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山公启事诗词典故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典故吧,从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典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山公启事诗词典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典源出处
《晋书 ·山涛传》:“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释义用法
晋山涛 (字巨源) 官居吏部尚书,负责选任官吏,他“甄拔隐屈,搜访贤才,旌命三十余人,皆显名当时,人怀慕尚,风俗颇革。”“前后选举,周遍内外,而并得其才。”他对所选拔的人都加以评论品题,供皇帝选用。后用此典指知人善任,荐贤选才。
用典形式
【山公启】 宋 ·黄庭坚:“明日重来,落花如绮,芭蕉渐展山公启。”明 ·汤显祖:“也知不厌山公启,解事长亏女秀才。”
【山涛鉴】 唐 ·杜甫:“明白山涛鉴,嫌疑陆贾装。”
【山公启事】 唐·李商隐:“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清 ·吴伟业:“中散弹琴竟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
【名贤启事】 清·吴伟业:“巨源当日称知己,误玷名贤启事中。”
【公才山吏部】 唐 ·高适:“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
【急士如拾珍】 宋·陈与义:“巨源邦之栋,急士如拾珍。”
成语故事
山涛,晋代河内怀县人,字巨源。他年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博学多识,卓然不群。喜好《老子》《庄子》,隐身韬晦,不露锋芒。与嵇康、阮籍等文人为友,被称作“竹林七贤”之一。嵇康被杀之前,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山涛)在,你就不会孤立无援的。”由此可见,山涛待人坦诚,深得友人信赖。
三国时期,山涛在曹魏做过赵国国相,后任尚书吏部郎。西晋政权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非常器重他,咸宁初年任他为吏部尚书。
宦海风波多,仕途最坎坷。山涛对此深有体会,多次要求辞官无可奈何,晋武帝都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山涛无可奈何,只得硬着头皮干下去。
山涛又在吏部尚书的职位上干了十多年,负责选拔人才,荐举官吏。每当空出一个官员的位置,山涛就启奏几个备选人选,当了解皇帝的意向后,再正式启奏,符合皇帝意图的人选予以优先安排。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皇帝所任用的人有的并不是群臣荐举的,而群臣也不知道是皇帝的意图,还以为是山涛任意安排的。所以,有的大臣就在皇帝面前说山涛的坏话,晋武帝也不清楚事情的真相,给山涛写手令,告诚他说:“用人之道,唯才是举,不要遗漏疏远的人,也不要疏远出身卑贱的人,这样,天下便可大治了。”
而山涛不加解释,还是一如既往,一年以后,众臣的议论也就停止了。山涛对所荐举的人都加以评论品题,然后写成“启事”供皇帝选用,当时人称为“山公启事”。
成语寓意
吏治之要在于治吏,治吏之要首重诠选。要把好官员的入口关,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标准选拔官吏。晋代山涛任吏部尚书,执掌选举,擅于擢拔人才,每有官缺,均先亲自选题数人,写成奏章,密启皇帝选录,然后公奏,故举无失才,时称为“山公启事”。“山公启事”中皆有山涛对选拔的拟任用官员有关品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山公启事”鲜明地表现出山涛注重以品行,能力,素质为依据来选拔官吏,表明了其吏治重在治吏,治吏首重诠选的思想。就山涛现存的启事条疏来看,他所推选的人有不少是为官清正、颇有才于的贤能之士。山涛铨选的方式颇有魏晋名士品鉴人物之风。首先,在其上奏的条疏中,他都要“各为题目”,将每一位入选之人的品德智能、才情气质等用寥寥数语加以高度概括的评论,言简意赅,醒目传神,与当时所流行的玄学清谈和人伦识鉴有着同样的简约风致。其次,山涛的选人标准虽然是倚重人物的政治才干,但从他的择选中也不难看出,那些能够通明玄理,具有高情逸韵的“达士”,更为山涛欣赏备至,不忍遗落。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山公启事”用以称扬荐贤举能,知人明鉴。作为成语,它在句子中可作主语、宾语。
运用示例
唐·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
唐·李商隐《赠宇文中丞》:“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山公启事诗词典故】相关文章:
公耳忘私的成语典故10-31
羝羊触藩的诗词典故12-03
炙手可热诗词典故04-18
分香卖履诗词典故03-04
山公倒载的诗词典故04-21
焚琴煮鹤的诗词典故03-28
积毁销骨诗词典故10-18
尔虞我诈的诗词典故08-29
戴盆望天诗词典故08-11
苌弘化碧的诗词典故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