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过年的风俗
导语:逛花市,行花街这个是广东的传统习俗哦~~春节逛花市的风俗,据说在中国唯广州独有,花市,老广州叫“花街”,粤语说“唔行花街唔算过年”,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广东人过年的风俗,欢迎借鉴!
广东人过年的风俗 1
春节(SpringFestival)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三十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广东也和全国一样,开始了春节的准备,但是广东的春节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从年前腊月廿三的灶神上天开始,直至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夜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腊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然后整修房屋,购置新家具、新用品,添制新衣,购买与制作过年食品等。旧时初一,清晨有乞丐或孩子作“派财神”之俗。他们用小红纸写上“财神”二字,在各家门口高叫“财神到”,主家闻声开门接过小红纸“财神”,回以“利市”一封。
旧俗年初一那天,家人吃过早餐,开始行贺岁礼。晚辈向长辈道贺,然后平辈间互相作揖道喜。行礼时,互相要说些吉利的祝词,礼毕,长者向少者赏赐红包利市。接着出门拜年,从亲到疏,拜年时要携带自家制作的煎堆、油角,水果等作为见面礼。
【风俗习惯】
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4、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远的地方。
5、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
7、正月初7吃7样菜,然后初7,20要全家出去玩。
8、12点,要在家里守岁。
9、广东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广东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广东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广东人对花情有独钟,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井,过年都要买桃花等老几样,再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
10、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色。广东醒狮舞起源佛山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沿街起舞,逐家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借此活动希望狮子能把好运带到家里。其次是舞龙,广东的龙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态,不同的龙舞,寄托着人们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春节是喜庆之日,耍舞的多是热烈奔放的彩龙、金龙和纱龙之类,白天舞布龙,晚上耍龙灯。至于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传统文化
【广东人的禁忌和习惯】
按照“老广们”的旧习俗,农历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怕洗走财气;年初二是开年,自除夕年夜饭后,到今天才能动荤;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着车公诞、人日等等有说不完的讲究。还有,过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音“鞋”同“唉”;买书更不行了,书发音同“输”,怕这一年都“输、输”声,更是大忌。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于谈吉利语,不说丧气话。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声“岁岁(谐碎)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过年的饮食】
煎堆是家家必备的。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色即可。现在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会放馅的也有。另外,还有油角,其中又有软角、脆角、酥角之分。
春节还必备瓜子,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类则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笼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开口的竹笼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糕,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年食萝卜糕,是寓意招财进宝。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言称“荸荠作“马蹄”,过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的寓意。
广东地区新春美食品种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赋予美好的名称,使人乐意享用。如发菜炆猪手称“发财就手”,发菜炆蚝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舌(广州人称猪利)叫“一本万利”,炒鲜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金钱”,鱼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还有各种鸡类制品,美其名曰“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鸡是新春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所谓“无鸡不成宴”
嘛,还有烧猪肉,除婚嫁中象征贞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一午饭时,还必备一味素菜,俗称“罗汉斋”,用绍菜、木耳、粉丝、虾米配制,亦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
西江水上人家春节风俗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
“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节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广东人过年的风俗 2
逗利是
拿红包相信是每个小朋友春节最期待的一件事,春节派红包也是各个地方春节的必备环节,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辟邪求吉。在广州,压岁钱叫做“利是”,在潮汕地区则叫做“压腰钱”或“压肚腰”。
“逗利是”是广东话中的口语说法,即“讨要红包”的意思。“利是”谐音“利事/利市”,取其大吉大利、好运连连之意。从初一到十五,不仅小孩可以向长辈“逗利是”,同辈之间也兴“派利是”,结婚的要向没结婚的同辈派发“利是”。
逛花市
“年三十晚行花街,行过花街先过年”,广州春节必备的的行花市。赏花、品花、买花,人人都会买上几颗年花回家。广东人最喜欢年花就是年桔、桃花、蝴蝶兰、代代果、富贵籽、水仙花、百合等等,寓意都非常吉祥。
今年,为了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农业君倡议大家来“网上花市”逛逛,可以关注“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优农云展”“云上农交会”等微信小程序和平台,线上逛花市,一键下单购买年货。
观音开库
农历正月二十六,是佛山南海西樵山、东莞观音山延续上千年的"观音借库"的日子。每逢春节,来自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台地区的众多信众都会前来观音山登高祈福,向观音菩萨借库求财,祈求新年平安吉祥,财运亨通。
正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观音山观音开库一般会设定个时间段,而观音还库是在翌年正月二十六日前回到所借之地,履行先前许下的诺言。
年例
年例是盛行于粤西地区的一个独特的贺岁节日,也叫年宵,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其初十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
在湛江人眼中,过年例非常隆重。年例基本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联合一起举行。年例以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等形式为主,其间,各村轮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穿插各种民间艺术展演,如人龙舞、傩舞、飘色、上刀山、过火塘等,令人目不暇接。
七样羹
“七样羹”又叫“七样菜”,是潮汕、闽南地区春节时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食俗,是在正月初七将7个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一锅吃。一般为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兰,寓意着合家平安(厚菜)、大发财(大芥菜)、春来发芽(春菜)、勤劳致富(芹菜)、飞龙在天(飞龙菜/菠菜)、聪敏精算(葱蒜)、长长久久(韭菜)。
洗柚叶澡
以前,广州人和客家人在春节除夕这天,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穷气""衰气"和污秽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
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
迎老爷
“老爷”是所有各类神的统称。迎老爷的具体时间,是根据各乡村供奉的老爷种类而定,一般从正月初四部分老爷回人间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前后达到高峰期,甚至到农历二月初,“拜老爷”及“营老爷”活动在潮汕地区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潮汕民俗文化,形成了当地的特殊节日,民间地位超过一般意义的春节。故潮汕有“营神正、二月”的俗谚。
至于"拜老爷",潮汕地区祭祀的神灵很多,会从年三十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不管是“拜老爷”还是“迎老爷”,潮汕人民都是为了祈祷家人可以健康幸福、万事顺利。
大桔拜年+赏安仔灯
潮州有“新年赠桔,大吉大利”的说法,初一要带上“大桔”去拜年。潮汕各地还会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皮影戏,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走访各个村镇进行表演、拜年。
而在古城揭阳,“安仔灯”则是用泥捏成玩偶一样的小人形再穿上用布料剪成的衣服摆放在灯橱里,组成一幅幅充满故事色彩的屏灯,每年元宵节前,在“门楼郑”摆安仔灯已经成为揭阳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民俗。据说这一习俗起于明朝,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别样客家风情年
梅州客家人多,非常推崇“百节年为首”,将春节视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庆。“冬至”一到即开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户户开始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喜滋滋迎新年。当地的过年习俗,祭灶、守岁、开大门、吃岁饭、出年界等等,花样不一而足。
跳长鼓舞+赏鹰嘴桃花
春节期间的粤北连州街头,随处可见盛装打扮的瑶族同胞,尤其是戴着精致头饰的瑶族姑娘,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每年的春节期间,古城连州都笼罩在一片春意盎然中——鹰嘴桃花次第开放,赏桃花、看石花、体验瑶族风情,不亦乐乎。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龙潭瑶族长鼓舞是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游客可在此欣赏到长鼓舞、舂米舞、布袋木狮舞等多种瑶族特色舞蹈。冬季的连州菜心、腊味也是有口皆碑,不可不试。
【广东人过年的风俗】相关文章:
安阳过年风俗04-26
过年的风俗大全04-26
梧州过年风俗04-26
菏泽过年风俗04-26
成都过年风俗04-26
河南过年风俗04-26
泰国过年风俗04-26
湖南过年的风俗04-26
宁波过年风俗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