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9-12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试教育仍占有很大的市场,唯分数、唯智力的严重后果是导致学生畸形发展,加上学生年龄小,成长经历单一,缺乏艰难的磨练,升学就业存在压力等,致使其心理素质明显发育不良。学生中普遍存在孤僻、自傲、情绪不稳、抗挫力差等不良心理状态,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令人担忧的现象。近年来,虽然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但目前,小学尚不能普遍开展心理指导课。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个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更应大力承担这一任务,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决定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涉及到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找准语言训练与健康心理培养的结合点,做到教书育人的完美统一。 一、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火烧云》一文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时瞬息万变的壮丽奇景。女作家萧红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读者带入了美好的意境。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并让多媒体进入课堂,在轻快的音乐声中重现火烧云变幻莫测的奇观。在体会大自然奇光异彩、千姿百态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作者之所以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中这些稍纵即逝的镜头,是因为她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心中充满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挚爱。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痛苦,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和发明。”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情趣,感受艺术的美、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当学生具备了对生活的感悟力后,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从而使学生心灵净化、情趣高尚。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中这样写道:“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生活的乐趣不也如此吗?学了这篇文章,我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写写自己的爱好。学生们兴致盎然;有的写集邮的苦与乐,有的写做模型的不易与欢喜,有的写看书,有的写看电视,甚至有学生写起了学习的乐趣。当学生找到了一向被他们认为苦不堪言的学习、考试的乐趣时,他们能不热爱生活吗?二、体会人物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情绪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胜利与失败机会参半,每个人都时时面临着生活的考验。小学生正处于健康心理形成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会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对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加以锤炼。大家知道,健康稳定的情绪是一个人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宜的重要条件。小语教材中选编了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的故事。这些文章大多通过刻画人物,来展现他们健康稳定的情绪。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教材深入引导学生剖析、挖掘其深层内涵,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懂得今后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持稳定心理的训练。如《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一文,作者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容国团在1959年世乒赛单打决赛前承受的巨大压力。然而,“面对强手,容国团信心百倍,沉着应战。”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1、“沉着”是什么意思?2、在什么情况下,他仍能做到“沉着应战”?3、容国团能成为世界冠军除了靠过硬的本领外,还靠什么?经过点拨,学生认识到,容国团能成为世界冠军除了靠为国争光的信念、努力拼搏的精神、过硬的本领外,还因为他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这样的心理素质呢?我指导学生仔细揣摩容国团的心理活动,继而指出:面对压力时,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实现理想;其次要有一个稳定的心境,要以平静的心情、顽强的意志面对现实正确地评估自己,敢于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如此。 三、学会体谅,保持和谐互爱的生际关系 现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确认,教育学生学会交往是教育学生学会生活的核心问题。且学生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生际(生与生之间)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这是因为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较多地生活在亲情血缘关系中,过多地接受着别人主动的奉献,所以他们很难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为别人着想的意识不强,人际相容性差。同学之间的不和谐使他们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爱心,使他们能主动地理解、关心、帮助别人是当务之急。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指导学生自选说、写、读、演等形式进入蔺相如与廉颇的角色,理解他们当时的不同心态。学完“负荆请罪”这一内容后,我重点指导学生讨论��“将相和”的基础是什么?在学生激烈地讨论发言后,我进一步点拨,使他们认识到:在一个集体里,学会相互谅解、不斤斤计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以集体利益为先,才能形成团结有力的整体,获得更大的成功。 再如学习《伟大的友谊》一文时,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正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亲密无间地团结协作,才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才为人类创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才写下了不朽巨著《资本论》。在社会生活中,只有主动、真诚地去关心别人,与别人团结协作,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才能获得学习、工作上的成功。 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渗透健康心理素质教育。而且,作文批阅又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与每一个学生交流思想的独特机会��只要你是学生信得过的教师,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思想袒露给你,这样也就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的不健康之处,并给予“个别治疗”。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排除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说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同时也应是一位好的心理指导医生。

扩展资料

所谓的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小学阶段又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是音乐课歌曲教学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关键做好三个方面:一是从平时音乐课严格要求做起。二是教会学生会“听”歌曲。三是教给学生“唱”的方法歌唱歌曲。 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例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在平时的歌唱教学时,也对学生做了严格的要求:首先在坐姿方面训练学生歌唱时上身及头部端正,不要前俯后仰,看书时,两手拿正音乐书,两脚平放在地上。挺胸抬头;精神饱满、集中,自然发声。两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愉快地唱歌。这样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刚开始做可能有些困难。因为,学生平时可能已经放松着坐习惯了,一旦你要求他们这样坐,可能没多会儿他们就会感到疲劳。所以,丰富一节音乐课的内容,使同学们产生兴趣。千万不要安排一整堂课的歌唱内容,也不要一整堂课都让他们这么“端正”地坐。再者,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意志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反复性大。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严格训练,才能加以巩固并形成。 而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用科学的思想和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何让学生喜欢歌唱从而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是音乐课歌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艺术学习领域的一个基本习惯。体验歌曲本身所要表达的感情,是演绎好作品,与作品产生共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时歌唱良好习惯的展现。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才能提升学生对歌曲情绪美的捕捉能力。在教学时,我们不妨尝试初听范唱;让部分学生将歌曲情绪听出来,进行复听时学生有了更深认识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另外还要教给学生“唱”的方法。既要让学生学习有感情地唱,又要教会学生正确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准确的把握歌曲中的高音和节奏等,只有掌握音高正确演唱,才能很好表达歌曲。也是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时歌唱良好习惯的展现。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例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前短暂交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歌唱氛围,例如:我在教唱《小雨沙沙》一课时,采用钢琴弹奏音乐和学生一同唱起来,动起来。这样用轻松的音乐引导学生动起来,教师兼之以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动作,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优美旋律的熏陶,进入宽松的氛围和想象空间,使他们感觉轻松自然。在多声部教学中通过分声部合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聆听和声效果,提高多声部演唱能力。合唱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对培养学生多声部的感觉,丰富音乐表现手段,拓宽音乐感受空间,形成集体协作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合唱教学中,首先进行第一声部,其它声部依次进入。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边唱边听。例如:最初学生演唱二声部有喊歌的现象,喊歌也是一种不良的歌唱行为习惯。针对他们喊歌的现象先后找出几名同学到教室外面聆听演唱的声音效果,听完之后让他们进行评价,反复几次后,教室里的歌声才处于正常和谐的二声部音响效果。一些自信而歌的同学,很容易就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了。 音乐是一门表现情感的艺术,但它也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要持之以恒,通过各种方法,长时间地进行潜移默化,激发他们对演唱情感表现的欲望,使学生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从而产生表现音乐作品情感的强烈愿望。只有想表现了,才能去完善他们的表现.让他们用自己的表情动作来打动自己,来打动别人,从而收到音乐教学的良好效果。那摩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首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兴趣小组,精神奖励,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认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