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烹小鲜治大国的诗词典故

时间:2022-12-02 11:06:00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烹小鲜治大国的诗词典故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典故吧,从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烹小鲜治大国的诗词典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烹小鲜治大国的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老子》下:“治大国若烹小鲜。”河上公注:“鲜,鱼。烹小鲜,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靡也。治国烦则下乱。”

  释义用法

  老子认为,治理大国如同烹小鱼一样,不可太烦扰,否则将乱,不好收拾。后以此典形容治国之道或治理政事的才能。

  用典形式

  【烹鲜】 宋·陈师道:“烹鲜师老耳,曳尾肯蒙庄。”

  【小鲜烹】 唐·刘长卿:“家怜双鲤断,才愧小鲜烹。”唐·张祜:“讵闻高鸟尽,终俟小鲜烹。

  【烹小鲜】 唐·高适:“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元·耶律楚材:“视民每羡如刍狗,治国常思烹小鲜。”

  【小邑烹鲜】 唐·李颀:“彼乡有令弟,小邑试烹鲜。”

  【烹小鲜治大国】 宋·陈师道:“滕大夫伯阳父孙,烹小鲜治大国原。”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

  《诗经》里有句话叫做“谁能烹鱼?溉之釜鬵。”毛诗中对这句话的解释则是:“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烦是烦冗的意思,也就是烹调小鱼的时候,不能动作太繁琐,这样的话,整条鱼容易变成碎鱼块。治理人民也是同样的道理,政令太繁琐,人民就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如果你能知道烹调小鱼的道理,那么你也就会治理人民了。

  著名玄学家王弼也说过类似的话:“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挠也,躁而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的众心矣。”他也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不扰民,不躁民,与民清净。所以国家越大,君主却越清净,这样才能顺应民心,使国家得到发展。

  以上的说法不仅切中这句话的要害,更得到了后世很多治世君主的认可。汉文帝时期采用黄老之学,休养生息,便是运用了老子的这句话。

  所以,这样的'解释是最符合“治大国如烹小鲜”本意的了。因为《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所推崇的治国理念就是清净无为的思想。他说出这句话,也应当是在诠释他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烹小鲜治大国的诗词典故】相关文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09-13

治大国如烹小鲜08-20

烹小鲜散文03-31

如烹小鲜成语05-09

老桑烹龟诗词典故04-30

治大国若烹小鲜03-22

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01-22

垂衣天下治的诗词典故04-30

治境无虎的诗词典故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