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发踪指示的典故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用到过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都有哪些经典典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踪指示的典故,欢迎大家分享。
注音:
fā zōng zhǐ shì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刘邦起兵被封为沛公后,萧何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他帮助刘邦保存秦朝的各种文献档案,留守关中,为刘邦提供军粮和新兵,引荐大将韩信。在汉朝建立后刘邦论功行赏时,他评论萧何是发踪指示的猎人,功劳最大。
典故: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
释义:
踪:踪迹。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幕后指使。
结构:
连动式。
相近词:
幕后操纵、发踪指使。
同韵词:
誓无二志、眼中钉,肉中刺、拔赵帜立赤帜、黄天焦日、作张作致、殊形诡制、令月吉日、贯鱼成次、扶老挟稚、胁从罔治。
典故:
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犬追逐。语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秦朝末年,萧何对刘邦一直非常敬重。刘邦起义反秦,萧何一直跟随,为他出谋划策,管理军务。刘邦攻入咸阳后,萧何并没有去取秦朝仓库里的金钱财宝,而是首先取了秦朝的图书、档案等资料。这对刘邦最后夺取政权和胜利后制定一系列政策、法令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灭秦后的楚汉相争期间,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为大将军,自己则留守关中,为前方输送粮饷,支援作战。在刘邦屡屡失利的情况下,萧何仍然忠心耿耿,甚至把自己家族中凡能打仗的人全部送到了前方。公元前202年,刘邦论功封赏,封萧何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其他大臣不服气,说:“我们这些人披甲持枪,不避艰险,奋战沙场,或多或少都有攻城略地之功。而萧何没有上战场,只靠舞文弄墨和口舌之劳,所得封赏却在我们之上,是何道理?”刘邦反问道:“你们知道打猎吗?”大家回答:“知道。”刘邦又问:“你们知道猎犬吗?”大家又答:“知道。”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猎犬,而寻找、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让猎犬去追杀的,却是猎人。”
刘邦接着说:“在战争中,你们所起的作用就类似猎犬在打猎时所起的作用,而萧何所起的作用就类似猎人的作用。这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而且,你们这些人跟随我,大多数是独身一人,多的也不过两三人,而萧何整个家族中的几十人都跟随我。他的大功是怎么也不能忘记的啊!”大家听了,才不敢再说什么。
现“发踪指示”多用来比喻幕后操纵、指挥。
成语故事: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他从刘邦封为沛公以后就协助刘邦,处处与刘邦一致,成为刘邦的左膀右臂,萧何高瞻远瞩,在一次占领秦都咸阳时,看到秦保存的文献档案的重要性而保存下来,事实证明了萧何这一行为给刘邦带来了转机。
又因举荐韩信,而得到刘邦更加的信任。刘邦引兵东出,平定三秦,又与项羽争天下时,萧何均留守关中。萧何不仅把关中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为刘邦军队源源不断地供给军粮和新兵,确保了刘邦在一再军事失利之后仍能东山再起,并最终打败了项羽。
刘邦认为在打天下时萧何应居首功并准备奖赏于他,这引起了一些文官武将的反对,说萧何功劳不能与他们相比,一个是在前线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一个只不过在后方,能有多大功劳,实在相差太远。
刘邦听后,问手下的大臣们:“你们都打过猎吧?”群臣回答:“当然打过猎呀!”刘邦接着说:“打猎时,追杀野兽和兔子的,是猎狗,但发号施令的却是猎人。你们这些人,都只能追杀野兽和兔子,所以只能称是‘有功的猎狗’。萧何却与你们不一样,他能发出指示,指挥狗,因此他是‘有功的人’。”经过刘邦的解释,大臣们也就无话可说了。列侯受封完毕后,还要排定位次,不少人说:“平阳侯曹参身上受了70多处伤,攻城略池,功劳最大,他理所当然排第一。”此时,关内侯鄂千秋却站出来发表了不同意见:“大家刚才的议论是不对的,曹参将军虽然屡建军功,但都是一时一事。
汉楚相争,长达五年之久,我们曾多次打过败仗,丢掉了全部军队。多亏萧何丞相多次从关中发送新兵补充,而且往往是在我们最需军队的时候到达,才使汉军转危为安,绝处逢生,这是留传万世的大功劳。
曹参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的攻城略池,才有的功劳,他的只是一时一事之功,而萧丞相之功才是万世立功。
【发踪指示的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关于子产放生的典故04-17
历史典故《卖狗嫁女的典故》04-17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得陇望蜀的典故08-13
乐不思蜀的典故08-16
萧规曹随的典故08-12
吴牛喘月的典故07-26
倒霉的典故01-06
打尖的典故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