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晋中面食
山西面食种类之多,种,大致可分为蒸、煮、烹制三类。一个家庭主妇能做上几十种面食,是挺平常的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晋中面食,希望对你有用。
世界的面食在中国,中国的面食在山西,山西的面食在晋中。这句话虽然说得有些满,不过却不无道理。假期里我在家看《走遍中国》这一电视节目,里面的内容是介绍面食的,我有些好奇,便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首先,介绍了山西拉面,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手拉面和剪刀面。山西的手拉面是在饭店里经常看到用手拉的面。其实,手拉面也有一些小习俗,在客人来的时候,如果当面做手拉面,只要面拉得节数越多,自己和客人的感情就越深,有的人甚至能把一根面拉成几十米长。山西的剪刀面是为不会做手拉面的人而设立的。剪刀面是用剪刀将面剪成圆锥体,然后将这个圆锥体不断剪小,直到剪完。
晋中的刀削面也堪称一绝。削面人站在离锅五六米远的地方,锅边竖着一块外方内圆的铁板。只见削面人将面饼顶在头顶上,用刀把面削出,从圆孔中穿过,落入沸腾的锅中。他站在小街上,引得过往行人驻足观望,也成为了一道旅游风景线。此外,山西还有“石头”饼这种小吃。石头饼的做法很简单,在平锅底铺上一层石头,将做好的面饼一块块铺在上面,最后在面饼上压上一层石头,烘烤。等饼好了以后,把石块铲掉,石块把面饼压成了凸凹不平的形状,将饼晾一晾,再咬上一口,这饼就变得脆脆的,香香的。
晋中的面食花样繁多,据说能做成500多种不同的面食。还有人把面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做成不一样的吉祥物呢!据说,意大利的空心面就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拓展内容
山西面食种类
剔尖:
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是发源于山西运城、晋中等地,流行于晋、蒙、陕、冀等地的一种传统面食。剔尖的制作方便快捷,口感香滑筋道,又容易消化,因而广受大众青睐,是山西面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
一般来说,白面、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杂粮面、红面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剔尖。一名高手,利用特制拨板、铁筷剔出的红面剔拨股,粗细只有0.5厘米左右,半个小时即可供十几个年轻后生同时进餐。剔尖技艺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白面剔尖,更是中部家庭妇女的拿手好戏,较红面剔尖速度更快,变化更大。
山西拉面:
山西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西北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汉族面食名吃。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拉面源于何时尚待考究。但据清末陕西薛宝辰所着《秦食说略》记载,当时在山西、陕西一带流行一种“桢面条”(按:桢一扯、拉):“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条。
相传,拉面源于山东省胶东半岛的福山一带,因有”福山拉面“之称。拉面传入京都,受到皇帝的赞赏,赐名”龙须面“,于是拉面又成为御膳房的常备食品。至于拉面何时传入山西或本来就由山西土生土长,无从考究。但山西人善于制作拉面和普遍爱吃拉面的习惯,却是外地人不能相比的。至今晋中、晋北一带,仍然保留着婚嫁用拉面待客、生辰用拉面祝寿的传统习惯。
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的汉族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流行于北方。操作过程: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
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享有盛誉。
刀拨面:
刀拨面是山西一绝。是当地的汉族特色小吃。拨面用的刀是特制的,长约60厘米,两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成直线,不能带”鼓肚“。每把刀约2.5公斤左右重。用这种刀拨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断面成小三棱形,每根长半米有余。
每种面食都是不同的传统文化,都是包含着每个制作人的心意。可能你不会很喜欢吃面,但你一定吃过面。面食也是我们的主食之一,生活中更是处处少不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