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推断文言实词词义之八大法
一、以形析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如: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沧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义应与水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沧溟为大海的意思;辍字,口旁,与吃、喝、叫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就能推断其含义是吃或尝。再如:(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元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儿指人,上部二指明字义所指部位在人体顶部。故元是表示人头的意思。又如冠,字形由寸(手)、冖(帽)、元组成,表示手拿帽子戴在人头上。寇由冖(房屋)、攴(手持棍棒)元组成,表示手持武器入屋击人头部,因而寇指盗贼。冠、寇中的元都表示人头。
二、以音猜义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与钝字形相似,读音相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顿通钝。又如: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04年湖北卷试题)。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三、温故知新法。
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如: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句中及已知学过的义项有赶上到达等意思,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渊明《陶花源记》)即是依据。这里用法与到达相接近,但不确切。到达可引伸为接触,由此再引伸为实践。该句中及即为实践的意思。履字,已知学过的有鞋子之义。如郑人买履,接触过的成语有如履平地、如履薄冰,其中履均作以足踏地讲,这是履的本义。此句中的履应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引伸为走过、经过或实行的意思。再如:富人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05年重庆高考试题)质字,已学过的有做人质做抵押品的意思(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即为明证),全句意为有富人不占有田籍却以别人的`田券作抵押霸占土地万亩。又如,高考题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A、讽帝大征四方寄技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C、恐为身礼品,每遇人尽礼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考查的这几个实词确实是在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或曾在课文中见过,或在常见成语中使用,我们完全可以比照相关的句子去理解:A项中的讽比照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B句中的哂比照夫子哂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项中的遇比照遇臣甚厚,(《陵信陵君窃符救赵》),D项中务比照除恶务尽等等。它们各自与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或成语相同的词意思一样,然而,毕竟本题有一定难度。C项中的遇解释为优待似乎也正确,无论是遇臣甚厚还是每遇人尽礼,遇句都有优待之意,但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加以辨析解决:一是遇这个词本身不含优的意思,只是对待;二是联系原文段上下文来看,后半句遇尽礼合在一起为以礼善待之意。所以遇应为对待的意思,故C项解释是不正确的。
四、以今推古法。
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成语语素意义来推断该语素在古汉语中的含义。比如,前面例句中的疏字,在现代汉语中组成的合成词有疏通疏导疏浚等词,这些词中的语素疏,与通、导、浚都是同义并列,因此,疏解释为通,这样疏八珍之谱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可以喻大(喻:比喻)(2005年辽宁卷高考题选项)现代汉语有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其中喻均是明白、了解的意思,选项文句意为(我陈述的事情虽然小),但道理可以和大事相通。故选项解释是错误的。
五、互文见义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是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由彼、此相对可以推知),已知竭是枯竭,可推知盈是充盈。再如求全责备、化险为夷两个成语中,责与求相对,责与备相对,而且可以判断它们是同义关系;夷与险相对,而且是反义关系,夷就是不险,就是平坦、平安之意。又如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句中讲春秋两季之事,春耕对秋敛,可推出敛即收割;补不足与助不给相对,助即补,给即足,成语家给人足可资佐证。
六、随文断义法。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通常会有不同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如《项脊轩志》说: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句中借字,教材注解为借阅,就大为不妥。因为,借阅一本几本书尚可,哪有借满架书之理呢?况且,归有光是书香门第,所读之书又不会是什么珍本秘书,一般是用不着去借的,此处借当理解为堆叠之意为妥。再说偃即啸歌也决不是教材编者所说的什么悠然自得豪放高歌,因为这太不合情理了。满架之书,不好好读,还要搞什么自得高歌,岂不是心浮气躁,用心不专?其实这四个字是描写他读书非常投入的情景,偃仰者,头之低昂也;啸歌者,放声吟诵也。又如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赡:赡养(2005年北京春招题),原文是讲一个相貌奇特而力大无比的汉子,不怕毒蛇猛虎,常在夜间打柴,而且独自能背二百四十斤,一般人只能背一百斤,他把柴卖给别人,只收取百斤柴的钱,人们不解其中缘故而问他,他说了上面这句话,意为,他们不是不想多背,而是力量没有我大,没有办法。句中把赡误解为赡养毫无语境依据,应解释为足够、充足之类的意思才对。
七、成份分析法。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这种方法叫成份分析法。如,同样一个微字,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中,它做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藏匿;在微行入古诗中,它做状语,修饰行,释为暗暗地,隐蔽地;在微风鼓浪中,它做定语,限定风,释为微小、微弱。又如(优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辩驳(2005年全国Ⅲ卷试题)句中辩作多的宾语,显然只能翻译为名词辩才,还有庭除甚芜,堂屋甚残除:废弃(2005年浙江卷),句中庭除堂屋均作句子主语,除翻译为动词废弃显然不对,应译为台阶才讲得通。
八、逻辑分折法。
如陈胜、吴广乃谋曰:今王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句话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决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
【有关推断文言实词词义之八大法】相关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重要实词07-12
文言文赏析:《黔之驴》03-27
确实词语造句01-15
糟糠之妻文言文翻译03-23
文言文《黔之驴》学案设计05-12
文言文《黔之驴》学习重点03-27
文言文《黔之驴》教学实录03-11
推断近义词和反义词08-22
《陈书何之元传》言文言阅读译文05-17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