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回答
语文迷问答

2016-08-27

上帝对我说:作弊吧!那样你的采纳率会更高!但是我只回答了:不可以,那样即使采纳率为100%,也不是我的成果。其实想提高阅读理解,就得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还要理解书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想要提高理解能力,就要认真理解书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惜代价,不惜时间。

扩展资料

记叙文考点分解

一、材料分析

1、 叙述事件:

(1) 思维方法:提取要素的方法

(2) 要素理解:1、主要人物的理解2、起因要素的理解3、结果要素的理解。

(3) 要素提炼:根据表现或主题提取要素

(4) 注意问题:1、以主要人物作为叙诉主体2、采用记叙表达方式3、尽量用稳重词语

2、 记叙顺序:

(1) 判断方法:情景再现法

(2) 插叙作用:

1、思想内容(1)概述内容(2)人物感情(3)人物性格(4)文、段问题

2、结构作用(1)补充中心事件(2)为下文情节做铺垫(3)与中材料对比(4)使结构紧凑

(3)倒叙作用

1、开篇点题2、造成悬念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生动,更要吸引力4、使文章结构紧凑

3、线索判断:

(1)线索特点:

1、内地特点:是贯穿全文的逻辑纽带:是全文材料的共同点:是文章中心的最突出表现。

2、外在特点:反复,时隐时现。

(2)判断方法:

1、划分文章或情节材料2、在各料寻找共同点,初定线索3、根据主题进行确认。

(3)表达方式

1、能用外在的不用内在的2、能用具体的不用抽象的3、能用简洁不用繁琐的

4、句段作用:

(1)思想内容:

1、词的含义,句段内容(2)人物感情(3)人物性格(4)文、段问题。

(2)文章结构:

1、特数句段:

开头段作用: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领下文、开篇点题、首尾照应

结尾段作用: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升华主题(深化主题)、首尾照应、呼应开头

过渡段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使行文顺畅、上下文衔接紧密、全文浑然一体

2伏笔与照应

伏笔:为清洁发展或更好突出人物特征在行文设在伏笔,与后文出现的与之照应的内容相照应,从而使结构紧凑,人物特征突出的一种写作方法。

照应:为使情节连贯、合理、清晰,结构紧凑严谨,人物特征突出,主题鲜明突出,而采用的上文某些内容或情节进行照应和呼应的写作方法。

其表现形式通常包括: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伏笔、内容照应。

3、 衬托和铺垫。

衬托:一般指在同一时空内,为突出主体事物或人物,用之相关的事务做陪衬,或不直接描写主体事物而描写与主体相关的事物或任务的作用效果来突出主体。通常类型:正衬、反衬、恻衬。

作用:突出主体人事事物

铺垫:为下一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出现的场景设置“布景”。铺垫内容与主体之间一般有时空上的先后顺序。

作用:1、下一步情节发展做铺垫;2为人物的出场或活动铺设“舞台”或渲染气氛。

4、 与文章线索的关系:是否是文章的线索。

5、 对比的作用。是否与文章材料形成对比。

记叙文的常规解题套路

一、材料分析

(一)、叙述事件:

1、 思维方法:提取要素的方法

2、要素理解:

(1)、主要人物的理解

(2)、起因要素的理解

(3)、结果要素的理解。

3、 要素提炼:根据表现或主题提取要素

4、 注意问题:

(1)、以主要人物作为叙诉主体

(2)、采用记叙表达方式

(3)、尽量用稳重词语

(二)、记叙顺序:

1判断方法:情景再现法

2插叙作用:

(1)、思想内容:

(a)概述内容

(b)人物感情

(c)人物性格

(d)文、段问题

(2)、结构作用

(a)补充中心事件

(b)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c)与中材料对比

(d)使结构紧凑

3倒叙作用

(1)、开篇点题

(2)、造成悬念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生动,更要吸引力

(4)使文章结构紧凑

4、线索判断:

(1)线索特点:

(a)、内在特点:

是贯穿全文的逻辑纽带,

是全文材料的共同点,

是文章中心的最突出表现。

(b)、外在特点:

反复,时隐时现。

(2)判断方法:

(a)、划分文章或情节材料

(b)、在各料寻找共同点,初定线索

(c)、根据主题进行确认。

(3)表达方式

(a)、能用外在的不用内在的

(b)、能用具体的不用抽象的

(c)、能用简洁不用繁琐的

5、句段作用:

(1)思想内容:

(a)、词的含义,句段内容

(b)人物感情

(c)人物性格

(d)文、段问题。

6.文章结构:

(1)、特数句段:

(a)开头段作用: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领下文、开篇点题、首尾照应

(b)结尾段作用: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升华主题(深化主题)、首尾照应、呼应开头

(c)过渡段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使行文顺畅、上下文衔接紧密、全文浑然一体

(d)伏笔与照应

伏笔:为清洁发展或更好突出人物特征在行文设在伏笔,与后文出现的与之照应的内容相照应,从而使结构紧凑,人物特征突出的一种写作方法。

照应:为使情节连贯、合理、清晰,结构紧凑严谨,人物特征突出,主题鲜明突出,而采用的上文某些内容或情节进行照应和呼应的写作方法。

其表现形式通常包括: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伏笔、内容照应。

7、衬托和铺垫。

衬托:一般指在同一时空内,为突出主体事物或人物,用之相关的事务做陪衬,或不直接描写主体事物而描写与主体相关的事物或任务的作用效果来突 出主体。通常类型:正衬、反衬、恻衬。

作用:突出主体人事事物

铺垫:为下一部情节的发展,或人物出现的场景设置“布景”。铺垫内容与主体之间一般有时空上的先后顺序。

作用:a、下一步情节发展做铺垫;

b.为人物的出场或活动铺设“舞台”或渲染气氛。

c、 与文章线索的关系:是否是文章的线索。

8、对比的作用。是否与文章材料形成对比。

9.表达效果

a、语言风格:清新、隽永、幽默、含蓄、质朴

b、修辞作用:修辞方法+作用+内容

c描写作用:

一、人物描写作用:

(一)描写分类:外貌描写(神态、肖像、衣着、气质、风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二)表达作用:

1、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作用:

(1)使人物形象生动、形象、鲜明 (2)突出人物性格 (3)揭示人物内心心里和情感。

2、 心理活动描写作用:

(1) 使人物形象生动、形象、鲜明 (2)突出人物性格 (3)表现内心情感

3、 心理活动描写标准:1、“象心”相对。2、符合人物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特征。3、连贯情节。

4、 一般使用第一人称。

景物描写作用:

(一)交待与人物活动密切相关的天气、时令、季节、环境等内容。

(二)表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品格。

(三)烘托人物心情。、

(四)渲染气氛。

(五)推动情节发展或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读者感受:1、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2、使读者身临其境,对形象感受深刻。

3、使读者产生共鸣,情感震撼,催人泪下。

二、人物分析

1、心理分析:

(1)分析过程:情节再现—外部细节—换位体验—心理活动—心理状态

(2)表达式:心理活动+心里状态

(3)重点把握:1、“象心”相对。2用词准确。

2、性格分析:

(1)、提炼背景材料(社会背景、自然条件、家庭及自身境况)

(2)、划分情节材料

(3)、在情节材料中抓细节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4)、在每个情节中联系背景及细节概括性格

(5)、按逻辑顺序整和。

3、外貌、语言、行为分析

(1)分析过程:分析“象”的组成及重点—再现情节—联系背景—“象”“心”相对。

(2)思考角度:客观原因(促成其“象”的外部原因,包括社会环境、自身状况、自然条件)+主观原因(在客观环境及情节发展中的思想、性格、当时心理活动及心理状态)

(3)表达式:完整表达: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性格的人,心里怎样想的,为什么而做。

简略表达:谁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而做。

三、主题分析

1、分析方法:

(1)材料分析

(2)人物分析

(3)标题分析

(4)议论、抒情分析

2、主题应用

(1)拟题:要求:a、贴近材料

b、揭示主题

c、用语简洁

(2)深层主题(多主题)分析:

a、标题含义分析(1、表层含义2、深层含义)

b、材料分析

四、表现手法

1、象征

2、托物言志

3、情景交融

4、对比

5、衬托

6、夸张

7、联想与想象

8、欲扬先抑

9、明贬暗褒

记叙文的常规解题套路

考试考什么?

(一) 人:包括性格、形象。如外貌、语言、神态、心里、动作、时代背景、身份、地位、品质、精神、感情、主次关系等。

★ 如何概括性格呢?

§可从以下三点入手:(1)原文中已明确写出摘抄(2)自己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概括(3)通过该人物的侧面描写来进一步分析其性格。

(二) 事:包括六要素、意义(目的)、事与事之间的关系、事与人之间的关系、主次。

(三) 物:包括作用(如线索、载体等),与人的关系以 及该物的特点。

景:包括形、声、色、味、态、质地、环境与角度等。

(四) 情:如感情、希望、决心、愿望、心情等。

(五) 理:中心、认识、启示、反映什么现实?

小节:综上所述,记叙文考与人、事、物、景、情、理该六种有关的知识点。让我们往下逐条分析。

二、记叙文有什么题型?

题型1:“找出类”

例题:请找出与原文横线语句相应的句子,并在原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1分)

对策:一般情况下,只要通读全文,理解大意就可以画对。

题型2:“摘抄类”

例题:请从原文中选取一句你最欣赏的话,并简要分析一下它的好处(3分)

对策:从内容、形式、结构三方面入手,后文有详细讲解。

题型3:“概括类”

例题:请概括一下本文的中心事件(2分)

对策:应套用公式“谁在什么情况下怎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题型4:“分析类”

例题:请分析一下他此时为什么这样做?(2分)

对策:请务必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即“为了什么”与“因为什么”入手。

“为了什么”表示人物行为的目的,而“因为什么”表示人物行为的原因。

另外,“因为什么”应从以下三点考虑:(1)主管原因。如“我自己如何如何”。(2)客观原因。如:“旁人如何如何”(3)社会原因。如“因为当时社会背景如何如何”所以,“我如何如何”故以上问题应考虑全面。,此类问题才不至于丢分。

题型5:“三写类”即续写、补写、仿写类

例题:请你在文中横线处补上一句话,使得文章衔接自然,表达意识完整(3分)

对策:该类题较易,只要结合全文即可。

但需要强调的是仿写:应从句式、修辞、内容等三方面考虑。

题型6:“理解类”

例题:请问你如何理解文中横线的句子?(5分)

对策:本类题决对不允许从你的角度分析,而要“两结合”。即结合原文,结合作者来进一步分析。、

请问那些句子通常要求我们去理解?

一般有以下五种:(1)有言外之意的。(套路:先说言内的,再说言外的)(2)用修辞的句子(套路:修辞还原法)

(3)有矛盾的句子(套路:你的'使命是将矛盾的句子自圆其说,变得不矛盾,就得分了。)(4)指代关系,如“上文的这个”指什么?(套路:通常情况下,去上文找其指代对象)(5)含有哲理性的关键词(如:纵使)

(套路:选词性相同的近义词对本句加以解释。)但切记有三字:不丢词。可将自己写完的话代入上文,看缺少什么,在予以补充。

题型7:“感受类”

例题:请你在阅读本文后,简要谈谈你的感受(2分)

对策:本题需要结合原文中心谈感受,若语言偏离中心,则本题不得分。

题型8:“联系类”

例题:请你联系实际,写一下你如何爱母亲的(2分)

对策:本题必须从两方面递进,即先介绍一下生活背景,再介绍“我”的此举如何迎合该生活背景,从而证明此举并不多余了。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爱母亲用“买一台洗衣机”此举体现。那么在叙述之前,你应先点出生活背景:“母亲十分辛苦但又很要强,冬天常常因为洗衣而将一双手冻得又红又紫,我于心不忍,于是我便。。。。。。”以上便是先介绍生活背景,再谈人物的行为。只有按此套路方可得全分。

题型9:“观点类”

例题:请你在阅读本文后,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3分)

对策:根据分值数列出观点数,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评价人物行为:(1)从正面评价(它是可以理解的。。。。。。)

(2)从反面评价(它是不对的,应该。。。。。。)

(3)与社会的关系(这是社会的责任,破坏了社会制度,源于这个社会。。。。。。),应注意理由要说充分(至少2点或2点以上,观点不可以互相重复或包含)。主要是主语发生变化。

三、记叙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有以下几个作用

(1) 衬托中心人物的精神、品质、地位、思想以及性格等

(2) 推动情节的发展。(改变原来情节发展的方向)

(3) 充当线索人物,串联故事

(4) 从一个侧面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5) 反映社会背景

四、关于句子表现了什么

主要人物的特点:

(1) 文章的中心主要是靠这个人物表现的

(2) 形象得到全面刻写,形象鲜明

(3) 作者的议论主要针对的对象

本题应从以下四点考虑:

1、 写谁就表现谁(多点)写人可以从性格、思想、心理等分析。若写物,则一而再该物什么特点。写景同上。

2、 谁表现谁。表现作者那些特点。

3、 侧面表现谁,即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谁。

4、 表现了什么社会与制度?本质也是前文提到的“正、侧、深”其中1、2为正;3为侧;4为深。

五、关于铺垫与伏笔

伏笔:“伏”可理解为“潜伏”。伏笔是指具体、细微的材料,感觉不重要,不经意,作为直接原因导致后面发生具体规定的事情。

铺垫:概括、丰富、形成一个背景,后面事情可发生,可不发生。可以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看上去都合理。

六、标题的作用

1、是文章中心

2、是文章线索

3、概括文章内容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5、交代时间、地点、人物。

七、结尾段的作用

1、总结全文,收束全文

2.、点明、突出深化、升华中心

3、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呼应开头、呼应文题

八、双引号的作用

1、表示特殊意义

2、表示引用。

3、表示特殊称谓

4、起“着重指出”与“强调作用”

5、作为反语,起否定、讽刺等作用。

九、句子的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从内容、形式、结构三方面考虑。

内容:1、写了什么。

2、表现了什么(特点)

3、与中心有什么关系

4、表达了什么(感情)

形式:(1)表达方式

(2)修辞手法

(3)句式(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

(4)句子的语言风格(含蓄、犀利、乡土气息…..)

(5)句子成分的位置(如:倒装句起强调作用)。

结构(1)承上启下

(2)引起下文

(3)总结上文

(4)铺垫

(5)伏笔

(6)照应

(7)悬念

十、词、句、段的作用(能不能删去)

应按以下的套路答题:(1)写了什么

(2)表现了什么

(3) 表达了什么

(4)对中心有什么作用。

(5)对上下文的关系。

(6)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效果

(7)对读者有什么影响(如:引起阅读兴趣;情感共鸣;思考与注意;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给读者留下联想与想像空间等)

十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环境特点

(2)渲染气氛

(3)烘托心情

(4)铺垫

(5)衬托人物质

(6)反映时代背景

(7)推动情节发展

(8)突出文章中心

十二、记叙文的形式包括什么呢?

(1)结构 (2)顺序 (3)人称 (4)修辞

(5)表现手法 (6)表达方式 (7)铺垫

(8)伏笔 (9)照应 (10)悬念 (11)联想

(12)想象 (13)词、句、段的形式 (14)语言风格 (15)体裁 (16)思路 (17)线索

十三、时代背景包括什么呢

(1)作者介绍 (2)生活状况 (3)景物特征

十四、心理包括什么呢?

(1) 心理状态(用第三人称)

(2) 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

十五、引用诗词的作用?

使文章有文采,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