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求有关于小学语文儿歌教学的作用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1-28

  文章摘要:

  结合新课程理论,让多元智能走进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具体做法:

  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开发学生的自省智能;利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交流智能;

  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动觉智能;利用活泼、节奏感强的儿歌,

  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利用活泼、节奏感强的儿歌,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新教材中有许多喜闻乐见而且节奏感强的儿歌。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拍手打节奏来朗诵儿歌。例如:学习《小白兔》,我让学生这样打节奏“XX X|XX X | XX X|XX X |XX X | XX X |XX XX |XX X |”配上儿歌内容就是这样:“小白 兔|穿皮 袄,|耳朵 长,|尾巴 小,|三瓣 嘴,|胡子翘,|一动 一动 |总在 笑。|”这样不仅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又在流动的节奏中开发了学生的节奏智能。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语文教学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

  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多元智能的理论,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999年中文译本出版发行,

  又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有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

  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

  自知—自省智能等。

  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

  开发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对于孩子们将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那么,如何让多元智能走进语文教学呢?下面,

  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

  而低年级段是开发语言智能的最佳时期。

  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

  因此,要想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就得在具体的环境中,

  使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托,

  让学生有话可说。

  1、利用每天吃水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爱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每天吃水果时,孩子们都表现得特别认真!

  于是,我就利用这个特殊的环境,培养孩子的语言智能。如:

  在吃香蕉时,我让孩子们观察香蕉的形状、颜色并展开想象,

  说一句话。孩子们在领香蕉时用语言表达了自己对香蕉的认识。

  有的孩子说:“香蕉弯弯像月牙儿”;有的孩子说:“

  香蕉弯弯像小船”;还有的孩子说:“香蕉是黄色的,

  我喜欢吃香蕉”等等。又如吃柚子时,我先对孩子说:“

  今天我们认识一种水果,它叫柚子。”

  然后让孩子说说柚子的形状和颜色,有的孩子说:“

  柚子像个大葫芦!”有的孩子说:“柚子像个黄色的大皮球。”

  最后让孩子说说吃法。当我把柚子切成两半,给大家看的时候,

  有的孩子说:“切开的柚子像个瓢”。

  当我把柚子发给孩子们的时候,有的孩子一边吃一边说:“老师,

  看这儿多像棉花,软软的,白白的!”瞧,

  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有的人说让孩子在玩中学,

  我觉得让孩子在吃中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2、利用书中情境图编故事,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中有很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逼真的情境图。

  我总是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都发现了什么?

  然后把这些内容联系到一起试着编个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例如:

  复习四中的“我会讲”这幅情境图,有的孩子这样说:“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学会了谦让》。一天早晨,

  小白兔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到小河边,刚要过独木桥,

  看见了猴妈妈挑着筐,领着小猴也要过独木桥摘桃子。

  猴妈妈对小猴说:‘我们让小白兔先过桥吧!’可是小猴不听,

  飞快地跑上桥。小白兔见了,也急忙走上了独木桥。

  他们谁也不让谁,使劲一撞,都掉河里去了。他们都不会游泳,

  急坏了猴妈妈。幸亏河水很浅,他们费了好大劲儿,终于爬上岸。

  这时,猴妈妈说:‘你们要懂得互相谦让,就不会这样了!’

  小猴和小白兔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们懂得了谦让。”

  孩子们凭借这些有趣的情境图和丰富的想象,

  编出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开发了他们的语言智能。

  3、利用教材中的儿歌或课文,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一年级上册中安排了大量活泼有趣的儿歌和琅琅上口的课文。

  有的时候,学完儿歌或课文,紧接着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创编。

  例如学完韵文《菜园里》,我引导学生模仿儿歌韵律进行了创编。

  孩子们的热情很高,也编出一首:

  菜园里

  蒜台青青细又长,

  茄子身穿紫衣裳。

  柿子高高像灯笼,

  土豆地下捉迷藏。

  白菜娃娃地上坐,

  黄瓜越老皮越黄。

  红绿黄紫真好看,

  菜园一片好风光。

  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

  这个创作过程不仅开发了他们的语言智能,而且启迪了他们的灵感,

  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为将来写作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开发学生的自省智能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大幅度更新教学内容,不论是插图、

  儿歌,还是课文,都富有时代精神,富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例如:

  韵文“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渗透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儿歌《登山》,

  渗透了培养意志品质的教育;课文《借生日》讲儿童对母亲的关心,

  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课文《爷爷和小树》和《小熊住山洞》

  则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在语文教学中,

  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课本剧表演以及多种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产生情感的体验、共鸣,

  从而促进学生的自省智能的发展。

  三、利用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交流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还要提倡积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拼音、识字时,

  我常常让同桌互相认读拼音卡片或每篇课文的生字,

  并交流记住它们的办法;在学习课文中,

  常常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在学完课文后,还会让学生合作表演课本剧。

  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交流智能的发展。

  四、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动觉智能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让孩子充分地“

  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

  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用动作表示所学的知识。如:

  在学拼音时,我让学生将学的拼音用手势表示出来。

  孩子们纷纷动脑筋想办法,将小手摆来摆去,

  直到像字母的形状才罢休。再如:学习儿歌《轻轻地》时,

  我让学生一边朗诵一边加上合适的动作,

  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在教学中,

  我还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找朋友”、“摘苹果”、“

  送小动物回家”等等,让孩子在玩中学,

  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动觉智能。

  五、利用活泼、节奏感强的儿歌,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新教材中有许多喜闻乐见而且节奏感强的儿歌。在教学中,

  我经常让学生拍手打节奏来朗诵儿歌。例如:学习《小白兔》,

  我让学生这样打节奏“XX X|XX X | XX X|XX X |XX X | XX X |XX XX |XX X |”配上儿歌内容就是这样:“小白 兔|穿皮 袄,|耳朵 长,|尾巴 小,|三瓣 嘴,|胡子翘,|一动 一动 |总在 笑。|”这样不仅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

  一边说,又在流动的节奏中开发了学生的节奏智能。

  以上是我结合新课程理念,让多元智能走进了语文教学。但我深知,

  要想让每个孩子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还需要对多元理论进行深

  入的研究,可谓是任重道远。


扩展资料

  儿歌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儿歌的特点是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因而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本文从运用儿歌规范言行和组织教学、运用儿歌进行语文知识教学、运用儿歌进行情感教育三大方面论述儿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纯洁得犹如一面白纸,等待着老师去涂写去描绘,所以说低年级的教学尤其充满了艺术色彩。他们具有注意力不能持久、行为缺乏目的性、逻辑思维能力低下等缺点,同时也具有好奇多问、喜好游戏、善于机械记忆这些优点。儿歌的特点是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因而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在多年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儿歌有着许多妙用,这大大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现在我把它们归纳总结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运用儿歌规范言行和组织教学

  刚入学的孩子们,学校及课堂纪律意识几乎是空白,因此每学年开学时,也是一年级老师最头痛的一段时间。尤其在农村,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有的甚至没有上过幼儿园,在爷爷奶奶们的宠爱下,孩子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这时如果老师强行矫正,效果可能会恰得其反。如果利用儿歌,加上老师躬亲示范,学生们就会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1]

  例如有的学生,上课铃响了,其他的同学争先恐后的涌入教室,他们却若无其事,等老师上课了才姗姗来迟;还有的上课时东瞧西望,或趴或站,咬笔玩书,诸如此类,让老师哭笑不得。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抽出时间让他们学习儿歌: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 发言先举手,回答响当当。

  提醒学生规范度书写字姿势时,我会运用儿歌:小朋友,爱读书,读书姿势要做到:身直、头正、肩要平,眼离书本一尺远。写字姿势要端正,身体坐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2]

  在老师的示范下,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麻雀”们渐渐进入状态,有规可循了。有人违反,我就让他当面背诵。久而久之,儿歌烂熟于心,学生们的言行也规范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大大提高。

  课堂组织教学中,我一般会采用儿歌问答穿插其中。例如,老师:“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老师:“同学们,我问你,上课应该怎么做?”学生:“身坐正,脚放平,眼看老师守纪律。” 督促学生动作快些时,我会说:”第一第一在哪里?”学生们争先恐后:“第一第一在这里!”提醒学生看黑板时,我会说:“谁的眼睛最最亮”,学生们一齐:“我的眼睛最最亮!”表扬某位学生时,我会让大家一起参与进来:“xxx你真棒,我们为你鼓鼓掌!”这些儿歌的妙处还在于调节课堂氛围,使孩子们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提高了同学们的课堂参与程度。

  二、运用儿歌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1.拼音教学

  根据孩子们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分析汉语拼音字母的形状和发音嘴型,并且运用联想的方法,选择和编写了一些易懂易记的儿歌,如“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咧开嘴巴eee,一点一竖iii, 一只乌鸦uuu,鱼儿冒泡üüü”,“收听广播bbb,小孩泼水ppp”。

  声调对于同学们来说更难以掌握了,为了帮助大家区别、记忆,我教授了儿歌:“一声调子平,二声调之往上爬,三声调子拐个弯,四声调子往下滚”。

  教学字母“i”时,运用儿歌“小i懂礼貌,标调就摘帽”。教学jqx和u、ü的拼读时,我教大家:“小ü有礼貌,见到 jqx ,摘帽行个礼。u 是小淘气,听到 jqx,马上就躲避。”[3]

  相比枯燥的字母教学,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们感兴趣多了。有的下课时还念念有词,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小小的他们学习语文时充满了童真和乐趣。

  2、生字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一阶段目标作了如下规定: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4]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要做到这两点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识字、写字可以说是通往知识殿堂最重要的一道大门,要通过这座大门,使用蛮力很难。儿歌就可以充当润滑剂的作用,帮助孩子们迅速推开大门。可以熟记、改写教材中的儿歌,借鉴以往的儿歌,也可以师生共同创作新的儿歌。让学生们在体会韵律美的同时,在轻松活泼的朗诵中掌握生字。例如,为了区分一些“长得”很像的生字宝宝,我常常利用这样的儿歌:“有手墙上挂,有口是好哇,有水读山洼,有女是娃娃,有人就读佳,有虫青蛙呱呱呱。”[5]对于比较复杂的生字,我会运用儿歌进行指导书写,如“攀”,我是这样指导的:“ 一木又一木,一叉又一叉,大在门口坐,手在地上抓。”(“大”在安庆方言可指“父亲”、“姑妈”或“叔父”)。

  3、阅读与写作教学

  通过实践不难发现,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唱”比“读”更具有吸引力。儿歌简单生动,韵律优美,学生在“唱”的同时容易入情入境,充分发挥想象力,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达到培养语感、积累字词句篇的作用。 儿歌还可以用于归纳课文,加深学生印象。如《乌鸦喝水》这一课: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终于发现一只瓶,有水不太多。 嘴巴太短瓶又高,心急如着火;不去动脑不思索, 有水也瓶边有堆小石子,乌鸦心里乐; 衔入瓶里水涨高,痛快把水喝。 其实事情都一样,表面一把锁; 常动脑筋勤思考,烦恼自解脱。

  低年级语文课本上,不少课文本身就是一篇篇优美的儿歌。帮助学生大量收集儿歌、童谣,让学生身处一个处处有儿歌的环境,对于培养他们的欣赏语言能力,打下良好写作基础大有裨益。

  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儿歌,创造多种形式,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我经常会让学生做一些选词填空、模仿范例、自由编写的儿歌练习,学生们很有兴致。例如让学生们仿写儿歌:两条小花狗,两个好朋友,共用一把伞,雨天去春游。同时要求用上如下词语:匹、位、堆,学生们的仿写:五匹小黑马,一位是妈妈,一起吃堆草,马蹄声哒哒。使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三个量词,还调动了思维和想象,达到了初步训练写话的目的。

  三、运用儿歌进行情感教育

  借助中心学校“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营造的氛围,作为低年级语文学科教师,我运用儿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们完成了《弟子规》的背诵活动。《弟子规》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在教学时,我尽量不让学生“囫囵吞枣”,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不仅能当作儿歌熟练背诵,在文明礼貌方面也大有改善。教室里的碎纸片不见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也减少了,家长们反应孩子回家也变得有礼貌。

  除了诵读经典之外,我还随时利用儿歌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后,我就和孩子么一起编写了儿歌:小蝌蚪,爱妈妈,妈妈辛苦养育它。同学们,爱妈妈,妈妈把我呵护大。妈妈爱我我爱她,文明礼貌来说话,人人夸我好娃娃。拓展了教学内容,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学们距美好品德的大门更近了一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小儿歌,魅力无穷。只要我们结合于语文教学的特点,熟悉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适度而有效地引入、运用儿歌,它不仅可以成为老师们组织教学的“法宝”,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利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成为老师创新的动力。我会继续坚持运用儿歌,发挥儿歌的作用,让低年级的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延续童年的'轻松、快乐,在愉悦的的环境气氛中中,扎实有力的掌握新知识。


  小学语文儿歌写作教学

  【摘要】:低年级儿歌写作教学是块处女地,只要我们珍视童真童趣,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激活他们的写作兴趣,这块肥沃的土地就会有五彩的收成。如何开发这块即熟悉又陌生的处女地呢?

  1、上好儿歌写作指导课

  2、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儿歌写作

  3、让学生留心生活,引导学生用儿歌表达所获

  4、指导学生观察自然,引导他们用儿歌表达感受

  【关键词】:儿歌 写作教学

  儿歌是人一生中最先接触的文学式样,当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开始听、说儿歌,到幼儿园里达到了说、唱、读、演儿歌的**。在小学低年级,人们还经常听到儿歌的声音,随着童年的远去,儿歌的声音就越来越少,他们又有了新的追求。当人长大后,没有几个人会忘记儿歌伴随的童年,会逐渐明白儿歌启智、明理,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素养基础的作用,于是,就用儿歌启蒙儿童……儿歌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短小精悍的形式,朗朗上口的韵律,被人们一直视为启蒙教育的珍宝。

  《现代汉语词典》儿歌词条是这样界定儿歌的: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唱的歌谣。从这一界定看,似乎创作者是非儿童,儿童创作儿歌成了疑问。小学低年级学生,已有了丰富的儿歌积累,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角度看,许多儿童已有能力写出儿歌;从儿歌创作的实际看,不乏儿童写出的佳作;从我们的教学实践看,只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写出比较像样的儿歌,部分学生能够写出朗朗上口的儿歌。儿童虽不及成人的文学素养,没有成人那么高的创作水平,但他们有童真、童趣,童稚的心灵就是一个儿歌的国度。用童真、童趣写出的儿歌,肯定与大人不同,儿童写出的儿歌,虽然精炼不足,少些韵味,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颗颗跳动的童心,童心展现的儿歌世界确实精彩纷呈。让孩子以自己最熟悉的形式,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表达自己的心声,符合创作的一般原理。

  利用教材中的儿歌或课文,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一年级上册中安排了大量活泼有趣的儿歌和琅琅上口的课文。有的时候,学完儿歌或课文,紧接着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创编。例如学完韵文《菜园里》,我引导学生模仿儿歌韵律进行了创编。孩子们的热情很高,也编出一首:

  菜园里

  蒜台青青细又长,

  茄子身穿紫衣裳。

  柿子高高像灯笼,

  土豆地下捉迷藏。

  白菜娃娃地上坐,

  黄瓜越老皮越黄。

  红绿黄紫真好看,

  菜园一片好风光。

  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创作过程不仅开发了他们的语言智能,而且启迪了他们的灵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为将来写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