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这让我对原本感觉缺乏感觉的生活,又萌生了一丝希望。
或许擦亮眼睛,仔细找,感动还是能找到的,特别是我们还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领。则像一股细细的沙,慢慢流进心里,一点一点填补了石头的缝隙,同时带来一份柔润,抹平石头的棱棱角角。
作者马丽娟老师:中国第一批接受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李跃儿芭学园资深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形成本书。
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去读这本书: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
在书中马老师给出了答案:
马老师的答案:
幸福对于有的人来说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里玩一上午;能滚着一个破旧的轮胎在院子里撒欢似的跑上几圈;能七扭八扭地缝一个布包包;能将豆沙酱包在面团里放进烤箱;能拿个大瓢给菜地浇水,给羊洗澡……
我的理解: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 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前几天,随手在书架上拿起一本《早期教育》的书读了起来,这本书是2008年2月份出版的,当仔细地阅读书的封面后,我开始对此书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特别是翻开书的首页,我被《我们的孩子离传统游戏有多远》这篇文章所吸引,读完后更是有很多的感触及印象!此篇文章是一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张金梅老师所写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作者曾在美国歇根大学附近的一家中国餐馆(名叫“家乡”饭店)吃饭时,偶然看到一家华侨人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吃饭,奇怪的是4个大人坐一桌;小孩子则坐在另外一桌上,并且这4个孩子中最大的年龄似乎不超过一年级,而最小的也许刚上幼儿园,同时吃饭期间孩子们一桌非常的安静,没有任何人叫自己的爸爸、妈妈帮忙吃饭或是边打闹、嬉笑边吃饭等。接着饭后4个孩子有序地离开饭桌,在一旁完玩起了游戏,吃惊的是他们玩的游戏,居然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明间游戏“上山坎柴,下山休息”,看到这里作者深深地被触动,奇怪为什么这些华侨小朋友会玩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游戏呢?同时对比我们现在中国生活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可曾知道多少、接触过多少我们本国留传下来的民间游戏呢?
读到这里时,我的感触颇深。回想一下自己小的时候玩过的民间游戏,有: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打沙包等这些游戏,虽然当时没有现在科技那么发达,玩具特别少,但当时“玩”的非常的开心、快乐,纯粹陶醉在游戏间。而看看现在的孩子们所谓的游戏,玩又是怎么样的?只要能待在游乐园玩玩具、在家里打电动、玩高级的电动汽车、芭比娃娃等,就非常的开心了,甚至不少的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宠爱自己的孩子,花很多的金钱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如:跳舞、唱歌、弹琴、练书法、学画画等)想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开心,从而提高技能。但是这样的方法有多少孩子会觉得自己的童年过的很开心的,技能的学习与童年的游戏难道能完全相同吗?虽说现在在倡导“一切从娃娃抓起”,但家长们有没有认真地想到过,孩子总归是孩子,为了成才而侵蚀掉孩子的愉快童年时间。
我觉得,要给幼儿创造更多自我空间和其游戏空间,因为民间游戏的选材简单实用,可以就地解决,不需要太大的消费,因此要充分挖掘传统民间游戏,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以自身做起,来带动、宣传更多的中国人参与、学习,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以“玩”和“学”两方面结合,提高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拥有来自人类文明原本真正属于孩子们的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