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我家乡的坎儿井

时间:2013-10-03 六年级 我要投稿

我家乡的坎儿井

在素有“火洲”之称,气侯干旱、炎热的吐鲁番盆地,之所以能形成今天这样美丽富饶的绿洲,坎儿井功不可没。 吐鲁番坎儿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坎儿井最早从哪里传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从波斯和埃及传入,这一技术沿丝绸之路传到周围地区;另一种说法是西汉时从中原传去的。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一千多条,总长度超过长江、黄河,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一同并称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三大工程。

我家乡的坎儿井

从吐鲁番市驱车10分钟,便来到了坎儿井公园。在一个土坎下,一渠清幽幽的水,静静地流淌着。水从土坎底部一个长方形的洞口流出,黑黢黢的洞口看不到底。据当地人讲,坎儿井的水年年月月流,日日夜夜淌,无穷无尽。 坎儿井的水来自天山上的积雪。雪水融化后一部分从地面上流走,被称为径流;另一部分从地下流走,被称为潜流。坎儿井就是将潜流引出地面,进行灌溉。

尝一口坎儿井的水,清凉清凉的,那种凉爽的感觉直沁入人心脾。 一条坎儿井主要由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和涝坝组成。其中暗渠工程最为艰巨,一般要在地下开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长的.渠道。在开凿地下暗渠时,为了出土和通风,每隔二三十米打一眼竖井。据记载,古时人们就是从竖井下去,头顶油灯,用坎土镘向左右开挖,一节节地接通,再连接起来,成为地下暗渠。

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滩上,可以看见顺高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形如小火山锥,座落有序地伸向绿洲。这些都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从高空俯视,这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而又焕发出青春活力的地方。 坎儿井的清泉,浇灌着吐鲁番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奇妙的坎儿井就是吐鲁番的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