拼音】

  bu qū bu nao

  【解释】

  在压力、困难、威胁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

  《汉书;叙传下》: 乐昌 笃实,不桡不诎。

  【近义词】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

  【反义词】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典故】

  汉成帝时期,丞相王商为人正直,敢于同恶势力在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力劝汉成帝不要听信大将军王凤的谣言带头去避难,受到汉成帝的表彰。他不惜自己的官位也要将玩忽职守的琅玡太守杨彤罢免,因此得罪了他的亲戚王凤,因此被陷害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

  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 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不屈不挠”由句中的“不桡不诎”演变而来。

  成语故事

  王商是西汉的大臣,曾任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汉元帝逝世后,汉成帝即位,非常敬重他。可是成帝的舅父王凤利用独揽大权的机会骄横跋扈,经常冒用皇帝的名义行事。王商在议论国政时批评王凤的做法,王凤从此对他心生不满。

  汉成帝建始三年秋天,京城长安忽然谣传要发大水,百姓恐慌,争相逃命,长安城中一片混乱。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亲自召集三公九卿等中央高级官员商议。王凤惊慌失措,认为皇帝、太后及嫔妃们应该赶快坐上船只,其他官吏和民众则赶快躲到城墙上,大臣们都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这一定是谣言,在这个关键时刻下令登上城墙会更加惊扰百姓。汉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几天,城里也逐渐平定下来,调查的结果证实是言。汉成帝于是认为王商老成持重,经常称赞他的主张。而王凤惭愧,后悔自己说错了话,对王商也更加没有好感。

  王凤有个亲戚担任琅邪太守,因为没有尽到管理的职责而出现过失,王商就安排人对他进行审查。王凤代亲戚向王商求情,但王商坚持原则。王凤就更加怨恨王商,千方百计搜寻他的短处,然后派人诬陷。汉成帝平素非常器重王商,并不相信,就下诏不让过分追究。但王凤固执坚持,成帝无奈,最后只得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三天后,王商吐血而亡。

  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王商因为淳厚朴实,坚强不屈,才遭遇许多灾祸,最终被废黜。

  成语寓意

  虽然人们屡遭挫折,却能够不屈不挠地挺住,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所以,人们要学会坚强。有了坚强,就有了面对一切痛苦和挫折的能力。人生是一场面对种种困难的“漫长战役”。早一些懂得痛苦和困难是人生平常的“待遇”,当挫折到来时,应该面对,而不是逃避,这样,才能早一些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不屈不挠的人是自信的,人生字典写满成功;不屈不挠的人是刚强的,总有一个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最高尚的品格是不屈不挠磨炼出来的,一颗坚韧而又刚毅的心灵从锻造所获取的要比从安逸享受产生的成功多得多。

【成语不屈不饶的典故】相关文章:

不屈不挠的成语典故04-24

不屈不挠成语典故04-25

关于不屈不挠的成语典故04-24

关于不屈不挠成语典故04-30

不屈不挠的典故05-01

成语不屈不挠的造句精选04-06

不屈不挠成语故事08-19

不屈不挠成语故事01-14

关于成语不屈不挠的故事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