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典故(精选6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典故吧,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你还记得哪些典故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胡服骑射典故,欢迎阅读与收藏。
胡服骑射典故 篇1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
【释义】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不要故步自封,应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
【历史典故】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国君,他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国君,面对周边的诸侯国日益强大,便考虑着赵国的发展前途。国家要强盛,就必须改革一番。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于是,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可是“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就遭到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接受变法。赵武灵王驳斥他们说:“德才皆备的人做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怎样去做。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的旧法。”赵武灵王抱着以胡制胡,将西北少数民族纳入赵国版图的决心,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拦,毅然颁布了“胡服骑射”的政令。赵武灵王号令全国着胡服,习骑射,并带头穿着胡服去会见群臣。胡服在赵国军队中装备齐全后,赵武灵王就开始训练将士,让他们学着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转战疆场,并结合围猎活动进行实战演习。
在赵武灵王的亲自教习下,国民的生产能力和军事能力大大提高,接连打败了临近的中山、东胡等国,向北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赵国日益壮大起来。
【成长心语】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被历代史学家传为佳话。其实,人的一生中,不论在任何领域,都会遇到各个领域的强者,面对这些强者,最重要的是“把起点放低”,取长补短,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有人觉得努力学习很苦,但当你看到自己的进步,理想逐渐实现的时候,即使再辛苦,心里面也会长存一分甘美,终生回味。
胡服骑射典故 篇2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现在胡服骑射这个建筑位于河北省东环路与邯大路圆盘处,就是来马台村东南处,附近村庄经济繁华,人们安居乐业,一天到晚都是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这个建筑屹立在一个大转盘中间,所有的车辆经过此处时都要绕过这个大转盘,这样防止发生车祸意外,它属于我们邯郸吉利的象征。
相传,邯郸市西的插箭岭就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训练士卒的场所。
战国时,今河套地区属赵之云中郡九原县地。杰出的社会改革家赵武灵王,曾一度君临北至阴山西达高阙塞的西北边疆地区。
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
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接触。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可是“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就遭到许多皇亲国戚,“华夏文明本位论者”的反对。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接受变法。赵武灵王驳斥他们说:“德才皆备的人做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怎样去做。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的旧法。” 赵武灵王抱着以胡制胡,将西北少数民族纳入赵国版图的决心,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拦,毅然发布了“胡服骑射”的政令。赵武灵王号令全国着胡服,习骑射,并带头穿着胡服去会见群臣。胡服在赵国军队中装备齐全后,赵武灵王就开始训练将士,让他们学着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转战疆场,并结合围猎活动进行实战演习。
公子成等人见赵武灵王动了真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在下面散布谣言说:“赵武灵王平素就看着我们不顺眼,这是故意做出来羞辱我们。”赵武灵王听到后,召集满朝文武大臣,当着他们的面用箭将门楼上的枕木射穿,并严厉地说:“有谁胆敢再说阻挠变法的话,我的箭就穿过他的胸膛!”公子成等人面面相觑,从此再也不敢妄发议论了。
在赵武灵王的亲自教习下,国民的生产能力和军事能力大大提高,在与北方民族及中原诸侯的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胡服骑射的第二年起,赵国的国力就逐渐强大起来。后来不但打败了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夺取林胡、楼烦之地,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并设置云中、雁门、代郡行政区,管辖范围达到今河套地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被历代史学家传为佳话。特别是赵武灵王以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在中原王朝把少数民族看作“异类”的政治背景下,在一片“攘夷”的声浪中,力排众议,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挠,坚决实行向夷狄学习的国策,表现了作为古代社会改革家的魄力和胆识。赵武灵王不愧是一位值得后人纪念和效法的杰出历史人物。
胡服骑射典故 篇3
合纵、连横,动荡不定。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决定进行军事改革,改穿胡服,学习骑射。
赵武灵王是一个眼光远、胆子大的君主。赵国的大臣楼缓、肥义、公子成,全是他的帮手。赵武灵王想改革军事已经想了很久。有一天,他对楼缓说:“咱们北边有燕国,东边有东胡,西边有林胡、楼烦、秦、韩等国,中间还有中山。四面八方全是敌人,什么是咱们的保障呢?自己要是不再发愤图强,随时都能给人家灭了。要发愤图强就得做好些事情。我打算先从改革服装着手,接着说可以改变打仗的方法。你瞧怎么样?”
楼缓说:“服装可怎么改呢?”
赵武灵王说:“咱们穿的衣服,袖子太长,腰太肥,领口太宽,下摆太大。穿着这种长袍大褂,做事多不方便。”楼缓把话接过去,说:“还费衣料。”
赵武灵王把袖子晃了晃,下摆兜了兜,说:“多费衣料倒在其次,穿上长袍大褂,不但做事不方便,而且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干起活儿来就迟慢。因此,也就减少了急起直追的精神。全国的人全都这样,国家哪儿强得起来?我打算仿照胡人(西北方的游牧和半游牧民族)的风俗,把大袖子的长袍改成小袖儿的短褂,腰里系一根皮带,脚上穿双皮靴。穿上这种衣服,做事方便,走路灵活。你再想大模大样、摇摇摆摆地走也就办不到了。”
楼缓听得很高兴地说:“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打起仗来灵便,是不是?”
赵武灵王说:“是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就是有马,只知道用马拉车,可不会骑着马打仗。我打算穿胡人那样的衣服,学习胡人那样骑马射箭。那可多么灵活!”
楼缓听得来劲,就去告诉肥义,肥义也很赞同。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楼缓和肥义,都穿着小袖子的短战衣出来。一般大臣们瞧见他们这个样子,吓了一跳,他们还以为赵武灵王跟那两位大臣犯了疯病呢。赵武灵王把改变服装的事宣布了。大臣们总觉得这太丢脸了。这不是把中原的文化、礼义都扔了吗?可是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不可。他拿种种理由把他那个最顽固的叔叔公子成说服了。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上了胡服,只好随着改了。
然后赵武灵王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全国的军队不分将军士兵,全部穿上了胡服。在民间,有的人起头觉得有点不像样,后来因为胡服比起以前的衣服实在方便得多,反倒时兴起来了。
赵武灵王第二件向胡人学习的事,就是骑马射箭。不到一年工夫,赵国大队的骑兵训练成了。军事改革后,赵武灵王亲自把临近的中山国从魏国接收过来,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的几个部族,接着打发使者去联络秦国、韩国、齐国、楚国。赵国就这么强大起来了。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不但中山、林胡、楼烦都已经收服了,还扩张势力,北边一直到代郡、雁门,西边到云中、九原,一下子增加了好些土地。
接着,赵武灵王打算到秦国去摸摸底。国内的事由谁管呢?他见小儿子很能干,就把太子废了,传位给小儿子,就是后来称为赵惠文王的,自己改称为主父。赵主父拜肥义为相国,李兑为太傅,公子成为司马,封大儿子为安阳君。国内的政权布置妥当之后,他要动身去考察秦国的地理形势,还要去侦察一下如今在位的秦王,看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
赵主父打扮成个使臣,自称为“赵招”,带了几十个手下人,上秦国去访问,沿路察看山水要道,画成地图。他到了秦都咸阳,以使臣的身份见了秦昭襄王,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王传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问他:“你们的国君老了吗?”他回答说:“还正在壮年。”秦昭襄王就问:“那为什么要传位呢?”他回答说:“我们的国君叫太子先练习练习。国家大权可仍然在主父手里。”
秦昭襄王跟这位“使臣赵招”瞎聊天。他说:“你们怕不怕秦国?”“使臣赵招”说:“怕!要是不怕,就用不着改革服装,练习骑马射箭了。好在如今敝国的骑兵比起早先来增加了十多倍,大约能够跟贵国结交了吧!”秦昭襄王听了这话,还挺尊敬他。“使臣赵招”辞别了秦王,回到驿馆里去了。
当天晚上,秦昭襄王想起赵国使臣的谈话,又文雅、又强硬,态度又尊严、又温和,倒是个人才。他还想跟他谈谈。第二天,秦昭襄王派人去请他。“使臣赵招”的手下人说:“使臣病了,过几天再去朝见大王吧。”就这么又过了几天,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请赵国使臣,一定要他去。可是“使臣赵招”不见了,他的随从人员也不见了,使馆里只留下一个人,自称是赵国的使臣赵招。
秦昭襄王的手下人就把他带到秦昭襄王跟前。秦昭襄王问他:“你既是使臣赵招,那么上次见我的那个使臣又是谁呢?”
真赵招说:“是我们的主父。他想见一见大王,特意打扮成使臣。他嘱咐我留在这儿给大王赔罪。”
秦昭襄王咬牙切齿地说:“赵主父骗了我!”立刻叫大将白起带领三千精兵,连夜追上去。他们追到函谷关,守关的将士说:“赵国的使臣已经出关三天了。”泾阳君白跑一趟,只好回去向秦王报告。秦昭襄王没有办法,索性大方点儿,把那个真赵招也放回去了。
赵国的改革,也增强了合纵国的力量,对秦国也是一种威慑(shè)。
胡服骑射典故 篇4
当楚国正在遭到秦国欺负的时候,北方的赵国倒在发奋图强。赵国的国君武灵王,眼光远,胆子大,想方设法要把国家改革一番。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古部落名)。我们要不发奋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了。要发奋图强,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们看怎么样?”
楼缓听了很赞成,说:“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了,是不是?”
赵武灵王说:“对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马拉车,但是不会骑马打仗。我打算学胡人的穿着,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
这个议论一传开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对。赵武灵王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可是大家反对,怎么办。”
肥义说:“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
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首先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吓了一跳。赵武灵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可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不愿这样办。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
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就亲自上门找公子成,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无限之狂战士信条
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
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得多。
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还扩大了好多土地。赵武灵王就打算同秦国比个高低啦。
赵武灵王经常带兵在外打仗,把国内的事交给儿子管。公元前299年,他正式传位给儿子,就是赵惠文王。武灵王自己改称主父(意思是国君的父亲)。
赵主父为了要打败秦国,把国内的事安排好以后,决心亲自到秦国去考察一番地形,并且观察一下秦昭襄王的为人。
他打扮成赵国的一名使臣,带着几个手下人,上秦国去。
到了咸阳,赵主父以使臣的身份拜见秦昭襄王,还向他报告了赵武灵王传位的事情。
秦昭襄王接见了那个假“使臣”后,觉得那个“使臣”的态度举止,既大方,又威严,不像个普通人,心里有点犯疑。过了几天,秦昭襄王又派人去请他,发现那个“使臣”已经不告而别了。客馆里留着一个赵国来的手下人。秦昭襄王把他找来一问,才知道他接见的原来就是有名的赵主父。秦昭襄王大吃一惊,立刻叫大将白起带领精兵,连夜追赶。追兵到函谷关,赵主父已经出关三天了。
胡服骑射典故 篇5
赵国从赵襄子建国以后,一度是个强国,后来渐渐衰落下来。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国势更是一天不如一天。秦国几次来侵犯,占领了赵国不少地方,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林胡等经常来骚扰边境,就连中山那样的小国也仗着齐国的支持不断来欺侮赵国。赵武灵王是个有志气的人,他看到国势这样衰微,受人欺侮,决心要改变落后挨打的状态。他一掌权,就注意重用像肥义、楼缓那样有经验的大臣,请他们出谋划策;同时军事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在边境常山一带修筑燎望台,随时观察齐国和中山国军队的动向。后来,他在战争实践中,越来越感到,必须在服装和打仗方法上加以改革,就是改穿胡服,学会骑马射箭,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以适应当时战争的需要。但是他知道,这种改革必定会遇到阻力,所以考虑了好久还下不了决心。
一天,赵武灵王率领群臣巡视西北一带边疆。他们走上一座叫黄华的山顶,往下一望,只见滔滔黄河从山一万流过,周围群山起伏,气象万干。武灵王看到这壮丽河山,回顾国家衰弱的现状,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站在他身边的大臣肥义和楼缓问他为什么感叹,他说:“你们看,咱们赵国北边是燕国、胡人,西边是楼烦、秦国,东边是齐国、中山,处在强敌的包围当中,咱们怎样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呢?”肥义说:“胡人、中山是咱们的心腹之患,不制服他们就不可能对付强大的秦国。”楼缓也说:“是呀,尤其是胡人,经常来骚扰边境,得想办法打败他们。”武灵王问:“有什么好办法呢?”这一问,两位大臣竟然一时回答不上来。武灵王说:“我看得向胡人学习,改穿胡服,骑马射箭。”两人大吃一惊:“什么,学习胡人?”武灵王不慌不忙地把他打算学习胡人的意见说了一遍。原来,当时汉人穿的是一种衣袖又长又大的袍子,穿上以
后很不灵便;打仗用的是战车,也非常笨重。而胡人呢,穿的是窄袖短衣,打仗的时候骑马射箭,十分轻快敏捷。赵国军队同胡人打仗,常常就为这个吃了大亏。最后,他说:“如果我们不学胡人的长处,就别想制服胡人!”肥义、楼缓听他说得很有一道理,都说“好”。于是赵武灵王决定先改革服装,一律改穿胡服。并且带头示范,君臣三人首先穿戴起来。
没想到,当他们三个人穿着胡人衣服在群臣面前出现的时候,就像水滴掉进了油锅,马上炸开了。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一片混乱。有的说:“中原国君竟然穿起胡服来了,成何体统!”有的埋怨肥义和楼缓,为什么不制止国君的非礼行为,反而推波助澜,自己也穿戴起来?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更是气得脸白胡子翘,一赌气,干脆托病不上朝了。
下了朝,大王就找肥义、楼缓来商量,他说:“进行一项新的改革,往往要遭到众人的反对,这些我是估计到的。可没想到刚试了一下,就碰到这么大的阻力;往后骑马射箭的事一宣布,不要翻了天啊!”肥义看到武灵王面有优色,就说:“办什么事情都不能患得患失,犹豫不决,否则,就不会取得成功。大王,您可不要动摇啊!”“我倒没动摇,胡人衣服的好处我是看准了,我怕的是招来天下人的耻笑,那滋味可不大好受。”大王说罢,苦笑了一声。楼缓说:“只要我们做得对,就不怕人家嘲笑。改革以后,国家强大起来,那些现在反对我们改革的人就会心悦诚服的。”武灵王一听,说:“对,我一定坚决干下去。”肥义又提醒他,要争取大臣们的'支持,特别是像公子成这样的老臣,他在朝廷中很有影响。武灵王点点头,说:“对,我准备找他谈谈,相信他是能识大体的。”
这一天,公子成正在家里生闷气,武灵王来了。公子成一看他那身打扮,就憋了一肚子气,冷冷地说:“我赵家迎候华夏的国君、中原的使节,不接待夷狄。请您换去胡服,我再拜见。”武灵王脸一板,说:“一家要听父亲的,一国要听君主的,这规矩您不是不知道。我穿胡服,您作为臣子应该效法,以便在全国推广,为什么领头作对?"公子成没被唬住,反而倚老卖老地说:“国家大事固然要听您的;在家里,我是您叔叔,您也要听听我的话呀!想我中原国家,是文化发源之地,礼义之邦,那些未开化的夷狄正待我们去开化。可您本末倒置,反而向他们学习起来,把祖训、传统置之不顾,我身为老臣,能跟着您胡来吗?”武灵王并不生气,把学习胡服骑射的好处和必要性细细地说了一遍,最后说:“我提倡胡服骑射,就是要提高军队战斗力,使国家强盛起来,防备来犯的敌人。可是您拘泥于陈腐的偏见,反对改革,忘掉了国家的危难。这种态度,难道就是您给我们晚辈做出的榜样吗?”一席话,终于把公子成说服了。
第二天,武灵王召集群臣集会,正式颁布了全国上下一律穿胡服、兵士学习骑马射箭的命令。公子成也现身说法,自己穿上
了胡人的衣服,讲起了胡服骑射的好处。大家一看国君的决心很大,又看这几个人穿起胡服,行动确实干净利索,都表示拥护。
当胡服在赵国军队中蔚然成风的时候,武灵王就开始训练将士,让他们学着胡人的样子,骑马射箭,驰骋疆场,还经常打着
游猎的旗号进行军事演习。不出一年,一支精锐的轻骑部队训练出来了。于是武灵王发动了讨伐中山国的战争,用了四五年的工夫,就占领了中山国大部分领土,一直打到距离中山国都城只有八十里的地方,吓得中山国君赶忙逃到齐国去避难。赵国从此国威大振,不要说中原各国,就是强大的秦国也不得不把赵国另眼看待了。
武灵王并不满足于这些胜利,为了对付秦国的威胁,他把国内的事交给小儿子去管理,就是惠文王,让肥义、李兑、公子成
这些大臣去辅佐他,好让惠文王早些得到执政的经验。自己做主父,也就是太上皇,主要考虑国家的长远大计,并且决定亲自到秦国去了解情况,以便制订对付秦国的策略。
他装成是赵国的使者赵招,去向秦王递交新王登基的国书,一路上他叫人详细描画了秦国的山川地形。到了咸阳,晋见秦王,秦王间他:“贵国国君岁数并不太大呀?”回答说:“是啊,还不到四十岁,正当壮年。”“为什么要传位给儿子呢?”“我们大王认为,各国继位的君主,长期当太子,大多不懂政事,缺少执政的经验;大王想让太子早点上来锻炼锻炼。我们大王虽然退一了位,可还是主父,国家大事还是由他来拿主意的。”秦王.又问:“贵国也怕我们秦国吗?”回答说:“要是不怕秦国,也就不提倡胡服骑射了。不过,如今经过改革,兵强马壮,已非过去可比,或许跟贵国可以平起平坐,互相交好了吧?”“那当然,当然。”送走了这位使者,秦王心里可嘀咕开了;这位使者不卑不亢,很有见地,是个人才,
应该设法把他留下来;实在不行,也要从他嘴里仔细摸摸赵国的虚实。第二天,秦王约赵国使者会晤,得到回话说使者病了。等了好几天,赵国使者也没来,秦王急了,派人把他拉了来,一见拉来的人并不是上次交谈的使者,就问:“你是谁?”“赵招。”“什么?你是赵招?那么上次来的人是谁?’’“那是我们的主父。实不相瞒,主父想了解一下大王的为人,所以冒我的名,充当赵使。跟大王谈过话以后,他就走了,特地留下我来向您道歉。”秦王气得干瞪眼,忙命人去追。这时候,武灵王离开秦国已经好几天了。秦王后悔莫及,心里明白,主父是摸底来了,就下令严守边境,提防赵国前来侵犯。
其实,赵武灵王知道眼下赵国还不是秦国的对手,也不敢轻举妄动。通过这次考察,他看清楚了秦国一时并没有攻赵的打算,就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向西北方向发展。他带领军队从代邑出发,于周叔王十八年(公元前297年)灭了楼烦。过了两年,又联合齐燕两国,最后灭了中山。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在原来的“三晋”中,赵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胡服骑射典故 篇6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纷纷通过变革实现国家的强盛,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显着,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后世军事上的影响也是相当显着的。
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继位时年仅十二岁,而此时的赵国可谓是四面环敌,中间还有一个中山国横插在赵国领土中央,使得赵国不得不分裂为以邯郸为中心和以代郡为中心的两大块。中山国算得上是赵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了。赵国想要在诸侯各国中有所作为,灭掉中山国是必要之举。
经过多年的准备,赵国终于争得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外部环境。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亲率大军进攻中山,燕国也趁机攻打中山国,可是就在两个大国同时进攻的情况下,中山国竟然取得了胜利,这次战争引发了赵武灵王的改革。
经过反复的思考,赵武灵王发现赵国士兵身上的一些缺点。原来将士们都穿着长袍大袖,外面又裹着厚厚的铠甲,行动很不方便,而且这种装束穿戴起来十分麻烦,一旦此时受到敌人袭击,赵军就只能弃甲而逃了。
赵武灵王发现居住在赵国北面的胡人装束却十分简单轻便。他们大多穿着紧身短衣,长裤,行动起来十分方便。赵武灵王由此想到,如果让中原的将士也穿上这样的服装,再加上中原严格的军事组织,岂不是大大提高本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吗?
于是赵武灵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臣楼缓,楼缓十分赞成。可是这些想法传到别的大臣耳朵里,很多人都表示不能接受。之后赵武灵王又向相国肥义请教,询问这件事是否可行。肥义对此也十分赞同,并鼓励赵武灵王不要受到那些反对意见的影响。只要自己觉得正确,对国家有利,就要大胆地去施行。肥义的一番话,坚定了赵武灵王的决心,他随即找来一套胡服穿上,并发誓要灭掉中山国。
可是赵武灵王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朝中重臣公子成的反对,公子成认为如果赵国穿上胡服,不仅有失脸面,而且会被诸侯各国耻笑。公子成此时装病不上朝,于是赵武灵王亲自去他家里劝说。他向其介绍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到最后终于说服了公子成。第二天,公子成穿着胡服来上朝,别的大臣见状也纷纷效仿。于是赵武灵王向全国颁发“胡服令”,号召民众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技术。
“胡服令”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一些名门贵族坚决抵制,他们攻击赵武灵王学习蛮夷,根本不像个君王。赵武灵王就一边安抚,一边用刑罚威吓,这样才使得胡服在全国得到了推广。紧接着,赵武灵王开始广泛地招募能骑善射之士,很多少数民族的骑士也来投靠赵国,赵军上下开始学习起了骑射技术。不到一年的时间,赵武灵王就训练出了一队训练有素的骑兵,从而取代了赵国的兵车。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亲率新组建的骑兵队伍,再一次攻打中山国。这一次赵军的战况非常乐观,他们很快袭取了中山国的宁蔑,然后移兵北上,大破林胡和楼烦诸部落,使得他们被迫北迁,成为赵国的属国。赵武灵王的胡服改革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下一步他的目标就是中山国了。
在攻打中山国之前,赵武灵王派人出使诸侯各国,而且调集兵力严守边境,以防敌人偷袭。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开始向中山国进攻。上次的失败让赵武灵王增长了不少经验,这一次赵军来势汹汹,很快便占领了中山国的大片领土。最后中山国被迫言和,答应割让南部四邑,至此三分之一的领土划到了赵国的版图上。之后赵国分为五次攻打中山国,每次都以割地告终,最后整个中山国领土都划到了赵国境内,赵武灵王终于实现自己的誓言,将中山国消灭了。从此赵国南北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专心对外了。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不懂得变通便永远没有进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不仅增强了赵国的国力,而且对后世军事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改变了中原各国的军事作战方式,从此战车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作战方式被骑兵取代。此后赵国名将辈出,成为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大国。
【胡服骑射典故】相关文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历史典故04-17
历史典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04-17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典故08-17
胡服骑射的故事01-28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01-09
胡服骑射成语故事06-10
历史典故关于子产放生的典故04-17
历史典故《卖狗嫁女的典故》04-17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