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螳螂捕蝉的成语典故

时间:2024-03-18 13:47:14 志彬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螳螂捕蝉的成语典故

  螳螂捕蝉的故事主要为你讲述的是树上有一只知了正在饮水被螳螂发现了,殊不知黄雀在后,而黄雀后面有一个孩子想要射杀黄雀,最后他们都能成功吗?

  螳螂捕蝉的成语典故 1

  1 概括螳螂捕蝉的故事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着,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

  螳螂伸出两只像砍刀一样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

  黄雀伸长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下面有个拿着弹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长长的,正在瞄准它。

  孩子一心想射杀黄雀时,却不知道前面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2 螳螂捕蝉的故事寓意

  螳螂捕蝉的故事告诉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安危早晚就会吃大亏。表示的是一群目光短浅,不顾长远利益着想的人。在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要居安思危,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小朋友不要只顾好玩,就忘了回家老师布置的作业啦,在做一件事前一定要先思考。

  螳螂捕蝉的成语典故 2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山木》和(汉代)韩婴《韩诗外传》。

  【释义】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祸害就在后面。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之间争战不断。一年夏天,吴王又命人征集粮草,调兵遣将,准备攻打楚国。他担心大臣们会前来劝谏,便下令:“敢来劝阻攻打楚国者,杀无赦!”

  大臣们权衡了吴楚两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认为此时伐楚,不仅没有胜利的把握,还会给别国以可乘之机,绝非明智之举,所以,大臣们都想劝吴王不要一意孤行。但吴王有令在先,谁也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

  吴王的侍从中,有一个胆识超群的年轻人,他知道自己微不足道,进谏必招致杀身之祸,但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冒死谏阻吴王伐楚。但是直截了当地劝吴王,肯定不会成功,既要进谏,又要保全自身性命,就必须采取迂回曲折的方法。

  第二天天刚亮,年轻人就背上弹弓,揣上弹丸,来到吴王经常散心的花园,在树下走来走去,不时地抬头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这样一连好几天。有些人很奇怪,就把这件事报告了吴王。吴王也发现了年轻人的举动,有些纳闷,就命人把年轻人召来,问道:“你每天拿着弹弓,待在花园里干什么?”

  年轻人回答说:“启禀大王,后花园里有一株大树,树上有一只蝉,它一边喝着露水,一边得意地鸣叫着。它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跟在它的身后,悄悄举起前爪,准备捕捉它,然后饱餐一顿。螳螂也不知道,有一只黄雀正在它的头上紧紧盯住它,随时准备将它吃掉。可是黄雀哪里想到,我正在树下,拿着弹弓瞄准了它,准备把它杀掉。那蝉、螳螂、黄雀,都是只顾眼前利益,并没有想到祸患就在它们的身后潜伏着。大王,如果人也同它们一样,做事目光短浅,那可就太危险啦!”

  吴王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他是在借机对我劝谏啊!”吴王细想一下,觉得年轻人的话非常有道理,只顾及眼前利益,恐危及长远。自此,吴王就打消了出兵伐楚的念头。

  【成长心语】

  不要被眼前的事物、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培养一双可以穿透世事的慧眼,看清本质、看到全局,才能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不要因为一片树叶,而放弃整个森林”,当我们眼中只看得到一片自以为可以“隐身”的树叶时,那一整片的森林便会从我们的眼前消失,正如在摄影时聚焦一般,焦点永远只有一个。为了一片不值一提的“树叶”,而让自己的人生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实在不是一种明智之举。眼前的东西,很快便会消失,我们唯有将目光放长远,才能在一个较高的高度上,看到全局,洞悉世事。

  螳螂捕蝉的成语典故 3

  典源出处《庄子·山木》:“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 (jue) 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 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汉·刘向《说苑·正谏》:“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兵。”又《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亦载此事。《战国策·楚策》亦有相类事。

  释义用法螳螂要捕蝉,却不知黄雀在它的身后想要捕食它,而黄雀又不知树下有人正用弹丸瞄准它。后以此典形容只顾眼前所得利益而不考虑后患。

  用典形式

  【伺螳螂】 唐·韦庄:“人心惊獬豸,雀意伺螳螂。”

  【挟丸子】 唐·韩愈:“不知挟丸 子,心默有所规。”

  【惊螳螂】 清·揆叙:“食虾原不乏鱼鲔,捕蝉亦复惊螳螂。”

  【黄雀哀】 魏·阮籍:“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

  【螳捕蝉】 宋·黄庭坚:“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

  【隐榆谏楚】 唐·骆宾王:“隐榆非谏楚,噪柳异悲潘。”

  【窥螳黄雀】 明·徐渭:“窥螳黄雀事,公子慎金丸。”

  螳螂捕蝉的成语典故 4

  吴王一向很专横,要想说服他是件很难的事情。

  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国。大臣们一听这个消息,低声议论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吴国目前的实力还不够雄厚,应该养精蓄锐,先使国富民强,这才是。

  吴王听到大臣们在底下窃窃私语,似有异议,便厉声制止道:

  各位不必议论,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倘若有谁执意要阻止我,决不轻饶!

  众大臣,谁也不敢乱说一句说,于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轻人,他下朝后心中仍无法安宁,思前想后,他觉得不能因为自己而不顾国家的安危。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园内踱来踱去,目光无意中落到树上的一只蝉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大臣便来到王宫的后花园内,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吴王都要到这里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这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吴王果然在宫女的陪同下,来到后花园。那位大臣装着没有看见吴王,眼睛紧盯着一棵树。

  吴王看到这位大臣的衣服已经被露水打湿了,却仿佛没有察觉一般,眼睛死死地盯着树枝在看什么,手里还擒着一只弹弓,便很纳闷地拍拍他的肩,问道:

  喂,你一大早在这里做什么?何以如何入神,连衣服湿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装作仿佛刚刚看到吴王,急忙施礼赔罪道:

  刚才只顾看那树上的蝉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来,请大王恕罪。

  吴王挥挥手,却好奇地问:

  你究竟在看什么?

  那位大臣说道:

  我刚才看到一只蝉在喝露水,毫无觉察一只螳螂正弓首腰准备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只黄雀正在把嘴瞄准了自己,黄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它的命

  吴王笑了说:

  我明白了,不要再说了。

  终于,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螳螂捕蝉的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螳螂捕蝉的典故07-18

成语典故09-08

成语典故07-25

螳螂捕蝉历史典故05-12

古代成语历史典故成语06-17

成语“卜昼卜夜”的典故08-21

暗度陈仓成语典故04-25

废寝忘食成语典故04-23

江郎才尽成语的典故07-27

名落孙山的成语典故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