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400字【端午节精选作文】

发布时间:2017-05-09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导语: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是我们过端午节少不了的习俗。下面是精选作文“端午节吃粽子”,敬请大家的阅读和关注。

  【篇一:端午节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节,早上妈妈刚把我叫醒,我就吵上了: 妈妈,别忘了今天是端午节,我要吃粽子! 妈妈回答说: 小馋虫,妈妈忘不了,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在厨房里呢。

  我一听就快速地起了床,跑进厨房,看见粽子伸手就要抓,妈妈打了我的手一下说: 先洗手去!粽子还得先蒸一蒸呢。 这可把我给急坏了,迫不及待de洗完手就缠在妈妈跟前,一个劲儿问: 好了吗?好了吗?粽子我都忘了什么味了,肯定很好吃吧?快点快点呀!

  过了好大一会,妈妈才把粽子端了出来: 好喽,吃粽子喽。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de把外面的皮剥了下来,还真是烫手呢!粽子剥开了,里面是三角形的,我用牙一咬,怎么这么黏糊啊?一边吃,我还在一边想:这是怎么包的啊,我可不会包。嗯,真甜,真香!我一口气吃了两个。

  妈妈问我: 你知道今天为什么吃粽子吗? 知道啊,老师说过,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今天都要吃粽子。可是妈妈,我们平常不能吃粽子吗? 妈妈笑着说: 傻孩子,平常当然也能吃啊,只要你喜欢,咱们就经常吃好不好啊? 那当然好啊,那就天天端午节了,哈哈!

  妈妈买了十个粽子,我吃了两个,妈妈吃了一个,爸爸还没下班,得给爸爸留三个。10-1-2-3=4,还剩四个,我要留着到中午和晚上吃。如果爸爸吃不饱,我就再给爸爸一个,我要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篇二:端午节吃粽子】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在这个日子里,我们可以看赛龙舟、吃粽子!家家户户都做了或买了好吃的粽子,我们的妈妈也不例外,而且粽子是亲手做的。

  今天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还在糟糕的睡梦里,我在梦里跟人打架,突然,一股香香的味道飘入了我的梦乡,一下子把我给唤醒了。我迷迷蒙蒙的睁开眼睛,立刻又闻到了那香香的味道,仔细一闻, 哇哇哇哇哇! 惊叫了一声,差一点点把妹妹都给吵醒了,原来是我们的妈妈正在蒸粽子呢!好香呀!我很喜欢吃粽子的!妈妈见我醒了,说: 宇龙,要不要吃一个粽子呀!刚刚弄好的!还是我亲手做的呢? 要!要!肯定要啦!

  我从妈妈手里接过了香喷喷的粽子,这个粽子看起来像是个不规则的四面体,样子可真怪,但是妈妈告诉我,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包成这样,粽子皮才能完整的包住粽子。

  剥开粽子皮,露出了糯米,一口咬下去,只吃到了糯米,软软的,滑滑的,没什么味道,我继续咬了几口, 哇!这里面包着的好东西可真多呀!有:猪肉,(我只喜欢吃瘦瘦的肉,可不喜欢肥肥的猪肉)、红豆、花生等等的好吃的

  因为粽子主要的成分是糯米,不容易消化,所以我不能一下子吃太多,我又高高兴兴的咬了一口,吃完这个粽子后,我又吃了一个,一下子我就好饱了!真是太香了!

  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粽子了!

  【篇三: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的风俗习惯。粽子又叫角黍、筒棕。你知道吗?端午节还有许多名称呢!有端阳节、女儿节、诗人节等。

  早上,妈妈准备了香喷喷的粽子。我问妈妈:“妈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吗?”“是的,自从屈原跳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身体,把米和饭投到江里,让鱼和虾吃。流传到现在,改成了端午节要吃粽子。”“哦。”我点点头。

  吃完早饭,我和妈妈就高高兴兴地出门去了。我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艾叶和菖蒲。我问妈妈:“艾叶和菖蒲是干什么的?”妈妈说:“因为艾叶和菖蒲能发出一种香气,可以用来驱虫和避邪。”“妈妈,端午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端午节还有赛龙舟这样的风俗。赛龙舟也是与屈原有关。因为楚国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就把赛龙舟也作为了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中午,爸爸烧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妈妈告诉我:“中午吃饭要吃五黄的。”“什么?五环?奥运五环?”妈妈笑着说:“不是,是黄瓜、黄鱼、黄酒、黄蚬、黄鳝,共有五种黄。”

  晚上,我和姐姐、弟弟、姨妈、妈妈一起去福泰隆玩。妈妈说:“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们一人挑一样玩具吧。”“耶!”我和弟弟兴奋极了。我们东跑西跑,终于,我们都选中了一样玩具:弟弟要的是电动吹泡机,我想要的是电子积木。妈妈同意了,我们开心极了。后来,我发现能抽奖或者拿一个环保袋。妈妈说就拿个环保袋吧,可是我想抽奖。妈妈说:“也好。”我抽到了一个开心奖和一个二等奖。开心奖是一瓶矿泉水,二等奖是一件衣服。

  这一天,我真开心,更是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篇四: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