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如何在语文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2-16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学科与环境教育有着诸多联系,完全可以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渗透环境教育.

  其一,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看,它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其二,国家教育部为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实到实处,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删减部分教材内容,降低部分教学要求,以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改革趋势也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其三,语文是语言文学形式和思想感情内容的整合,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学形式,如词语、句子、文章结构等,而且要了解语言文学形式和它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或练习各种口语及书面语技能时,总不免接触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种思想感情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关于道德行为和修养的,也可以是关于环境知识或观念的.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在环境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掌握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在实行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和体会.

  第一,抓住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阅读单元,并以此为主阵地,进行较为完整地系统的环境教育.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环境科学术语,并在分析和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了解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如八年级语文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下同)第五单元的主题就是“人与环境”.其主题词为“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本单元的课文,为你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你将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行,慨叹智者的无奈,从而作出明智的抉择----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鉴于这样的安排,确定本单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锁定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上,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教学本单元课文《苏州园林》时,我安排这样的探究题,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创造人与周围环境的谐调美,是怎样刻意追求自然之趣的?结合课文中的例子说说你的感受.本题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思想,教学《都市精灵》时,我也设计这样的反思题:文章中说:“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合或渐渐灭绝”,人类怎样才能克服自己的“霸道行为”,保护好“生存环境”,与鸟、鱼、兽友好相处?联系平时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说说你的看法.本题就要求学生关注和了解现实,知道该怎样保护生存环境,了解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方法,教学《幽径悲剧》时,我布置了这样的思考题:课文中说:“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怎样看待“愚昧灭美”的事实?从中可悟出什么道理来?通过对本题的思考,学生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教学《明天不封阳台》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延伸题.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呢?你有什么想法,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本题要求关心现实,多方面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并能提出自己的创造性的见解和方法.

  第二,利用内容涉及风景名胜、动物、植物等的课文,不失时机地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想像人类和生物和谐相处的浪漫情怀.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时,首先感情朗诵主题词:你一定很喜欢动物吧?动物和人类一样,是地球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本单元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庞大而技穷的黔之驴,多么神奇的动物世界啊!阅读这些课文,了解这些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将唤起我们对动物世界生存状态的关注,激发我们关爱动物,爱护动物的热情.在学习每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动物世界的情感和美妙,培养爱护动物、爱护自然的情怀,知道保护动物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学习《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和《蓝蓝的威尼斯》这一组文章时,引导学生挖掘“美”的教学活动中,重点探究“环境美(景色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从而使学生树立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生存环境的理念.

  第三,开展与环境教育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七~九年级的语文教科书,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构建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编排了“语文实践活动”,这是通向课外生活和平行学科的联系点、扩展点.语文老师每学期可安排1-2次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七年级(上册)安排了“走进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可以收集或阅读有关“环境教育”的文章,做做《读书文摘卡》.既提高了动手能力,拓展了视野,又了解了有关环境的知识和动态.七年级(下册)就安排了与环境教育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内容是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比如开展一次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班级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等.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实践活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保的影视,然后表述出来,一箭双雕.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可以围绕“环境问题”这一热点问题,请老师或专家作一次专题讲座.听完后各抒已见,并按所持观点划分小组,分别准备举办一次研讨会.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效地促进了对环境问题的科学认识.

  第四,重视每周一次的作文训练课,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学科中的“半壁江山”.语文老师每学期也可安排1-2次的与“环境教育”有关的作文训练,让学生进行环境方面的自我教育.比如,可以要求学生以“环保”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可以写一写有关环境保护的“倡议书”或其它应用文等.2003年黑龙江省某地就设计了这样的中考题: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多少年来,它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的资源,珍爱它,它将会对我们报以温馨的馈赠;践踏它,它将会对我们施以严酷的惩罚.以“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又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增长环境方面的知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

  环境教育是关系到我国及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要事、急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


扩展资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 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呻吟:美丽的首都北京近年来屡遭沙尘暴袭击;中华民族之“摇篮”黄河再也无力给予儿女更多的乳汁,甚至已无力潇洒地奔向大海,退化的草原已吸干涓涓细流,干旱的高原阻断了丰沛的水源,断流问题日益严峻,对全流域生态环境、民众生活和政府决策有着重大影响;塞特凯达斯瀑布昔日雄伟壮观,但在人类恣意的破坏下逐渐生命垂危,直至枯竭;野生动物滥遭杀戮,不少珍贵动物已经濒临灭绝或即将灭绝;世界大沙漠撒哈拉沙漠日渐扩大……环境问题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最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①土壤遭受严重破坏,肥沃程度降低,剥蚀情况严重,年流失量大增。②能源的浪费引起气温升高,对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③自然区域越来越小,导致数以千计物种灭绝。④森林面积严重减少,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⑤淡水资源受到威胁,1/4的地方长期缺水。⑥化学污染威胁动植物健康,引发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⑦城市无序扩大,严重破坏环境。⑨过度开发海洋,渔业资源锐减。⑨空气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⑩极地臭氧洞扩大,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作为小学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从小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到关心全球环境问题,小至节约一滴水、不乱扔一张废纸、爱护一棵草…… 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学习课文,巧妙渗透。

  结合课文,自然渗透现行语文教材,经过专家多次论证修改,又以崭新的面目呈现出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书中洋溢着绿色情结,学科知识领域中融入了环保知识。语文教材最具有权威性,科学性、思想性,符合当今教育的主流,极富说服力,每篇课文都是精心编选的,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佳材料。教师科学有序地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文,全方位地思索环境因素,努力挖掘、捕捉教材中环保素材,并着手寻找相关的环保内容,正面诱导学生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如《斑羚飞渡》《华南虎》《珍珠鸟》等都不失为好的环保素材。教师以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发挥课文的环保教育功能,为取得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奠定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四册有孙犁的《荷花淀》一文,有对白洋淀的精彩描写:白洋淀的苇子———“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白洋淀的荷花———“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来,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如今的白洋淀还有这么美吗?据《人民政协报》2003年7月15日“白洋淀又一次陷入困境”一文中说,由于50年代盲目地围湖造田和上游多处水库的建立,白洋淀淤积严重,来水不畅,自1984年以来,已多次出现干涸现象,“昔日滔滔大淀,如今只余经脉”,“不光鱼踪难觅,随着水的减少,白洋淀像一位供血不足的老人一样,身体的各种机能都在退化,或者我们叫它生物多样性的减退。从前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水鸟和水生植物现在更是难得一见”。孙犁笔下的苇子呢?“王家寨村从前人均有1亩多苇子地,自从旅游等项目占地后,目前,人均只有3分苇子地。因为水少,苇子的长势也大不如前,苇子的收入人均只有一二百元”。想一想,当年多少抗日英雄为了保卫家乡白洋淀而浴血奋战,甚至不惜牺牲了生命。如今这块养育了一代代人的鱼米之乡,正面临着“水乡干涸,鱼乡无鱼”的困境,这不是很值得我们从环保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吗? 又如在教学《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明白自然界存在着一个食物链,破坏了这个食物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将使整个生物界遭到灭顶之灾。又如在教学《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等课文时,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沙漠、湖泊的状况,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思考:①如何防止土地的沙漠化、湖泊面积的锐减?②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改善我国湖泊的水质?③我们中学生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表示一定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课文还很多,比如写杭州的西湖、济南的泉水、非洲的原始森林等内容的课文,都可以把它们从书本上的描写联系到现实的状况,只要这种联系是自然的,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一定大有益处。

  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结合朗读,自然渗透。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都市精灵》、《幽径悲剧》、《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组织活动,正确渗透。

  热爱大自然的老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采用接触式、对比式、实验式等新型教育方法,加大学生的参与和渗透力度。通过亲自体验、现实参与来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近在咫尺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增强环保的自觉性。活动形式可以有:资料查询和阅读;实地考察和调查;宣传和设计,如节约水、电、纸的宣传口号的设计、小区绿化环境设计等;环保活动,如收集废纸、铲除城市“牛皮癣”等。在自然的怀抱中,还可以让孩子们学着种树种花甚至种庄稼,以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和大自然的恩赐。在这些开放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培养了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作训练,有机渗透。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首先,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环保记事本,让学生随时记下自己为保护环境所做的事,哪怕是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节约用纸,分类倾倒垃圾,种植一棵树木等日常生活小事。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里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一种可贵的环保意识,进而又渐渐培养和形成种种更为可贵的环保习惯。

  其次,每当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游览一个地方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活动内容记下来。倘在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常常能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例如在放寒暑假或组织春游、秋游时向学生布置任务:每到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写下来,通过对祖国河山的真实描写,反映你眼中的生活环境,抒发你心中的真情实感。

  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往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的,也有对所见景致有所欠缺之处深深忧虑的,更有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见解的。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从而提高环保意识。这是作文训练中进行环境教育,同时也是环境教育丰富作文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如此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坚持长期有效的渗透,必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