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病入膏肓的成语典故

时间:2022-01-14 17:09:21 语文百科 我要投稿

关于病入膏肓的成语典故

  病入膏肓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 无可挽回的地步。你知道关于成语的典故具体有哪些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病入膏肓的典故,供大家参考。

  病入膏肓的成语典故 篇1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至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的成语典故 篇2

  晋成公八年时,晋景公杀了赵同、赵括。

  两年后,晋景公梦见一厉鬼,披散的头发一直垂地,捶胸顿足,厉声骂道:“你杀我子孙,不仁不义。我已向天帝诉冤!”说罢,厉鬼毁坏大门和正门而入,就向景公掐扑过来,景公大惧,往内宫奔逃,厉鬼又破户追入内室,景公甚感恐怖,呼叫而醒。

  醒后,晋景公即召见桑田的一位巫人,巫人所卜和景公的梦境完全相同,景公惊惧地问道:“那怎么办才好 ”巫人说:“不得吃新麦。”

  巫人去后,景公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就遣人往秦国求医。秦桓公派遣医缓来晋为景公治病。秦医未到时,景公梦见疾病化为两个童子,其中一个童子说:“医缓医术高超,他来治病,恐怕会伤害到我们,我们逃到何处才安全呢 ”另一童子回答说:“我们躲避在肓(膈)之上,膏(心)之下,即使有良医,又怎能奈何我们 ”

  等到医缓到来,给景公诊病后说:“这病已不可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力也不能到达此处,实在不可治了。”想到医缓的诊断与梦境相符,景公叹道:“你真是良医!” 于是厚礼送医缓回秦国。

  到了六月丙午日时,景公忽然想吃新麦,命令农户献麦,并吩咐煮好麦粥。景公忽然想起巫人的话,立刻召他入宫,指着麦粥对巫人说:“你说寡人吃不到新麦,你看这是什么 ”并喝令左右将巫人推出斩首。景公刚吃了麦粥,顿觉腹胀,急急起身如厕。没想到,景公竟然跌入厕内,陷于粪池中而死。

  成语“病入膏肓”形容病重无法治好,也比喻事态已经严重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病入膏肓的成语典故 篇3

  古人认为在心之下有小块脂肪叫膏,膈之上有一片薄膜叫肓,认为膏肓之间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现代医学认为“膏肓”就是指心脏,“病入膏肓”即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症。典出《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这个典故说的是: 春秋时代,晋国国君晋景公梦见大鬼,吓得生重病,便派人去秦国请医生。秦桓公就派了著名的医生缓前去为景公治病。这时,晋景公又梦见两个小孩子在说话。一个说:“缓的确是个好医生,恐怕要伤害我们,而我们又往哪里逃呢?”另一个说:“我们就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那他就没办法了。”缓到了晋国,给晋景公诊脉后,沉思半晌,对他说:“这病没法治了,它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用灸攻,攻不到;用针刺,刺不到;吃药更不行,实在无能为力了!”晋景公联想到梦中所见,很佩服缓的诊断。

  “病入膏肓”即由这一典故而来,指病势严重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亦比喻事情严重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又因晋景公病中梦见两个孩童,古称“竖子”,后人因此把生病也称作“二竖为虐”。

【关于病入膏肓的成语典故】相关文章:

关于成语典故10-11

关于马的成语典故11-29

肝脑涂地成语的典故-成语典故素材12-24

成语典故12-27

成语典故05-22

不贪为宝的成语典故01-04

李郭仙舟的成语典故12-17

成语南辕北辙的典故11-23

有关成语的典故05-31

关于成语的典故(精选11篇)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