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那些年高考我下的功夫散文

时间:2018-11-02 高考 我要投稿

那些年高考我下的功夫散文

  时下正是高考季,不知如今的学子下了怎样的功夫走上高考考场,而我在那些年参加高考却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硬功夫”、“死功夫”。

那些年高考我下的功夫散文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千军万马奔挤高考独木桥的年月。挤过去了,哪怕考个中专,也意味着此生拥有了“铁饭碗”,因而农家孩子们都认为,这是自己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学习上都会下大力气、会下硬功夫。

  也许性情和天赋不同,下功夫的表现各异吧。比如当时班里一位女学霸,梳着个马尾辫,喜爱穿军绿衣,孤傲里透着一股豪气。她家住城里,学校家里来来去去,大家也看不出她下了多大的功夫,但人家的成绩一直在班里雄踞前列。感觉她对学习还有点满不在意的,有一次竟将刚发下来的数学卷子顺手贴于侧面墙上,背着墙悠闲地看着书;也有一位女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天除上课上自习和回到宿舍休息外,其它时间包括午休,她都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教室后面的窗户下,头脸埋得低极,旁若无人地读着书。当我们路过她的面前时,她都没有丝毫的察觉。这是两个极端事例,但殊途同归,她们一齐都挤过了高考独木桥。

  毫无疑问,为挤过高考的独木桥,我体验最刻骨铭心的,莫过于自己下的那些“硬功夫”、“死功夫”了。

  当年我能上高中实属不易,如果化用莎翁名剧《哈姆雷特》里的一句名言,那就是:上高中,还是回家务农,这是一个问题。初三那年,母亲的先天性心脏病越来越厉害,有几次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就人事不省了,因而我考上县城高中后,同村两个舅舅和本家几位长辈一致劝说母亲,不让我上高中了,同时让上初一的弟弟和上小学的妹妹一起停学。

  母亲经过痛苦的抉择,毅然决定让弟弟妹妹辍学,而让我继续上高中,理由简单而朴素:我的学习成绩好于他俩,且身体较弱,家庭应留一点希望啊!因此我带着如山般的重压走入了那神圣的高中大门。进了那扇大门后,我却走火入魔地迷恋上文学,这使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中,患上了很严重的脑神经衰弱症。

  对于无数学子来说,脑神经衰弱可是学习和考试的大敌,高二时一位赵姓同学就因脑神经衰弱头疼欲裂而不得不辍学。我的脑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头昏脑涨,整夜和午休都睡不着觉。为此,我就在晚自习后疯狂地在操场跑圈。那时我在400m操场跑三、四十圈很常见,最多一次跑了一百零三圈,之后又走了五圈!当时就想着用这种极端超负荷的方式来消耗体能,使身体极度疲惫而睡个好觉。

  高考下的硬功夫、死功夫,当然离不开说到课程了。在初中我曾参加全县的五科(语、数、英、物、化)竞赛,荣誉证书至今依然珍藏着。高一我就对物理极感兴趣,当物理老师讲完书本第一章时,我都快把一本书都“推演”完毕!换句话可以这样表述:物理课本里后面的不少公式不是我看后推理验证的,而是由我依据前面章节的原理和公式推演出来的!那是怎样一种狂喜啊!

  虽然我现在做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但那时除读书、作文和文学写作外,我的语文成绩却是很一般的。记忆中,高一时物理、化学考试时常都是八、九十分。相反,对历史、地里、政治却还没有多大兴趣。在我高一入学那年,我们学校一位叫张九如的学兄高考荣获全省文科状元,这一爆炸而震撼性效应,无疑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学弟学妹的.文理科选择。据我后来了解,我们一届报上去的文理分科意向,绝大多数为文科。痛苦选择,依然拿不定主意,放暑假离开时我索性和翟姓好友说道:你报啥科也给我报啥科吧!结果高二开学后他上了一个文科班,而我进入另一个文科班,平行的,那时学校还没有开始分重点班和普通班。

  有人说,高中文科生数学、英语是特长,那非常沾光。言外之意,语文和政史地好学,考试拉不开分。说实话,我不这样认为,我感觉我的数学、英语即使算不上特长,也应算较突出,初中时我英语成绩都在九十分以上,当时学英语每篇必背,有时当堂学完当堂背过;高一时英语老师曾选我到地区参加过全地区英语竞赛(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地区城市)。数学方面喜欢独立钻研,有的题尤其立体几何题一时解不出来,先放起来,两三天后再拿出来审视,或许哪一次猛然发现,或算式整体代入,或偶尔连起一条辅助线等,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的解题,有时延续过一两个月时间,也记得牢固而深刻。三大科之一的语文,那时感到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于是又是下硬功夫、死功夫:用几页16K空白硬纸装订成册,试卷中遇到所有的读不准的字音、难认难写的字、不好解的词语,以及做错过的病句,都一一积累在册子上,以期强化记忆。这样,在每次考试前将平时积累的内容翻一翻,心里就会感到非常踏实而自信。

  终于该说到史、政、地怎样下“硬功夫”、“死功夫”了。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前途,埋下头颅。当时考选择题很死,几乎全是课本上的知识。为了记住,我就用几个厚本抄书,我把厚本每页一分为二隔成两半,历史按中外同时、地理政治按同类并行写来,直到抄完整本书内容。下如此功夫,后来还是出了漏洞,即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表述紧密攸关,区分度不明显。说白了就是囫囵吞枣记下了内容,四个选项一气读完难免含含糊糊。针对此,我又磨研了一套独特的随机独立记忆方法:用空白纸条折叠大量的小摔炮,而后将历史、政治、地理课本每一编、每一章、每一节、每节中每个黑体字部分的题目写在小摔炮上,而后将所有摔炮杂乱地搅拌在一起。学习复习时从一堆摔炮中任意抓取一个开始回忆,若抓出一编的题目,就只回忆本编有那几章;若为一章的题目,就仅回忆本章那几节;若抽出一节的题目,就只回忆本节那部分;若抓取了某个黑体字部分的标题,就详细地梳理出这部分的内容。这样,课本的知识就会点滴不漏地给记住了,特别有利于决断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

  那年春天的一个午饭后,我吃完饭刚躺在上铺准备眯一会儿,历史张老师让一位同学将我叫到办公室里,满脸疑惑地问我:“我多次留意了你的试卷,别的学生单选题错一部分,多选题几乎全错了,而你单选题一个不错,多选题多次全对,有时只错一个。你是怎么弄的?”面对张老师的问话,我淡淡地苦笑道:“张老师,我把课本内容全记住了。”没想到张老师又追问道:“也有同学将课本内容全记住了啊。你给我说说你是如何做出正确选择判断的?”看来我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是不会被放行了,于是我开始以我文学化表达的口吻缓缓地说道:“张老师,这样做个比喻吧,我的脑屏就如夜晚的天幕,而六本历史书每一个知识点犹如一个个独立的星星。每当A、B、C、D四个选项的信息摄入我的眼睛,正确的项就会接通对应的一颗星星,那颗星星就会不断地闪烁起来,因而我就会选它。不闪的,我不会去选。也许我与其他同学的区别在于,他们把课本知识整体植入了头脑,而我将课本每个知识点独立地点种进脑屏。”

  也许你会很自然地认为,我各门功课都下了如此的“硬功夫”、“死功夫”,高考的鳌头不能独占也应该有一席吧?这一次你又错了!我第一年补习时地区模拟考试数学考了103分(当时总分120分),而不久的高考我却得了48分!

  第二年补习,我就专门找了临近县一个小镇的高中复读。这一年里我的主要行为是练“静坐”。每晚上床后端坐于床,平心静气地深呼吸,努力排空头脑中的一切杂念。静坐到夜里一两点头脑十分清醒时,才开始躺下睡觉,这样才能有一个短暂的好的睡眠。后来我甚至把这种“硬功夫”带进了教室,每天上课腰身板直地坐着,眼睛微闭地听着。这种另类的举止,当然被师生认为是一个怪人了,但我没有办法,只能如此。我曽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只要能让我晚上睡个好觉,我一定能挤过高考的独木桥!也许我这种“硬功夫”真感动了上苍,那年高考当我按要求提前15分钟进入考场后,几分钟时间我就进了入静的状态,而第一门语文考试的前五个选择题全对!这在我过去的语文考试中那是不可想象的。一切征兆,都预示着我在高考中一定会挤过独木桥的!也许正如班主任兼代政治的王老师所说:“皇天不负有心人!”

  高考一结束,我就到砖窑上干活去了。高考分数下来了,听同学说我达线了,录取通知书下来了。直到一个多月后,我领了砖窑上发的工钱,心里清楚这些钱上大学远远不够平静地去学校拿通知书。到了学校,班主任老师直埋怨我怎么一点不着急,我平静地回答道:“我得先干活挣学费呢。”后来亲戚朋友七拼八凑才凑齐了六百多块钱,但与入学规定的还差一百元,我那时就天真地想,去了若因钱而报到不了,那我再买张票坐上火车返回就是了。

  ......

  回首高考,心潮起伏,感慨万千,高考就是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生考试,当年我下得的那些“硬功夫”、“死功夫”,终有了回报,甚感欣慰,倍感自豪!在人生路上,将要面临很多的选择,面临更多的考试,我想只要用心付出,都会顺利过关的!

【那些年高考我下的功夫散文】相关文章:

1.夜空下的我

2.夜空下的我

3.天空下的我

4.我眼下的中华

5.阳光下的我

6.我眼下的中华

7.阳光下的我

8.那些备战高考的日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