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吹牛的诗词典故

时间:2022-09-20 16:43:27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吹牛的诗词典故

  俗语称说大话、夸海口。其由来有两种说法:

吹牛的诗词典故

  ① 吹牛中的“牛”指的是蜗牛,“蜗牛”是一种俗称,《尔雅·释虫》中称作“螔(yí)蝓”,郭璞注云“即蜗牛也”。南朝梁·顾野王《玉篇》中也有“蜗牛即螔蝓”的注释。“蝓”作为螔蝓的简称,其读音今同“鱼”,而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陆德明在其所撰的《经典释文》中,则明确注明:“蝓,音揄、刘,又音由。”

  上古时候,人们常用蝓的外壳制成吹器,其发声大而洪亮。由此,后来就以“吹蝓”来比喻口出大话。“蝓”不仅读音与“牛”相近,而且其俗称为蜗牛,又与它的头部有触角颇似牛首有关,加上牛具有形体与力气都大的特点,故“吹蝓”和“吹牛”也就相通了。

  吹牛即吹蝓,还可以佛教用语“吹法螺”来佐证。《辞海》中即有“吹法螺”条目,注为“法螺即螺贝,吹之声能及远”,比喻佛之说法广为大众接受。

  ② 据《元史》记载,元将石抹案只攻宋叙州(今四川宜宾市),宋将横截长江,元军不得渡,“案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破其军,夺其渡口,为浮桥以济师”。当时,生长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只会骑马,不会造船,每逢涉水,便以浑脱为船。那么,浑脱又是什么?叶子奇《草木子》谓:“北人杀小牛,自脊上开一孔,逐旋取去内头骨肉,外皮皆完。揉软用以盛乳酪酒湩,谓之浑脱。”浑脱就是小牛的皮。由于只在脊背上开一孔,其他地方仍旧完好,因而盛酒盛奶,都没有洒漏之虞。遇到渡河时,只须用嘴对准小孔吹气,等牛皮鼓胀后,用绳子紧扎小口,便是一只小船了。于是从那时起,就有了“吹牛皮”一语。刚开始,是仅就吹牛皮袋子而言。

【吹牛的诗词典故】相关文章:

反裘负刍诗词典故07-04

阿堵物的诗词典故03-21

羝羊触藩的诗词典故12-03

伯玉知非诗词典故08-18

寸木岑楼诗词典故07-04

炙手可热诗词典故04-18

戴盆望天诗词典故08-11

苌弘化碧的诗词典故10-11

山公倒载的诗词典故04-21

老骥伏枥的诗词典故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