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又送走了一届学生,高考下来,语文成绩不错,最后我高兴的感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平时改卷时我这两个班的学生在作文上就略胜一筹,高考下来,果真不出所料,于是静下心来我总结反思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识到位,提高写作兴趣
学生一进校,我给高一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可以叫“介绍课,准备课就是给学生介绍一下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的不同,其实高中语文更可以把它叫做“大语文”,为什么叫做“大”,因为它涉及到的面比较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在课外。另外,得重点介绍一下高中语文的“半壁江山”____作文,这是高考的重头戏,所以得把它重视了,写好了。这样在高中的第一堂语文课上就要让学生认识到位,并对语文对写作产生一定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激发,一方面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正规的作文竞赛,每月出一期手抄报,每学期出一期班刊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行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可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的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二.循序渐进,逐一练习
要让学生在高一高二的时候从记叙文开始逐一练习各种文体,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二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其次练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能力的差异,实质上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能力的强化并非是学生个体之间的聪明与笨拙,相反,脑子灵活的学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好的文章必然出自勤于思考,奋发向上,对生活感悟力强的学生之手。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生活,分清是非曲直。
下笔千言,源于思考。下笔之前,学生要学会准确审题,找到最恰当的立意和中心,之后就得寻找素材,构思文章的整体布局。作文写作不要重复,不要老踩着别人的或自己的脚印去走:走自己的路,不要老踩一个脚印。好文章因为它有了鲜明的个性具有了创新而显得更具有意义和价值。应该知道,写作是综合素质的发挥,不是机械化的模仿,更不是生搬硬套各种规则和教条。
还得练学生的卷面和书写。高一的学生总是字迹潦草,卷面太差,甚至连最起码的段落和标点符号都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得严把他们的卷面关,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卷面的重要,在每次作文甚至平时的作业中都要注意书写,规范卷面,正所谓:你可以写得不漂亮,但你不可以写得不认真。还得告诉学生恰当分段,自然而然的分段,而不要总是三段论,一段论,八股文等。也不要全篇文章都只会用点号,得学会分清和使用各种标点符号。总之,训练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是任重道远的,但我们一定要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海量阅读,不懈积累
正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是的,素材的积累和文章的关系就像泉源和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绝。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中也再一次提出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积累。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
由此看来,在作文教学上,就得明确地告诉学生,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即必须积累素材。而素材的积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积累作文素材从观察生活点滴开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无材可写的根源在于不善于观察。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生活,做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引路人。在作文指导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让他们学会思考,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事哪些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哪些人、事、物可以忽略不计,哪些细节可以发掘出深层涵义。告诉学生,我们课内课外的点点滴滴都要关注,都要思考我可以用于相关的一些什么样的作文话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用它。其次,得阅读,大量阅读,甚至海量阅读,我们积累的素材不仅可以来源于我们的课本,更多的是来源于课外的许多书刊杂志。看课外书时不要走马观花,只满足一时的兴趣和愉悦,要深入仔细的读,带着思考和记录的读,把阅读过程中觉得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摘录下来,并利用课外或早自习的时间放声朗读,久而久之,积累多了,朗读多了,作文时好的语言就会性手拈来,就会觉得有下笔千言,文如泉涌的美好感觉。
在改革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总结,最后认识到:
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否则便会放而难收,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备课必须加倍的下功夫,各种体裁的文章要把握好。每一篇作文的写法都要胸有成竹,在作文教学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事先估计到,以便正确引导,及时给予恰当的点拨。必要时还应“下水”示范,不能光“纸上谈兵”。
其次、要切实创造平等、民主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对他们不准确的见解不能讽刺、挖苦,应以平等的态度与他们探讨,恰到好处地启发指导。
再次、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推进。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有计划地让各类学生说文、评文、批文时,都有机会表现自己,都有机会提高自己。
最后、在时间上作些调整,集中四课时进行连堂教学,两课时说写,两课时评改,使说、写、评改不脱节。批改用两课时,一节学生批改,一节教师讲评总结。
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让新世纪的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有所提高,既要与时俱进,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中学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或框架,也要扎扎实实推荐、介绍管用有效的作文实践范例及操作方案,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学习语文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考点包括字词句、阅读、鉴赏、背诵、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对于你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情况,建议你善用笔记本记下学习心得和学习要点,多积累多记忆必然有突破。 字词的话要多积累,建议用一个笔记本把一些容易弄错的字词抄写下来反复看。笔记本上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不同的内容,看起来会更舒服。 阅读的话要多做题,现代文阅读讲究的是方法,做题时注重思考,可以把每次做题的心得记下来。古文阅读讲究的是积累,多做题多记忆,有了语感就很容易了,一些古文当中重要的词汇和句型也可以积累到笔记本上。课文当中对某一词汇或句型的相同用法都可以抄录下来。 诗词鉴赏可以去找本专项的辅导书,把诗词当中常用的手法记牢,而且看这样的书对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古文功底也是有帮助的。
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章一定要背诵,其中容易写错的字要多留意,考试千万别因为错别字丢分。 考场作文的话一般来说但求稳定,学习之余多积累些古诗词、名人名言、哲理小故事,也可以去看看一些世界名著的内容简介,用在作文当中可以给人一种你博览了群书的感觉,写作时注意文章结构,最可靠的文章结构就是:优美的开头+哲理小故事+精辟分析+哲理小故事+大段的排比煽情+精辟优美而简短的结尾。 高考作文考的主要是表达能力,是有捷径可走的,另外考场作文卷面整洁很重要,字要尽量写好,最重要的是卷面干净整洁看上去舒适。 对于学习一定要有信心,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要有杂念,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一定会成功。 我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刚进高三的时候还是年级倒数几名,按理说是只能考个很一般的大专的.水平,但经过一年的努力考上了一本,他的数学英语一直没有太大的突破,而他的语文就是通过一年努力在高考拿到了130多而且他的作文水平还一直很一般,他就是注重积累,做了很多题而且很注重思考。所以提高语文其实很容易,关键是要心无杂念地去做,永远不要觉得学习语文有多辛苦有多枯燥,要把这些杂念全抛开,必然会很容易进入状态。
我觉得作文水平的提高要做到仔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不掌握“观察”这把开门的金钥匙,作文的“铁门”是坚决跨不进去的。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 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