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山流水的文学典故

时间:2024-08-27 13:28:51 飞宇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山流水的文学典故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典故吧,从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典故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山流水的文学典故,欢迎阅读与收藏。

  典出《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有一次,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弹琴,琴声悠扬,传到了 很远的地方,这时,旁边来了一个人静静地 聆听琴声,当伯牙弹描绘高山的曲子时,那个人就说:“多好呀,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过了一会,伯牙又用琴声来表现流水,那个人又说道:“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滔滔的流水!”伯牙高兴地说:“这个人能够听懂我的琴声,他才是我的知音呀。”而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从此两个人成了很好的朋友。后来,伯牙听说钟子期死了,就将琴摔碎,认为世上没人能够听懂自己的琴声了,从此便不再弹琴了。

  后来,人们就用“高山流水”来比喻乐曲高妙,也用来比喻知己或知音。

  清朝袁于令在《西楼记·病晤》中用到:“清音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成语出处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cù)逢暴雨,正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列子·汤问》)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提炼出“高山流水”这个成语。

  成语寓意

  琴音好弹,知音难觅,这就是为什么在锺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不弹的缘故。人的行为在社会上是需要回应的。一个人弹琴弹得好,还得有人能够欣赏,如果没有人能够欣赏,则无异于对牛弹琴。人有时候确实是为别人而活着的,是为知己而活。

  知己,能互相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能明白对方每句话的含义;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他们无须花言巧语,也无须朝夕相处;他们不在乎对方的相貌,也不在乎对方的贫陋;他们从来都不刻意隐瞒自己,因为在知己面前自己无所遁形。在生活中,需要结交和珍惜这样理解、真诚、懂得欣赏、敢于担当的朋友。

【高山流水的文学典故】相关文章:

高山流水成语典故07-29

成语高山流水的典故12-01

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04-10

高山流水的成语典故是什么04-13

未雨绸缪的文学典故是什么11-23

高山流水10-09

高山流水09-21

高山流水造句05-27

高山流水成语01-12

高山流水说课稿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