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语文课文《牛郎织女》教案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1-22

  《牛郎织女》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原来”造句。

  3.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敢于追求新生活,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七、作业:用“原来”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3.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2)学生汇报。

  2、王母娘娘知道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八节至第十节。

  (2)学生汇报:

  (3)探讨一下王母娘娘的形象。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作业:

  (一)造句。

  1.心急如焚——

  2.霎时间——

  (二)、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板书设计:

  美满生活

  老牛诀别

  21、牛郎织女织女被抓

  携子追赶

  鹊桥相见


扩展资料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文预习内容: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并解释下列词语:美中不足、好歹、一五一十、无拘无束、相依为命、恋恋不舍

  2、初步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问:“同学们喜欢过节吗?”答:“喜欢”问:“为什么啊?”答:“因为过节有好吃的和好玩的。”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放下一张幻灯片: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五、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质疑: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六、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七、课文小结:这节课我们从思想、感情、情节等方面分析了课文,初步了解了民间故事的一些特点,展示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八、作业。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边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听完之后,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二、师生交流:

  学习第六段: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然后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学习第七段: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三、小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参考前两段的学习方法,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学习文章后面的部分。

  四、评论游戏: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假设你们的身份不是小学生,而是一个个小评论家,你会怎么去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呢?

  五、写感受: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同学们可以从文章内容情节、思想感情,以及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等方面来抒发你们的感受。也可以试着对故事进行改写。请把你最想说的和最想做的写下来。

  七、回应上节课的导入:通过《牛郎织女》故事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会拥有七夕节这个民间节日了吧?知道以后七月初七我们要做什么了吗?对了!就是“拜月乞针线”。

  八、扩展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取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描述了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九、作业。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想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

  【学情分析】: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会写本课田字格中7个生字,会认“舔“,”拽“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2、通过精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出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课文,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够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通过精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课文,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2、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条线可真长啊,从天上一直牵到人间。在老牛的巧妙安排下,牛郎与织女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人间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二、体会美满。

  1、齐读第6节。

  2、解读:美满。体会幸福的真谛。美满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想象牛郎织女美满生活的画面吗?

  3、牛郎织女恩恩爱爱,这样的生活真令人羡慕。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6小节。

  三、王母发怒。

  1、快乐美好的日子总是这般短暂。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同学们想一想,作为天庭的最高统治者,她会有什么反应呢? 3、王母得知织女下嫁人间,什么反应?

  品悟:暴跳如雷、发誓、严厉惩罚。

  4、这是书上描写的,你脑海中的呢?

  5、你能演一下王母生气的情形吗,怎么说的?

  6、同学们,你们想想,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却私自下凡与牛郎结为夫妻。真正让王母娘娘气得暴跳如雷的原因是什么?

  四、隔河相望。

  1、师:王母娘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潜心读读9至10节,哪些句子或词语能让你感受到,圈画出来,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特点。

  (1)画出描写王母的句子。

  a、王母趁牛郎不在家,可以体会到什么?(王母不承认织女有了家庭,不想看到牛郎,觉得凡人没资格出现在她的眼前)

  b、死死地、狠狠、拽着,可以体会到什么?(王母铁石心肠,不近人情,自私自利。对小孩也如此狠毒。)

  c、她拔下玉簪一划,霎时间出现了一条天河,将牛郎织女永远地隔开了。

  师:这是怎样的一划啊!她划断了什么?(同学们感悟得这么好,就将你的爱恨之情放进去读。)

  (2)解读牛郎织女的表现。

  织女不愿意离开牛郎。牛郎没有追赶上。

  小结:王母用她的玉簪分隔了牛郎织女,其实是用什么分隔了牛郎织女。(残暴专制)

  (3)体会喜剧到悲剧的演变。

  a、指名读第6节,重温“美满”。

  b、王母破坏了一个美满的家庭,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3、学习第7节。牛郎追赶织女,用到了什么?解读老牛的神态和遗言。

  a、紧急的事,就是什么事?可见老牛预见了这个悲剧。

  b、满是泪花,你体会出了什么?(伤心,无奈、痛苦)

  c、老牛预见了结局,但它又无法改变,它的心理世界你能想像吗?我们看到这样的结局,我们想说什么?

  d、 齐读这一节。

  五、寄托思念:

  1、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是牛郎织女有多少话要说啊!河此岸的牛郎会想些什么呢?河彼岸的织女又想倾诉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一方,写一写他们的内心独白,让我们来为他们鸿雁传书!

  2、故事到这儿已经结束了。让我们来读读12小节,想一想12小节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学生齐读12小节。师: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3、织女决定嫁给牛郎时,她会有什么顾虑?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还是选择与牛郎生活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民间故事就是这样,用这样较为圆满的结尾来表达老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天下有情人的深深祝福。这座桥还不如说是老百姓在心中架起的一座“鹊桥”。让我们用秦观的《鹊桥仙》来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5、师出示小黑板上的词: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六、作业

  读读中国四大爱情故事另外几篇。

  【板书设计】:

  13 牛郎织女

  牛郎:善良勤劳

  织女:心灵手巧

  王母:冷酷无情

  老牛: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由于这个故事,孩子们大多已经从书报电视上了解,再加上课文浅显易懂,于是课上,在轻声的朗读中,在和学生们的交流讨论中,我们轻松地结束了对整个故事的学习。孩子们通过课文,不但重新认识了善良、诚实、勤劳和敢于通过斗争来追求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夫妇,也知晓了古代劳动人民就是通过这么一个个浅显移动、便于流传的民间故事来表达当时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男耕女织普通生活的追求,这一最朴素的思想的。

  课上,我还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个小练笔:《鹊桥相会》请你设想一下,如果牛郎与织女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并提醒大家,不要写成“牛郎说,织女说……”的对话记录,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当时这两个人内心会怎么想,把当时牛郎织女见面时的神态、动作刻画出来,就更生动、逼真了。由于当时时间比较紧,而且学生因为害羞等原因,这一环节在上课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的展开,未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