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丙吉问牛的典故

时间:2022-09-24 17:55:19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丙吉问牛的典故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词语典故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丙吉问牛的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典源出处:

  《汉书·丙吉传》:“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释义用法:

  汉代丙吉为丞相,外出遇相斗死伤者不问,而见牛热气喘反查问,认为这有关节气,是丞相应当过问的,而斗杀自有专职官员去管。后以此典表现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也用以借称丞相等显官。

  用典形式:

  【问牛喘】 明 ·李东阳:“道旁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车问牛喘。”

  【问喘牛】 宋·梅尧臣:“诗书每博约,文酒时献酬。其间最达 者,今已问喘牛。”

  【丙吉问牛】 唐·邵谒:“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

  【喘牛必问】 明·徐渭:“吠犬从今无一处,喘牛必问有诸贤。”

  【相车问牛喘】 宋·宋祁:“相车问罢同牛喘,大厦成时与燕来。”

  成语故事:

  西汉宣帝时期,丞相丙吉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他经常外出考察民情,一次外出,他见一群人在斗殴,他没有去制止,而看到一头牛在吃力地拉车。他却停下叫人去询问,下属说他只重畜不重人,他解释说牛影响农事,直接影响到了国计民生。

  (暮春的一天,)丙吉外出,遇到行人斗殴,路边躺着死伤的人。然而,丙吉却不闻不问,驱车而过;掾史感到很奇怪,暗自纳闷儿。

  过一会儿,当看到老农赶的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时,丙吉却马上让车夫停车询问缘由。

  下属不解,问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轻人。

  丙吉回答说:“行人斗殴,有京兆尹等地方官处理即可,我只要适时考察其政绩,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这样就可以了。丞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所关心的应当是国家大事。而问牛的事则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气还不应该太热,如果那头牛是因为天太热而喘息,那么现在的.气节就不太正常了,农事势必会受到影响。所以,我过问了牛的事儿。”

  (汉朝还属于农业社会,农事如果不好,势必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丙吉问牛而不问人,说明他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员。

  示例:

  作为官员要像~那样关心百姓疾苦。

  唐代韩滉《五牛图》上乾隆题字的内容:清高宗弘历题诗“一牛络首四牛闲,弘景高情想象间;舐龅讵惟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认为其借用汉代名臣丙吉见喘问牛的故事,表示关心民事,一心为国。

  恰巧相似,开国总理周恩来也有一个问盐的逸事。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天,周恩来突然要负责保管他们家现金和存款的工作人员杨金铭仔细汇报他家近两个月的收支情况。在此之前,一般只是每到月底,才由工作人员向邓颖超报一次帐即可。

  杨金铭拿着记账的笔记本念道:“3月1日,买大葱5分钱,厨房用;3月2日,买盐1斤,1毛5分钱,厨房用。”

  “停”,周恩来一声叫停后,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杨金铭说,“你们买盐多花了我一分钱。”

  杨金铭一阵紧张,连忙放下笔记本,很快找出了买盐的那张原始收据,上边清楚地写着:“大盐一斤,壹角伍分。”

  周恩来查看了买盐的那张发票后,示意他们退下,然后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打了电话,询问民用食盐为何要涨价。

  原来,北京市卫生局为了预防市民患大脖子病而给食用盐加碘,才促使食用盐价格提高。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后才放心。

  第二天,周恩来在外出时对杨金铭和卫士高振普说:“我不是在意多开支的那分把钱,而是因为食盐是千家万户都要使用的消费品,不能随意涨价。

  丙吉问牛的文言文翻译:

  【注释】

  ①吉:即丙吉,武帝时人。曾救助宣帝,宣帝时为丞相,宽厚谦退,有政声。

  ②清道:皇帝出门时先令道路清净。

  ③三公:指军事、政务和监察三方面的最高长官。此处指丞相。

  【译文】

  丙吉曾出行,碰上清道民夫成群斗殴,死伤满路,丙吉却不闻不问,属官十分奇怪。丙吉继续前行,碰到有人追赶一头牛,牛气喘吁吁热得吐出了舌头。丙吉停下车,叫骑马的小吏去问:“追赶这牛跑了几里路?”属官说丞相应当过问的事不过问,不该管的却管了,有人以此讥笑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杀伤,是长安令、京兆尹职务范围内所要禁止、防备并追捕的,每年年终由丞相考察他们的业绩,上报皇帝再行赏罚罢了。宰相不必亲自办理小事情,不应当过问路上斗殴的情形。但现在还是早春,不很热,恐怕这牛没跑多远便因太热而喘息,这表示天时节气不对,怕对农事有妨害。丞相职务是总揽全局调和阴阳,这事是我职务范围内的事,所以过问。”属官才心服口服,认为丙吉识大体顾全局。

  丙吉问牛说明什么道理如下:

  1.告诉了我们要见微知著,各司其职,见喘问牛,关心国事。

  2.丙吉问牛指的是看见牛群的反常,想到气候的改变,称赞官员对人民的关切。

  3.丙吉是西汉宣帝时期一位贤能的丞相。有一次,丙吉外出,遇上为皇帝外出清除道路、驱赶行人而发生的群斗,死伤横道。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同行官员觉得很奇怪,又不敢问他,只好继续陪同前行。走到另一个地方,看见有人赶着一头牛,这头牛走得气喘吁吁,热得直吐舌头。丙吉却让车子停下来,派侍卫问赶牛的人,赶这头牛走了几里路了,为何牛如此气喘?同行官员不明白丙吉的用意,就问道,丞相是不是搞错了,该问的大事不问,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却询问不已。身为丞相,是朝廷百官之首,自己的职责就是使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对牛反常的喘气吐舌现象就不能不亲自过问了。在丙吉的问与不问中,体现着颇为高明的管理智慧,不难挖掘出一些可供当下领导者借鉴的领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